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远嫁没房 > 临近过年(第2页)

临近过年(第2页)

因为闲在家,平日里鲜少会有人联系。刚辞职时,还有无数新房销售、信用卡办理、贷款电话和培训班试听邀约……在一次次的婉拒后,手机早已变得沉寂。这个时间点会打来的,多半是公婆,或者就是我的妈妈了。

“喂,妈。”

“你在干嘛?”

“没干嘛,叠衣服呢。”我如实回答,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快过年了,你闲着就把家里好好打扫一下。厨房墙壁擦一擦,冰箱、油烟机都清洁干净,地毯也洗洗。沙发垫趁着太阳好,洗干净了好晾晒……”母亲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指挥和叮嘱。

“好,好,好,我知道的。”我连声应着。

“别那么懒,勤快些。天天在家里,给自己找点事做。年前还早,把该做的卫生都提前做了,别等到过年前那几天手忙脚乱。”

“嗯,好的。”我机械地回应。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母亲的声音放缓了些,带着试探:“你们几年都没回来了,还是要问下,今年过年回来吗?你爸灌了你爱吃的香肠,你要不回来,我就提前给你寄过去。”

是啊,从怀上辉辉以后,就再也没回去过了。辉辉小,烨过年总在加班。路途遥远,公婆也不放心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长途跋涉。每年,都是爸妈备好了年货,大包小包地快递过来。我最喜欢吃的,莫过于那香辣香肠,是爸爸亲手调制的调料,独一无二。用电饭煲蒸上两根,趁热切片,夹一片放在嘴里,七分瘦三分肥,一咬下去,肉汁混合着花椒、辣椒的复合香气在口中爆开,咸香麻辣层层递进,甚是美味。

想到这里,舌尖仿佛已经尝到了那熟悉的味道,心里也跟着一暖,一句话几乎是不经思索地脱口而出:“谢谢妈妈。要不……你们今年来武汉过年?”

说完,我自己都有些诧异。很久没见到他们了,心底确实非常想念。上一次他们来,还是辉辉刚出生时,来去匆匆,并没停留几天。

“武汉过年?”母亲愣了一下,“我跟你爸爸商量下。”

她没有立刻答复我,便挂了电话。

听着电话里的忙音,我心里升起一股莫名的惆怅。邀请的话说出了口,期待便开始滋生。

但现实的冷水也随即泼来。很久之前他们来武汉,种种水土不服还历历在目:那是生悠悠的时候,他们来照顾月子。爸爸身上起了满身的红疹,痒得难受;人生地不熟,他习惯了下楼遛弯、找老伙计打牌,在这里却像被困住了,无处可去,显得束缚而烦躁。妈妈则是肠道不适应,吃不下饭,每天看着我们吃,她自己却没什么胃口,也是坐立不安。他们勉勉强强才呆了一个月,回去时都像松了一口气。

这一次,他们不一定愿意来吧?正这样思索着……

生活这台永动机,并没有给我太多沉溺于个人情绪的时间。

门打开了,门口站着公婆,手里提着、怀里抱着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和纸箱,像两支满载而归的运输队。“快来接着点!沉死了!”婆婆一边把东西往地上放,一边念叨,“这都是给你们挑的年货!现在物价涨得厉害,要不是为了你们,我们才不舍得买这些……”

我赶忙伸手接过,分量确实不轻。公公跟在后面,把一箱水果放在玄关,目光习惯性地扫视了一下客厅,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或许是临近过年,终究没说什么。

“这虾,活蹦乱跳的,贵着呢,赶紧放水里养着!”

“这牛肉,找熟人买的,比市场上好,就知道你们不会挑!”

“还有这些糖果、干果,现在小孩子吃的,花样真多,我们都不认识,看着包装好就买了……”

他们一边卸货,一边絮叨着。话语里夹杂着对价格的抱怨、对自己眼光的肯定,以及对我们“不会过日子”的隐忧。这些话听起来不那么顺耳,像细小的石子硌在心里,但那一份不容置疑、也不容我拒绝的付出和关爱,却是实实在在,沉甸甸地摆在了眼前。

我心里涌起一股极其复杂的感谢。

·是感激的:他们记挂着我们,为我们张罗,省去了我不少采买的麻烦和经济的压力。

·是负担的:这些“精心挑选”背后,是无形的标准和期待,我仿佛必须用更完美的“年”来匹配这份付出。

·也是无奈的:这种关爱的方式,从未考虑过我是否需要、是否喜欢,它更像是一种单方面的给予和责任的附加。

“谢谢爸,谢谢妈,让你们破费了。”我挤出笑容,说着得体的话,将那些复杂的情绪小心翼翼地掩藏起来。

“谢什么,都是一家人。”婆婆摆摆手,又看了一眼在沙发上玩玩具的辉辉,语气软了些,“行了,我们走了,你们自己收拾吧。过年那几天再过来。”

送走他们,关上门,我看着玄关地上堆成小山的年货,长长地、无声地吁了一口气。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