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园长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 第三节 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第5页)

第三节 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第5页)

第一,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我园设立了各领域的首席教师,优秀骨干教师竞聘,并为首席教师成立工作室,每位首席教师身后都有一个研究团队,避免了首席教师“高处不胜寒”“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第二,支持不同层面教师的自主发展。首席工作室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致力于促进不同层面教师的自主发展,培养各领域的教师梯队,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室核心成员主要来自对这一领域有所钻研、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带领本工作室不同层面的教师,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实践与研究活动,实现了团队的共同发展。

第三,促进骨干教师的交流与共同成长。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整合教育,在设立首席工作室的基础上,我园还成立了首席教师联合体。整合各领域、各岗位的专业优势,为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打破了以往首席教师孤军奋战的局面,使每位首席教师在开展本组工作时,都能得到一个研究团队的支持。

(本案例由北京市北海幼儿园提供)

幼儿园离不开教师,名园少不了名师。名师以其自身的领衔作用和示范作用成为名园的基础和象征。案例中“名师工程”是通过“首席教师工作室”的创立,加快名师的集聚与培育,以优化教师队伍,带动了一大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同时,也是园所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五)以人为本,建立园所岗位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建设、完善制度的过程作为人人参与幼儿园建设的过程,大家共同参与进来。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途径结合起来。

“自上而下”,解决的是方向问题,就是要发挥幼儿园组织核心(如园长会、行政会、教代会)的导向作用,坚持以大局意识、前瞻意识为引领,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制定幼儿园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关键措施,这是确保幼儿园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基础,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循和落实的。

“自下而上”,解决的是民主管理的问题,就是发挥各岗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分层、分岗制定。以保健医为例,保健医既参与制定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规范、常规、标准,也参与制定保健医本岗的岗位职责、流程、标准以及考核,这些来自一线的内容交给主管领导进行初步的审核,再由主管领导站在部门整体工作的角度,进行权衡、调整,然后再递交行政会讨论、教代会审议,这就是自下而上的过程,是充分听取民意,也是教职工充分参政议政的过程。

园长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领导、指导、协调、解决、决策的作用,而广大教职工则各尽其能,各负其责,最终达到提高办园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六)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及评价体系

这是幼儿园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做到让制度规范人,让制度引领人,让制度激励人,才能用“规范”促“发展”,促进园所的科学发展,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案例充分发挥月考核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青年教师队伍培养中,以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为切入点,通过各岗位人员月绩效考核评价标准的修订与完善,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领教师进一步加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注重观察了解幼儿,尊重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注重反思和总结日常教育实践经验,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

一、完善教师月考核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以正确的教育观、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为指导,以教育目标为依据,确立评价目标和标准。

(二)科学性原则

(三)可行性原则

因园、因地、因人、因事制宜,针对本园实际,考虑各方面工作条件和现状,确立评价标准,实施评价活动。

二、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和反馈功能

在指导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行为与改进的基础上,更应重视分层解读,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全园上下应明确“为什么要评、评什么、谁来评、怎样评”,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立即进行调整与细化。作为管理者,更应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不能急于追求结果,要分析问题症结,以引导、教育的方式让教师接受制度,并严格执行,既避免了自上而下的外部评价,更避免了形式主义走过场,最终使教师和管理者在评价中相互参照、补充,客观公正地做出分析判断,获得不断改进与发展的依据与动力,体现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发挥主客体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的原则

重视教师自我评价(对照目标和标准检查工作,加强自我调整与改进,在此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教育)与他评(行政班子、各部门管理者、班长进行综合评价)相结合,依据工作目标和评价标准对照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评价切实起到调动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

事实表明,通过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月考核评价工作,对更好地落实《指南》精神及教育目标,不断改进工作,提高保教质量,促进两支队伍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评价与指导相结合,注重评价主客体的协调统一

评价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管理手段。评价并不在于定出优劣高下,而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更好地实现《指南》教育目标与工作目标。变管理为服务与指导,认真分析结果,真诚地帮助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使教师通过评价过程受到启发和教育,明确工作的不足与差距,同时明确努力方向,改进工作方法,真正发挥评价对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及提升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本案例由北京市朝阳区京通幼儿园园长宋晓红提供)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评价体系,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反思等作用,帮助全体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