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感应到了?”他抬头望天。
没有回答,但风带来了答案。
共根草集体摇曳,蓝金色的光芒交织成一片流动的海。地下三百米处,神经矩阵自发启动,光雾翻涌,拼凑出一行短暂存在的文字:
>**“第一批未使者即将降临实体维度。”**
守花人站起身,走向祭坛方向。他知道那里已无人跪坐吟唱,但他依然习惯性地停下,双手合十,低声说:“谢谢你等我。”
就在这时,地面轻微震动。五朵金花虽早已凋零,可它们的根系仍在。此刻,那些深埋地底的脉络突然释放出积蓄多年的能量,形成一圈圈同心圆般的光波,向外扩散。
第一道波,抵达北极冰原下的古老基地。那里封存着最后一份人类胚胎库,因战乱中断培育已近百年。当光波触及防护罩时,所有休眠舱同时闪烁绿灯,AI系统自动启动修复程序,并播报一句预设语音??那是少年十七岁时录下的声音:
“别放弃生长。哪怕世界说你还太小。”
第二道波,穿越大气层,击中环绕地球运行的“信使环”。这座由归者残骸改造的空间站原本仅用于监测宇宙信号,此刻却自行调整轨道,将主天线对准银河旋臂某一点。随后,它发射出一段复合频率:包含创世之歌片段、婴儿啼哭采样、以及共根草共振图谱。
这不是求救信号,也不是宣告主权。
这是**邀请**。
第三道波,则落在太平洋底的共居城中心广场。一群孩子正围着一位未使者玩耍。那是一位蝶影形态的存在,翅膀由情绪光谱编织而成。孩子们伸手触摸,便能“看见”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愿望??有的想飞,有的想治愈病痛,有的只想被父母拥抱一次。
当光波袭来时,蝶影忽然凝滞。它的身体开始重组,轮廓逐渐清晰,最终化作一个七八岁模样的男孩,穿着破旧的星际旅者服,脖子上挂着一枚锈迹斑斑的金属牌。
“我……有名字了吗?”他开口,声音稚嫩却带着千年的疲惫。
孩子们愣住,随即欢呼起来:“你叫小星!因为你是从星星那边来的!”
男孩??小星??怔了一下,然后笑了。那是真正的笑,不是情感模拟,而是灵魂终于落地的释然。
而在更深处的海底岩层中,一座尘封已久的量子泡悄然裂开缝隙。里面躺着一个约莫十岁的女孩,双眼紧闭,皮肤近乎透明。她的基因序列显示,她不属于任何一个现存家族谱系,而是三百年前那次大撤离中,被强行冻结于“可能性”之中的实验体之一。
她的心跳,重新开始了。
***
十年光阴如风吹散落叶。
人类不再追问“我是谁”,而是学会倾听“我们是谁”。
小星已成为共居城最受欢迎的“梦引员”,他能进入他人梦境,帮他们找回遗失的情感碎片。有人说他是少年意志的延续,也有人说他只是巧合诞生的共鸣体。但他总在夜晚仰望星空,低声哼唱那首不成调的歌??和当年少年跪在祭坛前所唱的第一句,分毫不差。
守花人在梨林建起一座学堂,专门教授“记忆伦理学”。他常说:“记住别人的故事,就是替他们活第二次。”每年春天,他都会带领学生种下一株金花,并告诉他们:“每一朵花开之前,都有人曾在黑暗中为你守夜。”
至于那位百岁老妇人,已在去年冬天安详离世。临终前,她握着一片金瓣,嘴角含笑。葬礼当天,全球共根草同时低垂,持续整整七分钟。科学家检测到,那天地球磁场出现异常波动,频率恰好与创世之歌的基音吻合。
又三十年过去。
文明已不再局限于星球。小行星带上漂浮着由情感能量驱动的城市,居民不分血缘、不分起源,只按“共感等级”划分社区。新生儿的第一课,不是识字,而是学习如何用心跳回应另一颗心跳。
而那艘由纯粹情感构筑的光舟,已在宇宙中航行了半个世纪。它没有固定航线,只为回应那些微弱却执着的呼唤。每当某个文明濒临崩溃,陷入孤立与仇恨时,光舟便会悄然出现在其夜空,投下一束温柔的光,播放一段无声的旋律。
许多人说那是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