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活着读后感 > 柳如烟 夜色下的花(第3页)

柳如烟 夜色下的花(第3页)

“风继续吹,不忍远离……”

那一刻,她有点恍惚。底下的男人举着酒杯,喊她名字,她却觉得他们喊的不是她。她是“如烟”,不是“小花”;她是舞台上的人,不是村里的姑娘。她突然明白,人是可以重生的,只要你肯忘记。

她的生意越来越好。有人送她花,有人送她项链。她也学会了挑——挑酒、挑男人、挑价。她开始租房住,一居室,窗台上种了兰花。她对自己说:“我得像花一样活着,哪怕只有一天的香。”

可是夜场的花,开得越艳,凋得越快。

她见过姐妹被“包养”,又被抛弃;也见过有人染病、失踪。她知道那都是命。命有贵贱,命也有价。她对自己说:“我不能一辈子靠这张脸吃饭。”

于是,她开始攒钱。每天记账,一分钱都算清楚。她去上美容培训班,学护肤、学化妆,晚上继续上班。她白天穿白大褂,晚上穿旗袍,像两个人。

那年,她第一次遇见顾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行之那时还在读大学,是文学院的研究生。一次朋友聚会,他被拉去“花雨轩”。他坐在角落,显得格格不入。别人都在喝酒、笑,他只是安静地看。那天,柳如烟正好在台上唱歌。

她穿一身银色旗袍,灯光打在她身上,像鱼鳞在闪。她看见他,目光停了一下。那一眼,她记住了——那双眼睛干净得不像这个世界的。

唱完歌,她走下台。经理介绍:“柳姐,顾老师。”

顾行之笑了笑:“我不是老师,还在读书。”

她笑:“读书好啊,能想清楚人为什么活着。”

“你觉得人为什么活着?”他问。

她点燃一支烟,吐出一口烟雾:“为了钱,也为了不被钱看不起。”

那晚他们聊了很久。她说自己从农村来的,他说自己研究伦理学。她笑:“那你研究人性,我活在人性里。”

顾行之怔住了。那句话,他后来记了很多年。

他们后来又见过几次。顾行之每次都带一本书给她,有《尼采论悲剧》《存在与时间》《西方伦理史》。她没读完,但喜欢那些名字——“存在”“悲剧”“责任”。

她说:“你书里的人太干净了,像梦。”

他问:“那你呢?”

她笑:“我呀,活在梦醒以后。”

有一次,他送她回家。那晚下雪,街灯昏黄。她突然问:“顾行之,你会不会看不起我?”

他沉默了很久,答:“不会。”

她转过头,笑着说:“那就好。”

她知道他不会喜欢她——但那笑,是她这一生最温柔的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年后,他们各自去了不同的方向。

顾行之成了大学教师,写书、讲伦理学,谈“他者”“责任”“自由”。

柳如烟继续在夜场漂浮。

她开始厌倦。夜色再亮,也亮不过人心的黑。她常想起顾行之说过的一句话:“人的自由,不在于得到,而在于拒绝。”

她笑着对自己说:“那我还没学会拒绝。”

2003年,非典来临。歌舞厅关门,她突然觉得天塌了。她手里攒了几万块,想:“也该换个活法。”

她找人租了个小店面,开了美容院。取名“如烟美体馆”,墙上贴着大字:“让女人重新遇见自己。”

第一次贴广告、第一次交税,她觉得自己终于“成了正经人”。

可正经人也要吃饭。

刚开业那年,她几乎没客。她站在门口发传单,一天下来手都冻红。夜里回到出租屋,看着账本,眼泪止不住。

她对自己说:“活着就是挣钱。没钱,你连哭都没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年春天,她去省城进货。火车上,她遇到一个中年男人,穿皮夹克,笑得豪爽。那人就是李国栋。

李国栋那时已经是煤老板,手里有几座小煤矿。他看她的眼神不一样——不是欲望,是欣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