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活着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 林娜 被训练的微笑(第2页)

林娜 被训练的微笑(第2页)

林娜愣了一下,随即笑:“当然,相信啊。不信的话,我怎么活下去?”

顾没有再追问,只在笔记里写下那句后来成为章节标题的词:

“希望的贩卖——一种被训练的幸福。”

那一年,她还不知道,自己正在卖出的是一场迟早破碎的梦。

二·被训练的微笑(2009–2012)

从2009年开始,兰河的保险业像被点燃的草原。经济上升、楼市火爆、人心躁动,所有人都在谈“理财”“财富自由”“被动收入”。林娜正好赶上了这个浪潮。

她所在的公司推出了理财型保险——“年缴一万,十五年返本加分红”。听上去稳妥、体面,又带点“金融气质”。林娜被安排为业务代表,她每天穿梭于写字楼、社区、医院、学校,嘴上挂着那句口号:“不是推销,是帮你规划人生。”

她的业绩上升得惊人。因为她知道怎么讲故事——怎么让一个母亲在她的叙述里看到“孩子未来的安全”,怎么让一个退休老人相信“这笔钱是留给晚年的尊严”。

她懂得在适当的时机沉默,在讲完“重疾案例”时轻轻叹息;懂得用温柔的目光、轻微的颤音,让人感到她“真心为你好”。

很快,她成了区域冠军。公司为她举办颁奖会,台上大屏幕播放她拜访客户的视频:

她挽着一个老太太的手,微笑;她在年轻母亲家地板上盘腿算账,微笑;她在公司早会高喊口号,微笑。

掌声雷动。主持人说:“让我们为林娜女士的正能量鼓掌!”

她鞠躬,笑容完美到毫无瑕疵。

那一刻,她突然觉得胸口有点空,像被风掏空的罐子。

颁奖结束后,公司安排她去做“新人导师”。她开始教别人如何讲故事,如何用“情感共鸣”让客户签字。

她说:“客户不是被说服的,是被感动的。”

她又说:“如果你哭了,客户的钱就进来了。”

同事们叫她“林老师”,有人敬佩,有人嫉妒。她开始出现在各种培训会上,被称作“金牌讲师”“最具感染力的保险人”。

她在台上挥动手臂,声音饱满:“你要相信,只要有梦想,你就能改变命运!”

她甚至开始相信自己真的能拯救别人。

可夜里回到出租屋,她卸下妆,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笑容还在,眼神却空。她忽然发现自己不会自然地笑了——那表情已经变成一种职业本能。

一次,公司派她去甘州开拓市场。那是个风沙大的地方,她要挨家挨户推销。她敲开一户人家的门,一个老农拿出早已泛黄的合同,说:“姑娘,这保险我交了五年,钱取不出来,你帮我看看。”

林娜接过保单,心里一凉——那产品早已改名换代,收益几乎为零。她尴尬地笑:“我回去帮您查查。”老农叹口气:“我们这穷地方,买保险也想留个保障,结果啥都没留。”

那一刻,风从门缝灌进来,她打了个寒战。

她第一次有种被揭穿的感觉——自己不只是销售员,而是这个巨大谎言机器上的一颗螺丝。

回到兰河后,她的状态开始不对。她仍笑着,但笑得更用力。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利润越来越高,返还期越来越长。她知道其中的“猫腻”,却不敢说。每次开会,经理都拍着桌子说:“不要怀疑!怀疑是业绩的敌人!”

那一年,她为了冲业绩,开始让亲戚朋友买保险。堂姐犹豫,她笑着说:“姐,相信我,十五年后你会感谢我。”

为了让对方放心,她甚至用自己的钱帮忙垫首期。

签完单,她回到家,双手发抖——那不是兴奋,而是恐惧。她突然想起病房里那些被注射过量麻药的病人:外表平静,体内失控。她也是那样。

2011年,她被调往省会做“高级培训讲师”。那是一种新的生活:西装、机票、五星级酒店。她习惯了在镜头前讲“幸福感”“人生规划”,习惯了在掌声中流泪。她知道那是职业需要。

一次培训会上,她说:“保险不是金钱,而是爱。”

台下齐声回应:“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

那声音震耳欲聋,像宗教仪式。

她忽然想起自己母亲打来的电话——母亲的糖尿病加重,腿已经肿了。她答应“培训完就回”,可会议结束时,她却被拉去录制宣传片。那天,她在镜头前微笑着说:“只要相信,一切都会更好。”

晚上回到酒店,她靠在床头哭了一夜。

第二天,她还是笑着走进会场。

她慢慢明白,所谓“情绪管理”,其实就是学会在哭的时候还要笑。

2012年冬天,公司为她举办五周年庆典。她穿着红裙,头发盘起,手里捧着奖杯。主持人让她讲获奖感言。她对着几百人的会场微笑:“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比别人更相信希望。”

台下欢呼,她却突然觉得胸口疼——那种疼,像被灼烧的良心。

结束后,她走到洗手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忽然笑了——那笑竟然连她自己都觉得假。她用手摸了摸脸,低声说:“你看,多像个演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