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女娲手执规 > 第二十三章 田策三转仁心一脉(第1页)

第二十三章 田策三转仁心一脉(第1页)

秦始皇二十九年,十二月(第三个月),坤元阁。

青铜灯树上的火光稳定地跳跃着,将嬴政的身影投在悬挂的巨幅地图上,悠长而充满压迫感。他指尖划过关中与中原的腹地,声音如寒铁相击:

“新政欲固,根基在田。寡人欲效商君旧法,使吏彻核天下田亩,凡有隐匿,田产充公,人徒边塞!以此雷霆之势,为新政开路。”

空气骤然凝固。吕雉感到手心微潮,她深知此法虽快,却如引沸鼎之水,恐伤国本。

片刻沉寂后,她稳住心神,上前半步,执礼开口,声音清晰而柔和:“陛下圣虑深远。然臣斗胆,可否在雷霆之外,辅以雨露?譬如,许人以内郡一亩良田,置换北疆、岭南新拓之地两亩。愿者上钩,朝廷亦可平稳得地,或可减少震荡?”

嬴政的目光扫过她,未置可否。

此时,一直静听的巴清微微蹙眉,出于商贾的本能,她下意识地计算起来。她谨慎地开口:“陛下,吕阁令之策大善。然……请恕臣直言,内地一亩熟田,乃家族根基,岁岁产出稳定;边疆两亩生地,或许是未曾开垦的生荒,或许是贫瘠的旱地,开垦所费甚巨,且数年无收,凶险未卜。以此兑彼,除非是走投无路或目光极其长远者,否则,恐应者寥寥。若要驱动人心,要以一亩换至少五亩,并免其至少五年赋税”

一直沉默的魏姝适时提出了另一个尖锐的问题:“若真如此,只怕又有钻营取巧之辈,不用自家上等熟田,反而趁机用些边角碎地、贫瘠山田来换朝廷许诺的边地沃土,朝廷岂非吃亏?”

安舒公主:“需将田地划分等阶,同阶置换,优地换优地,劣地换劣地,方显公平,让人无话可说。”

巴清心念电转,脑中已有了成算,她从容应道:“若想要成片沃土,靠小民零散来换,绝无可能。唯有让有实力的豪绅大家,去大规模兼并土地,集零为整,朝廷再从其手中整体置换。”

吕雉:“如何能驱动豪绅去做这费时费力还可能招致怨谤之事?”

话一出口,她与巴清目光一碰,两人几乎同时想到了什么。

“或许……如上次‘以学换奴’那般,再请清君给有意向的豪族提前透口风。豪强所求,无非名利。‘利’,已由数倍边地、多年免税给出。至于‘名’……”她看向嬴政和齐太后,“陛下,太夫人,‘双字功勋姓’之荣宠,天下皆知。若以此为核心赏格,驱使其效命,何愁大事不成?”

思路至此豁然开朗!嬴政脸上露出真正意义上的笑意,肯定了这“名利双驱”的核心策略。

嬴政的目光缓缓扫过面前几位女子,正欲下令,齐太后却想到一层,略带忧色地开口:

“此策虽妙,然豪强手中田产,恐怕多有未曾登记、逃避赋税的‘匿田’。他们即便心动,也定然只肯拿出明面上的田产来置换,那些藏起来的家底,必然死死捂着。我们如何才能让他们把这些匿田也心甘情愿地吐出来?”

此言一出,如同在刚刚明朗的湖面投下石子,再次激起涟漪。

魏姝点头附和:“匿田乃其非法所得,他们做贼心虚,定怕朝廷借此机会追究前愆。”

吕雉闻言,沉吟片刻,提出了第一个想法:“既然如此,我们或可在下发文书里明言,特许此次置换中,匿田亦可一并纳入,且朝廷对过往隐匿行为,概不追究。以此安其心……”

“此乃下策。”赵高缓缓摇头,打断了她“白纸黑字一出,便是朝廷示弱,承认了匿田的存在与无奈。他们非但不会感激,反而会疑心这是引蛇出洞的圈套,更加不敢妄动。朝廷的威严,不能用于为他们的脏污担下污名。”

巴清立刻佐证:“府令所言极是。主动送上门的好处,我们商人总觉得烫手。但若是自己找到的门路,钻营到的便宜,那才觉得踏实、安全,会抢破头去争。”

将离公主急切地问:“那该如何是好?既不能明说,又要让他们放心交出匿田?”

吕雉眼中光芒一闪:“我们要造一个‘势’,让他们自己跳进来?”

“正是此理。”齐太后颔首,目光深远,带着数十年执政的沉稳“要让水自己流到我们希望它去的地方。规矩,要立在前面,更要立在暗处。”

吕雉思路瞬间贯通,语气变得清晰而有力:“那我们就给各级官吏下发内部文书,明确规程!”她看向嬴政,“文书上只需明确两点:其一,置换之田,以实地丈量为准;其二,此次田亩置换,要有明确日期为界。”

“限期?”将离公主疑惑。

“对!”吕雉语气斩钉截铁,“文书要明确写清:限期之前,为田地置换之期,亦是第一阶段。各级官吏核心职责只有一件——核验土地,确保田亩登记无误!至于地契文书,只需形式过目,存档备查即可。此阶段重点在‘核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