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园长队伍建设 > 第三节 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第4页)

第三节 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第4页)

(四)培训形式多

我园对新教师开展培训时注意运用小组交流、座谈访问、实操体验、视频分析等多种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形式调动了受培训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让培训效果更加突出。

(本案例由北京市三教寺幼儿园提供)

为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园所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从培训模式的建立、了解教师的真实需求、培训内容的多元化选择到培训形式的灵活运用,培训促进了学习者知识的更新与充实,内化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提升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围绕研究内容进行研讨、学习。可以说,教研活动是教师们专业成长的良好催化剂。

案例“新苗组”教研活动

新教师的成长要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必不可少。我园重视新教师梯队的建设,成立了以新教师为全体成员的“新苗教研组”,结合他们的现状、所需、问题,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新苗组的教研活动以“学、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学

“学”是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向师傅学。向专家学我们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幼教专家来园指导。李玉英老师是我区特级教师,我们借助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多次请李老师来园参与我们的教研,走进我们的教学实践,先后进行讲座、示范课、集体备课、教研研讨。活动中通过特级教师的亲身示范,让新教师看到了李老师亲切的师幼互动,听到了富有儿童化的语言,深深地感受到了特级教师的风范。在教研活动中,李老师对教学活动的解读,让新教师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听到了一名优秀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良苦用心,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师对组织好一节教学活动要付出的努力。在集体备课中,新教师听到了李老师高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看到了李老师为所有人答疑解惑的无私奉献之心,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师高尚杰出的品格。

二、练

教研活动是为了帮助新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只让新教师看和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学”的同时加强“练”,“练”是通过教学展示、评优等活动,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园针对新教师开展“出师课”“新苗杯”评优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实效性,我园在“新苗杯”活动中采用作课教师尝试自己构思—班长及师傅指导、帮助—作课教师自己整理活动—课后骨干教师带领研讨的模式进行。这一良好的活动模式不仅调动参与评优的教师对活动的重视与积极性,也发挥了名师、班长、各师傅的指导、带动作用,良好地促进了作课教师对活动的把握,解决了他们平时在教学中的困惑。由名师备课,班长、师傅指导后再让作课教师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计划直到实施教学,这一过程又促进了教师从理念向实践转化的能力。最后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进行教学研讨,又进一步引导作课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反思与分析能力,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这一优化的活动模式使我园新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引发了他们思想、认识上的改变,不断进行观念碰撞、思维整合,从而审视自身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升了专业化水平。

三、研

什么是教研?怎样开展教研活动才能有效呢?教研活动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再通过实践来检验教研成果的实效性。教研带有钻研的成分,是每个教师在独自钻研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分享,从而发生思想碰撞,并产生新认识的过程。因此,教研活动带有转化、传播、利用的含义,而且还要教师厘清自己的认识,再换位体验,感受他人的想法,最后达到相互影响的效果。我园对新教师的教研活动融入和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中有研,“练”中有研,有“新苗组”的园本大教研,也有“师带徒”的小教研,还有班级的教研,有参与式教研——以亲身参与实操为主,有解惑式教研——解决疑惑困难,有案例式教研——挖掘反思案例,有磨课式教研——一课三磨,有诊断式教研——寻找问题与不足。

