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园长对教师队伍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第三节 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第1页)

第三节 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第1页)

第三节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园长对幼儿园和教师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重视教学质量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一个忽视教学质量的园长,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园长;一个没有教学质量的幼儿园必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我们的园长、领导班子成员一定要沉下心来抓管理,要深入教学一线,深入班级,深入幼儿,研究教学,研究质量,促进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

一、重视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些都是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工作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一)增强师德建设思想认识,形成教师的道德情操

良好的师德修养是促进教师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可靠保证。教师的信念、思想认识与修养,对幼儿未来的发展、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增强师德建设是新教师入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操

形成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各种活动是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组织主题鲜明、构思精巧的活动可以为广大教师树立榜样,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以教育为基础,以规范为核心,以机制作保证,以各种丰富活动为载体的良性循环下,通过齐抓共管,一定能建立起“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师德高尚、精于教育”的教师队伍。例如,大力宣扬和表彰教师队伍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对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成绩显著的教师可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为他们进行继续教育和创造学术研究的机会和条件)。要引导广大教师向“博学多才”和“师德高尚”的教师学习,认真总结自身师德修养的经验、成绩与不足,提炼自身师艺与师技,如政治学习、党团活动等,明晰职业伦理模范,敢于承受压力,应对工作中的各项挑战,坚持自我反思与评价。

案例启迪教师积极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要把幼儿园建成教师的精神家园,就要了解教师的精神世界,关注教师思想深处、心灵深处的需求,只有激发教师思想层面的自主,才更能唤起教师内心深处的自主意识,进而表现在工作实践当中,对幼儿的认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坚持以研究的思路开展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教师在思想层面的需求,了解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开展以教师自主参与为主的、形式活泼多样的“政治学习”“道德讲堂”“感动北幼”等活动,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启迪、自我超越的目的。其中,党建创新项目——首席教师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凝聚教师团队力量,发挥园内学习共同体的力量,通过调动教师在小团队中的自主意识,使教师将这种自主意识传递、辐射到大团队中,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并向全区进行开放展示。

北海幼儿园的教师平时工作很辛苦,他们承受的工作压力大,但他们不顾个人得失,将家庭利益放在其次,努力做好幼儿工作和家长工作。作为管理者,我在问自己,我满足于教师们这样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吗?答案是否定的。如何找到每一位教师事业发展与家庭幸福之间的平衡点,如何让教师们生活更幸福,工作更快乐呢?于是,我提出要让教师成为称职的女儿、儿子,称职的妻子、丈夫,称职的母亲、父亲,称职的教师,称职的公民,称职的自己,做到这六个称职,从而实现每个人的幸福人生,这就是“6+1”幸福模式。这是我们落实“双快乐,双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我们给教师的承诺,更是对自己工作提出的要求。幼儿园党政工团开展“快乐同行”“心理减压”“养生讲座”“教师社团”等活动,使教师愉悦身心、快乐工作;此外,我们在教师生病、生育期间进行探望,为教师子女解决入学等问题,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支持教师做好多重角色的称职,进而实现幸福人生。

(本案例由北京市北海幼儿园提供)

丰富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凝聚教职工情感,同时也体现园所管理的一种文化、一种倡导。

(三)树立师德建设常抓不懈意识,永保教师的道德情操

师德建设是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常抓不懈,通过多种师德教育活动,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并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使师德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教师的道德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完善培训机制,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重视教师专业成长的背景下,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培训机制,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师队伍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园长要坚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工作,通过明确职责,形成机制,为有效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培训的理念和目标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园长要树立起“幼儿园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学校”的理念。作为伴随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幼儿园,应与广大教师共同努力,积极寻求让教师自身确立专业发展的理念并促进其发展。

目标是人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应,是对活动结果的一种预期。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在岗培训就是要建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共同体,创建一支能够适应幼儿园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主动研究和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自我反思、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独立学习,也离不开园所组织(团队)的学习。在这个组织中,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与理想,注重学习与工作相促进;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制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使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培训的主体与对象

1。培训主体

面向教师发展的培训主体具有广泛性,包括园长、本园教师、外聘专家(包括大学教授、培训机构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需要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幼儿园与大学及其他培训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另外,园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在岗培训方式之一。

2。培训对象

在岗培训的对象囊括了幼儿园所有年龄层次的教师,包括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资深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在各个阶段需要的外界帮助是不同的,只有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培训才是最有效的。

(三)培训的内容

在职教师的教育培训更注重在教育现场的园本培训,强调反思培训模式,将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注重培训内容的整体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培训内容应该多维度、多层次,从维度上看,培训内容一般包括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

在相关学术研究中,教师的在岗培训细化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三方面。

有研究表明,教师知识从其功能出发呈现出不同的结构成分,具体如下。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所拥有的基础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是教师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标志,需要经过实践、体验和内化。

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程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与教师教育经验的积累密切相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