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成貂蝉 > 第一卷金丝雀之笼第4章丝帕之谜无声之饵(第2页)

第一卷金丝雀之笼第4章丝帕之谜无声之饵(第2页)

王允把帕还她,话锋一转,像在桌面上轻落一粒砂:“夜间静室,有客。刀鞘之约,须先有‘鞘’,才说得上‘约’。你手里的帕,便是鞘外的一圈皮。今夜先试鞘,不试刀。”【】

“谨记。”貂蝉收帕,心湖却并不涟漪。她很清楚:上一世,她只有刀锋,没有鞘;这一世,她要先把鞘织好,再谈刀出与不出。

王允去后,屋里静了一会儿。阿絮端来姜汤,犹豫着问:“小姐,咱们真要把‘鞘’递给那位?”

“不是‘递’,是‘试’。”貂蝉把姜汤一饮而尽,落杯如落印,“今天只是看看他肯不肯把刀先放回鞘里,哪怕半寸。”

午后偏西,影回报第二条线:“马坊那边,有动静。”她从袖里摸出一截旧缰,缰头用同样的“活结”系了一圈,再绕半指的空,空里夹着一根极细的马鬃——鬃尾打了一个与帕背同样的“问”形。“马没乱,结没死,鞍前留空。”影低声,“是懂的人。”

貂蝉拿起那截旧缰,用指尖把“问”的弯轻轻拨正。她没有露出得意,心里却把“收饵”两字轻轻画上:不言而喻,收而不宣。她知道,这是第一轮的“可交互信号”。无声比有声更稳,有声的承诺会被人抓着往回拽;无声的动作,反而让双方都退一步,给“鞘”留了空。

她把缰段交给影:“藏好。今晚静室见客,用不着这件,只要‘帕’与‘例’。”

影点了点头,眼底压不住一丝兴奋。阿絮却不放心:“小姐,万一他今晚不来呢?”

“他不来,是他在试我;他若来,是我们在试他。”貂蝉把“依例如此”的簿子收进袖里,“无论来与不来,我们都按‘例’走——流程先于热血。”

夜色下得极稳,像铺了一层可以书写的纸。静室点一盏豆灯,光不咄咄,也不软弱。貂蝉把丝帕展在案上,帕角的“被缚烈马”静静伏着,鬃毛像风的倒影。她低声对阿絮道:“世上最难的是把‘快’的人带上‘慢’的路。今晚如果能让他在心里先给‘鞘’让一指头,后面的刀,才谈得上入不入鞘。”阿絮“嗯”了一声,退在帘后。

更鼓初时,院外马蹄停在影墙之外,声音极轻,像刻意练过。貂蝉不急着抬头,先把帕背的“活结”按住——帕上的“问”,这会儿不再对人,是对她自己:你要用刀去赢一阵子,还是用秤去赢一座城?

帘影一动,人影还未至,门侧先落一阵极轻的风。貂蝉缓缓起身,把帕折合三折,平平放在案角。她没有迎,也没有躲,只把袖中那本“例簿”压在帕上。她对着门口的影说了一句:

“依例如此。”

这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她给自己立的“底盘”——今晚,无论刀意有多强,先在“例”与“鞘”里说话,再谈刀。她知道,真正的“无声之饵”不是那匹马,也不是帕上的针脚,而是她这四个字——它们会让热血在法度前慢一寸,让“义”往“鞘”里退一步,给将来的“约”留出生长的空间。

门将开未开,风从门缝里穿过,灯火微伏又稳住。她忽然想起那段冷得刺骨的前世:她被人提着当“饵”,笑一笑,房就换了手。如今她还是用“饵”,却只喂“狼”,从不喂“人”。她在心里无声地说:这回,轮到我把饵放在秤上。

——

午后王允走时留下的话,在她耳边又隐隐响起:“今夜先试鞘,不试刀。”【】她轻按袖内的簿页边角,心像把一根细线系牢。她很清楚,今晚不必惊天动地,不必甜言蜜语,不必“以色动人”。她只要把“鞘”的厚度、边界与温度,让对方在无声里摸清。那才是真正的“收饵”。

窗外,影在廊下把风,阿絮抱着小匣,低着眼不说话。貂蝉抬起眼,灯影恰好落在帕角那匹“被缚烈马”上,像给它披了一层淡金。她把帕再往“例簿”下压半分,轻声道:“先鞘后刀。”指尖如印,心意如钉【】。

风定,门启。

她没有起身相迎,只把指尖在案上轻轻一点。那一指,落在帕与簿之间——落在“问”与“例”的中缝里,像把一枚看不见的砝码,放进今夜的秤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