在教研活动中,“研”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问题—反思—实践—交流—提升”是一个不断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总结和提升也是教研活动中重要的方面。在新教师教研活动中,我园除了注重在教研中启发新教师思考与反思,还注重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和梳理自己获得的经验,相互交流。针对新教师的工作情况,园长让他们第一学期进行个人工作总结,重点总结工作中的收获与经验;第二学期进行亮点工作总结,请新教师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对自己有心得的方面注意梳理和提升。有的新教师在亮点总结中写出:“我每天利用午休或是晚上睡觉之前的时间,回顾一天当中值得记录的地方。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到的孩子的表现,对孩子行为的分析,对自己实施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评价,今后教学中应对类似问题的归纳总结,还有外出学习或培训的所见所感。”有的教师总结自己在班级APP推送信息中的经验:“首先,撰写文字稿题目要形象生动或幽默风趣,吸引父母,还要符合主题。其次,利用开篇的形式多样,请读者快速进入主题并引起阅读兴趣,以幼儿视角,充分分析幼儿心理。再次,善用询问语气或拟声词,与父母进行对话,带领家长进入奇妙的现场旅行。最后,变换叙述方式,改变家长视觉体验。”还有的教师总结道:“从一开始决定要对孩子活动中的‘闪光点’进行记录,其实那时的我是迷茫的,要以怎样的方式记录?它和观察记录有什么不同?对于初到幼儿园的小班幼儿,这样的方式是否适宜呢?在我们的讨论下,商量出了‘用照片和文字一同记录’的方式。很多时候,幼儿的表现是随机的,是瞬间的,照片的记录方式无疑能够将这样短时间以及幼儿的状态更好地呈现出来。随着我们一点点将幼儿的活动状态用照片和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后,我们将“观察记录”打印出来,张贴在班里面。在活动区我们发现,真的有幼儿走到自己的照片前面,指着自己的照片对小伙伴说,这是我,你看我在哭呢。幼儿对自己的故事表现出兴趣,有时会叫教师来到他的故事前面给他念一念。我把自己真正当成他们的同伴,用对话的方式讲述着我们的故事,我的记录开始变得有温度,而‘观察记录’也好像变成了他们的‘成长故事’,这些通过我的笔记录下来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就单纯的只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一个个小小的脚印,也让我收获满满。”

新教师是园所的新鲜血液,他们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也赋予着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作用。新教师的成长有着一定的特点,而这个时期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阶段,决定着他们今后的专业成长速度和水平。因此,教师队伍建设要从新教师的培养入手,探索、总结有效的培养策略是保证高素质和高专业水平教师团队的重要保障。

(本案例由北京市三教寺幼儿园提供)

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它不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直接涉及教师的教学研究与专业成长。教研组的任务就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此案例结合新教师的成长,教研组通过“学”“练”“研”三步骤,帮助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经验,研讨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多途径开展教学研究,调动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教学研究是基于实践的研究性活动,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教学研究,深入实践,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如课题组教研、课例研究活动等。

案例构建教师研究性发展体系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依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教育科研为切入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2011年,我园申报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挖掘一日生活价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围绕幼儿好习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园所实际,我们初步确立“家园合作,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特色方向。通过家园共育,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树立科学求实的精神,营造平等与尊重的教研文化

教研不仅是教学研究工作,以教师作为主体,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切入点,鼓励教师在工作中富有个性的做法,鼓励教师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论据,营造出活力、和谐、创新的教研环境,树立科学、务实、求真的精神,形成平等、尊重、协作、互助的教研文化。

二、有效理论学习,夯实研究基础

在学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及“儿童观”“教育观”相关理论基础时,通过讨论、反思,教师对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后,教师们结合实际写下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力求每一次学习,对教师自身发展起作用。教师们把握学习的价值,将学习落实到教师的发展。

三、实践验证,保证研究有效

园所教研活动紧紧围绕着“十二五”课题“挖掘一日生活价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年轻教师以一日环节为重点,研究如何发挥环节的最大价值,促进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师们积极撰写主题课程《好习惯从这里开始——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篇》,初步建立园本课程。

(本案例由北京市翠城幼儿园提供)

研究并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深入实践,激发起教师研究的热情。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以科研带教研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幼儿园培养名师,就是在实践中,园长要积极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成长。

案例首席工作室——促进教师团队素质的整体提升

我园的骨干教师大都在不同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一枝独秀不是春”,怎么把他们的优势转化成整个园所的优势呢?这些教师必须发挥作用,而且他们也有这样的需求。为此,我们努力通过日常教育观摩、教师培训、园本教研等途径为骨干教师搭台子,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分享的机会。其中,首席教师的设立是我园激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的重要举措。幼儿园在设立各领域首席教师的基础上,成立了首席教师工作室,由首席教师担任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核心成员主要来自对这一领域有所钻研、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带领本工作室不同层面的教师,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实践与研究活动,实现了团队的共同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