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亦熙说:“加油,你一定能成为你心目中的自己的。”
陈亦熙立即前往家附近广告店打印照片,喜极而泣地把他们贴在了朱雅雅送她的相册里,她俗称它为“生命的延续”。
她的记忆有时候会像金鱼一般,仅保留着七秒记忆,这也是她为何坚持写作的原因之一。
文字能帮她存档在另一个记忆里。某天回想起来那件事,就会把它书写成一篇“记忆文章”,她也酷爱于记录一些重要的人和物体,因为每一帧都是热爱生活的痕迹,鼓励着她自己往前走下去的勇气。
而后陈亦熙买了一台入门级别的相机,打算记录生活上的琐碎,某天记不起那些人的摸样,便拿起来回忆。
-
B咖不会像小时候那样黏着人了,当陈亦熙打开手机相册,还停留在那时候,秃噜顶的后脑勺,到毛发逐渐靓丽光滑,它占据了她手机内存的百分之十。
它现在贼高冷,陈亦熙抚摸它时只是摇摇尾巴,然后继续待在脚边看她敲键盘,偶而见它做出搞笑的动作,她也会拿相机按下快门,记录着它此时的状态。
陈亦熙翻出一张B咖的现状和它之前的照片,分享给小卤蛋,他说,你真是他的救世主啊,如果没有你,怎么可能养得那么好。
陈亦熙捂脸笑:“它小时候是不是长得特别磕碜,像个地中海小老头!”
小卤蛋说:“怎么可能!很可爱好不好!其实它跟我蛮像的,我以前的头发也光秃秃的一片。”
陈亦熙说:“所以爱会长出血肉,这就是时间的参照物呀,证明我们都在努力生活,生活是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心的人的。”
所以什么东西能证明你在变好?
-
闲来无事,陈亦熙打算出去找找灵感,也没有什么社交,所以休假只能够到处逛逛,逛到哪算哪儿。
大街上,满是烟火气息,不远处有个小鱼贩,阿姨年纪中旬,快奔六了,身子还是那么敏捷,她拿起相机做好预备姿势。
阿姨手起刀落,捞起鱼掷案板上,反手刀背将其把鱼砸晕,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一丝怠慢,破腹刮鳞,迅捷准确。
陈亦熙龇牙咧嘴地坚持给阿姨拍摄完,眼睁睁看着那条鱼被大卸八块,其实记录的并非是鱼,是那位阿姨,她仅出现在她脑海中一次,她就久久不能释怀。
李白写过一句诗:“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
那弥漫的云烟该从何散布在眼前呢?
陈亦熙问阿姨:“市场里面这么多卖鱼的,你这样赚得到钱吗?”
卖鱼的阿姨用毛巾擦擦汗:“没办法啊,都是为了生活,能卖出一条,家里吃喝就稍微有保障一点啦。”
陈亦熙再问她:“家里就你一个人干活吗?”
阿姨笑了笑:“我儿子上大学啦,老伴半瘫痪动不了,一般摆到卖完为止,或者更晚,支出太大了,没办法。”
陈亦熙若有所思,生活就是如此,背后是支撑着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些生活的刀锋,成长的重量,前者是谋生,后者是谋爱,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因小时候被鱼刺卡过喉咙,陈亦熙就再也不喜欢吃鱼,历经半个小时,才从那根鱼刺给取出来。
她怕被阿姨看出是心软才买的话,以她判断,是不会卖的。于是她把那张照片打印了出来,底下放着红色大钞。
陈亦熙试探性说:“阿姨,能跟你以物换物吗?我觉得你今天特别不一样,就给您记录了下来。”
阿姨并没有赶她走,而是接过那张照片,她看着开心地笑了:“我从来都没有照过相,今天算是圆了我一个照相的心愿了,谢谢你啊!小妹妹。”
随后她把照片放好,从大盆里抓起一条中等大小的鱼,问我:“这个大小你看可以吗?”
陈亦熙下意识往后退了两步:“不用那么大的,你给我换条小一点的就好了,也不用杀了,太麻烦您了。”
阿姨乐呵地说:“欢迎小妹妹下次来哈,太喜欢你拍的照片了。”
陈亦熙说:“好嘞,祝您生意越来越好。”
其实陈亦熙的拍照技术也没有阿姨说的那么夸大其词,她也不敢相信一张照片带来的影响力有那么大,照片她自己也留了备份。
照片上,阿姨认真生活的态度,刀起刀落,客人牵着小孩在等着,吃力的表情中透露着对生活的不懈努力,在我看来那不是狰狞,是在努力活着。
这一快门,记录了对生活的向往与妥协。
陈亦熙看着透明塑料袋里的鱼,它正在拼命想逃脱那个“枷锁”,她提着它走了一圈又一圈,始终不敢把它带回家。
或许它也跟很多人一样,那个“枷锁”,只要勇敢迈出一步,就能获得新生,但真的迈出来后,你并不那么觉得那就是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