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空间甄嬛传之满洲贵女 > 韬光养晦暗结珠胎(第1页)

韬光养晦暗结珠胎(第1页)

安陵容那番“心如死灰”的自请贬斥,果然起到了她预期的效果。皇帝虽未明确下旨剥夺她的采买之职,但苏培盛传话后不过两日,内务府便派来了新的管事接手了香料采买的一应事务,钱主事等人对她这个“前主管”的态度,也迅速从表面的恭敬变回了最初的疏离与隐隐的轻视。

延禧宫的门庭,再次冷落下来。那些因她“得势”时送来贺礼、偶有关切的目光,也如同潮水般退去,甚至多了几分幸灾乐祸的窥探。

安陵容对此安之若素。她乐得清静,每日里不是翻阅那几本早已烂熟于心的杂书,便是照料那盆花期已过的腊梅,修剪枯枝,静待来年。她甚至真的开始抄写佛经,一副彻底心灰意冷、寄情于虚无的模样。

然而,在这极致的“静”与“退”之下,她的心思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活络。她清楚地知道,交出权力只是权宜之计,是麻痹对手、积蓄力量的必要过程。真正的较量,从未停止,只是转入了更深的暗处。

她与端妃的联系,因着这场风波,变得更加隐秘而频繁。不再通过香囊或宫女传递实物,而是借助那盆腊梅。安陵容会在给梅树松土、浇水时,极隐秘地将用特殊药水写就的、遇土即显或遇水即化的信息,埋入土中或滴入根茎附近。而长春宫那边,则会派心腹宫女,以“奉端妃娘娘之命,查看腊梅长势”为由,前来读取信息,并以同样隐秘的方式留下回音。

通过这种方式,安陵容得知,章弥之死确实在太医院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皇帝虽未深究,但暗中清洗了一批与章弥过往甚密的太医和吏目,换上了一批背景相对简单或更忠于皇权的人。华妃虽趁机安插了几个自己人进去,却未能完全掌控太医院,反而因吃相太过难看,引起了皇帝的不悦。

而那个真正的幕后黑手,在章弥这枚重要棋子被弃后,似乎也暂时蛰伏起来,并未有新的动作。但安陵容和端妃都确信,他绝不会就此罢休。

眼下,她们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口,一个能主动撕开对方伪装的机会。

这一日,安陵容在抄写佛经时,笔尖微微一顿,一滴墨汁不慎落在宣纸上,缓缓晕开。她看着那墨迹,忽然想起前世一些零碎的记忆——关于那位常年礼佛、几乎已被世人遗忘的老太妃,关于她宫中似乎曾发生过的一起不起眼的中毒事件,时间点,恰好在端妃初入王府患病后不久。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她心中渐渐成型。老太妃,章弥岳父,端妃的旧疾……这些散落的点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若能查清老太妃宫中当年那起中毒事件的真相,或许就能找到指向幕后黑手的关键证据。

然而,老太妃深居简出,几乎不与外界往来,其宫苑更是如同冷宫一般,等闲人难以接近。如何调查?

安陵容将目光投向了那盆沉寂的腊梅。她需要端妃的帮助。端妃在宫中经营日久,即便如今病弱,其潜藏的人脉与影响力,也绝非自己可比。

她斟酌良久,用细如发丝的笔,蘸着特制的、无色无味的药水,在一片薄如蝉翼的干花花瓣上,写下了几个字:“忆老太妃旧事,毒?”

她将这片干花花瓣,巧妙地嵌入梅树根部一块看似天然的褶皱树皮之下。

两日后,长春宫的宫女前来“查看梅树”,手指在树根处细致地抚过,取走了那片干花。又过了几日,那宫女再次前来,借着修剪枯枝的动作,将一粒极其细小、宛如尘芥的种子,埋入了同一处的土壤中。

安陵容明白,这是端妃的回应。种子,意味着“已播种,待其生长”,亦即端妃已收到信息,并开始着手调查,但需要时间。

安陵容安心了。她知道自己选对了方向。现在,她需要做的,便是继续“韬光养晦”,耐心等待。

她依旧每日抄经、念佛、侍弄梅树,仿佛真的成了一位与世无争的佛前信徒。连宝鹃都渐渐相信小主是真心看破了这宫中浮华,私下里不免唏嘘。

然而,只有安陵容自己知道,她心中那簇名为“复仇”与“自保”的火焰,从未熄灭,反而在这极致的沉寂中,燃烧得更加炽烈而纯粹。

她就像那株深冬的腊梅,在地底深处,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下一个凛冬,再次破冰而出,凌寒绽放。

韬光养晦,非是沉沦。

暗结珠胎,静待惊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