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物流管理参考书 > 任务四 构建出版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第2页)

任务四 构建出版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第2页)

流通加工模块提供出版企业贴标、重组等流通加工的各项管理维护,其子功能包括:出货加工截取、加工物品建档、重整物品建档、加工拣料单、加工拣料结果、加工物品结果、重整物品结果和加工物料维护。

(六)返品作业模块

返品作业模块提供出版企业销退、进退、报废等逆物流处理的各项管理维护,其子功能包括:退货点收作业、退货输入作业、退货确认作业、退货预给储位、退货上架作业、进货退回作业和报废作业。

(七)盘点作业模块

盘点作业模块提供出版企业各项盘点作业,如供货商商品盘点、商品类别盘点、储位商品盘点、进出货异动商品盘点等弹性范围选择,并可搭配智能型电子标签进行盘点,以利提升盘点效率,其子功能包括:盘点范围设定、盘点人员指派、盘点结果输入、遗漏资料输入和盘点差异资料。

(八)计价管理模块

计价管理模块提供出版企业自行弹性设定每个货主的各项收费项目及计价费用,当收费时间发生时,供出版企业选取合适的收费项目,并计算收费费用。出版企业可在任一时段查询任一期间内该客户的收费汇总,其子功能包括:收费项目设定、收费类别维护、收费作业识别码、收费资料维护和收费资料统计。

(九)绩效分析模块

绩效分析模块提供出版企业作业绩效、储位使用效率以及商品滞销分析,其子功能包括:订单单品订购量(EIQ)资料分析、滞销书定义、拣货绩效评估、储位使用效率、久置品分析、收费资料分析、库存周转分析、商品缺货统计和出货单处理汇总查询。

(十)电子标签控管模块

电子标签控管模块提供智能型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的相关控管功能,其子功能包括:电子标签测试、标签基本资料、拣货区段定义、控制器设定、拣货工作指派、分段同步拣货作业模式和分段同步配货作业模式。

(十一)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包括基本资料维护、权限控管、系统相关参数设定等功能,其子功能包括:员工资料维护、职权组别维护、货主资料维护、货主客户资料维护、送货地址维护、到站运费维护、丛书套书维护、包装箱维护和打印定义维护。

运输配送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出货配送管理、货物追踪管理、运输调度计划、分配计划等功能子系统。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为目的,按照批量运输和实时配送(JIT)原则,在多方购买商并存的环境中,通过在购买商和各自的供应商之间建立实时的双向链接,构筑一条顺畅、高效的物流通道,为客户和供应商或制造商提供高度集中的、功能完善的、不同模式的运输配送信息服务。

三、出版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

传统的出版进销存管理软件、运输管理软件、仓库管理软件大多以单据打印和统计报表为设计目标,无法解决供应商、仓储、运输乃至相关的增值服务之间的信息交流,因而无法满足现代出版物流管理的需求。因此,出版物流信息系统应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应能为行业内企业带来以下实际意义:首先,提高各环节的信息与数据,以保证运输、仓储等各职能之间的协调一致,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其次,及时掌握运营状况,提高对非正常业务的处理能力;再次,明确各环节经营人的责任和义务,提供各相关企业的电子结算功能,提供实时的客户查询功能,实现物流信息的“客户共享”,增强物流企业和客户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最后,提供货物流动库存的统计报表,提高各种接口实现物流系统和GPS系统、POS系统以及其他出版、批发、销售系统的对接,建立完整的出版物商品供应链。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开发途径

出版企业引入物流信息系统时,一般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请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结合企业情况开发专用系统;二是利用企业自身技术实力开发系统;三是购买已经成熟的物流配套系统。这三种模式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各自缺点,出版企业要在最适当的时候选择最适当的方式,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企业。例如,浙江省新华书店认为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业务模式和领导的经营理念有关。因为各自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不一样,所以同一个系统的运行效果可能完全不同。为了确保企业独特的运营模式,浙江省新华书店没有选择购买专门的信息系统软件,各个阶段的信息系统全部由自己开发。

(三)加强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信息化的推进是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引进信息化设备和软件,更有效地实现营销、物流、财务三方面的职能,并为决策提供支持。目前国有发行企业信息化的程度普遍偏低,这是与目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引进相关的。首先遇到的就是管理瓶颈,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企业战略的把握和将来的管理模式还存疑虑,各个环节的流程还处于随时的调整和变动中,标准化和规范化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这种环境下必然无法进行信息系统的统筹规划,甚至对信息系统的引进都存怀疑态度。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引进一套库存或销售的独立系统,这与建立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还有很大差距。其次就是对软件和设备的引进的认识存在问题。企业对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对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才能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建立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系统

目前大部分出版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基本是孤立的系统,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数据重复录入,流程复杂且不规范,运营成本高。从企业信息流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整体进行规划,消除信息“孤岛”及部门利益扩大化问题。因此,出版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应涉及出版物的预订、采购、批发、零售、调拨、仓储等出版物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达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商务智能化、物流自动化、资金科学化和信息准确化。

(五)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出版物流发展的关键,包括出版物流信息的商品化、出版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出版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出版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出版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为物流供应链的整合和采用外部物流资源提供了条件。当前,应该首先从物流信息标准化入手,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各种物流信息在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物流服务企业之间共享,使得供应链更加紧凑有效,使企业对市场反应也更加灵敏,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在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上,可发挥现代物流的资源共享和规模效应。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在出版行业的各个环节都要强调标准化?

2。现阶段出版业标准化过程中的障碍是什么?

3。出版物流标准化可解决我国出版物流行业的哪些具体问题?

4。你还知道哪些出版物流信息化系统构建的新型技术形式?

5。除了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哪些主体在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做得较好?为什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