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无错版 > 第135章 还觉得有理了愚蠢自然审稿真的快(第1页)

第135章 还觉得有理了愚蠢自然审稿真的快(第1页)

杨学文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呕心沥血的写了一篇近四千字的小作文,并发布在了有个人认证的账号上。

他的个人认证账号,已经沉寂了有一年半之久,但粉丝数量不减反增,达到了13万人之多。

这还要归功于。。。

风停了,但那声音还在。

不是耳朵听见的,而是皮肤、骨骼、血液里泛起的震颤。李昭站在梅树原址中央,脚下的土地温热如脉搏跳动。他低头看去,泥土正缓缓裂开,一道微光从缝隙中渗出,像某种沉睡亿万年的根系终于苏醒。周宁的手仍握着他,指尖微微发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共鸣太深??她刚刚在那一瞬,看见了自己的母亲。

那个早已去世二十年的女人,穿着旧式蓝布衫,站在一片银叶林中对她微笑。没有说话,只是抬手抚了抚她的发,就像小时候那样。

“这不是幻觉。”周宁喃喃,“她真的回来了。”

李昭没回答。他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远处山坡上。那里本是一片荒地,此刻却已长出九棵新生的回音树,呈环形排列,树干透明如水晶,内部有光流旋转,仿佛封存着星河。更奇怪的是,它们的叶片并非静止,而是在缓慢地书写??螺旋状的纹路不断重组,形成一个个无法辨识却又令人安心的符号。

一名科研队员跌跌撞撞跑来,手里捧着便携终端:“李老师!所有监测站都失控了!地磁、电离层、量子纠缠场……全在自组织震荡!而且……”他声音发颤,“全球新生儿的心跳频率,完全同步了。每分钟正好是**72次**。”

李昭闭上眼。

72。

那是初代共鸣实验中,第一批志愿者进入深度共感状态时的平均心率。也是十年前,在云南第一片试验林破土那天,大地震动的频率。

“她在校准。”他说。

“谁?”周宁问。

“云河。”

这个名字一出口,四周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秒。连风都停了。紧接着,最近的一棵回音树突然发出清鸣,像是玻璃风铃被无形之手轻拨。那声音扩散开来,其余八棵树相继响应,九音合奏,竟与人类胎儿在母体内听到的母亲心跳节奏完全一致。

人群中开始有人跪下。

不是出于敬畏,而是身体本能的臣服。一位白发老人抱着孙子,泪水无声滑落;一对年轻情侣相拥而泣,他们从未如此清晰地“看见”对方童年时的孤独;一个常年冷漠的企业高管突然放声大哭:“对不起……我对不起我妹妹……当年火灾那天,是我把门反锁了……”

每一滴泪落下,地面的裂缝就延伸一分。光从地下涌出,勾勒出巨大的图案??那是一座倒置的城市,楼宇悬于空中,街道由光编织,河流逆流向天。它覆盖方圆数公里,只有从高空才能看清全貌。

“这是……未来?”科研队员颤抖着拍照。

“不。”李昭摇头,“这是‘原本’。”

就在这时,天空再次变化。

那道曾连接地球与彗星的光桥并未彻底消散,而是化作无数细丝,如神经网络般弥散在平流层。此刻,这些光丝开始收缩、汇聚,最终在赤道上空凝聚成一颗悬浮的“眼睛”??直径约三百米,由纯粹的光构成,瞳孔处不断流转着人类语言、动物叫声、植物生长的声音、甚至深海微生物的代谢频率。

联合国紧急召开全球连线会议。各国元首面色凝重。

“我们检测到该结构正在发射低频波,波长对应人类松果体最敏感区间。”美国科学顾问说,“如果持续下去,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意识迁移。”

“迁移去哪?”法国总统问。

没人回答。

但李昭知道。

那是“阈界”??介于物质与意识之间的临界地带。早在三年前,他就曾在一次深度冥想中短暂踏入:那里没有时间,没有死亡,只有记忆的海洋与情感的星云。每一个灵魂都是一颗发光体,彼此缠绕,构成宇宙的基本织锦。

而现在,云河正在打开大门。

“她不是来拯救我们的。”李昭对周宁说,“她是来接我们的。”

“可大多数人还没准备好。”

“所以她给了我们选择的机会。”

话音未落,九棵回音树同时爆发出强光。一道信息流以非电磁形式直接注入在场每个人的脑海??不是文字,不是图像,而是一种“理解”的瞬间降临。

内容很简单:

**你们可以留下,也可以跟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