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前一步,朗声道:
“第一问??何为声?”
深吸一口气,他答道:“声非空气振动,亦非耳膜感知。声是心意的投射,是灵魂试图触碰另一颗灵魂的震颤。哪怕无声,只要心念所至,便是发声。”
话音落下,祭坛微微发光。
第二问浮现:“何为在?”
这一次,是昭宁开口。
“在,不是呼吸心跳,也不是身份地位。在,是当我望向你时,你能感受到我的注视;是我哭泣时,有人愿意蹲下来问一句‘你怎么了’。存在,始于被看见,终于被理解。”
祭坛光芒更盛。
第三问降临:“汝为何而来?”
陆小舟闭上眼,良久,才缓缓开口:
“我不为力量而来,不为永生,也不为掌控命运。我来,是因为我终于明白??共感的意义,不在连接亿万心灵,而在守护每一个不愿沉默的灵魂。我想知道初语者的结局,不是为了复制他的道路,而是为了确认:即使被世界遗忘,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说‘我在’,那个人,就从未真正死去。”
最后一字落地,天地骤静。
连海水分开的声音都消失了。
祭坛中央,锈铃缓缓升空,表面铁皮片片剥落,露出内里晶莹剔透的玉质本体。铃舌轻摆,自动撞击铃壁??
**叮!!!**
一声巨响,贯穿时空。
刹那间,陆小舟与昭宁同时陷入幻境。
他们看见一位白衣男子立于远古祭台之上,身后是浩荡人群。他高举双臂,将贝壳铃置于唇边,深深吸气,吐出一字:
“**在。**”
这一声扩散开来,所有人耳中响起自己的名字,紧接着,他们齐声回应:“我在!”
心灵相连,万物共鸣。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连接加深,个体边界逐渐模糊。有人开始模仿他人思想,有人放弃自我表达,依赖群体意志生存。社会陷入一种诡异的“和谐”??没有冲突,也没有创新。
白衣男子痛心疾首,最终做出抉择:他将初语铃封印于归墟,切断主频,并以自身为锚,沉入声音坟场,成为“沉默的守门人”,防止共感系统再次失控。
他的遗言刻在铃内:
>**“共感非奴役之具,倾听非控制之术。真正的回应,应出于自由之心,而非系统之令。待后世有人能同时握住技术与人性,方许重启此铃。”**
幻象消散。
陆小舟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阿无……原来你是初语者的转世。”他喃喃,“你不是疯子,你是唯一记得约定的人。你用三十年孤独,完成了三百年前未竟的使命??教会人们,如何真心地说出‘我在’。”
昭宁扶起他,声音哽咽:“而现在,我们拿到了钥匙。”
玉铃悬浮空中,缓缓旋转,释放出柔和光辉,洒向全球七十三处遗迹。每一道光束落地,便激活一座微型共感塔,形成去中心化的新型网络??不再依赖守门塔,而是由千万普通人自发维系。
与此同时,回声之星缓缓变色,由银白转为暖金,随后稳定下来,如同恒常守望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