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物流管理参考书 > 任务三 识别出版物流信息化(第1页)

任务三 识别出版物流信息化(第1页)

任务三识别出版物流信息化

任务思考

什么是出版物流技术?出版物流信息化过程中的常用物流技术有哪些?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任务分析

出版物流技术的应用是支持出版物流发展的主要硬性条件之一,现代物流技术在出版物流中的应用涉及相关商品的包装、识别、跟踪等等一系列环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了解相关物流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出版物流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还需要各种物流技术的应用。在对目前物流技术的发展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出版物流的特点,分析现代物流技术在出版物流中的应用,对出版物流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物流技术一般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EDI)、条码(BarCode)等,我们称之为现代物流技术。

一、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数据处理、事务管理,正进入到智能化管理阶段。信息系统与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自动拣货系统的结合,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物流管理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物流业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了诸如条形码的应用(特别是二维码的引进)、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等。

(一)条码技术及其应用

1。条码技术概述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它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条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条码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物品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借助自动识别技术、POS系统、EDI等现代技术手段,企业可以随时了解有关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并即时作出反应。当今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的有效客户信息反馈(ECR)、快速回应(QR)、自动连续补货(ACEP)等供应链管理策略,都离不开条码技术的应用。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条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信息量大、准确率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特点,因而发展十分迅速。在仅仅40年的时间里,它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生产制造业、仓储业等生产及流通领域。

按信息存储的维数可将条形码划分成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一维条码必须依赖于数据库,纠错能力较差,只能对货物进行标识,是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条码技术;二维条码除了可以标识货物之外,还可以对货物进行描述,具有不必依赖数据库等特征,另外,二维条码还可以表述图像数据及进行加密等。条码的识别可以通过扫描器和手持式数据终端设备进行。

2。条码技术在出版物流中的应用

1972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立和推行的ISBN(国际标准书号)标准现已广泛应用于世界160个国家的图书出版和发行系统,可以快捷、有效地识别书籍的出版地、出版社、书名、版本及装订方法。出版社、书商及图书馆普遍采用这些系统,作为处理书籍订单及盘点存货之用。为了帮助图书行业更好地与全球其他行业的商业伙伴进行电子信息交换,2005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新版国际ISBN标准,即ISO2108:2005《信息与文献——国际标准书号(ISBN)》,该标准规定新的13位国际标准书号的执行日期为2007年1月1日。

1993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在出版物上全面推广使用条码的通知》;1995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召开了条码技术推广会;1996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再度下文,明确了之后出版的图书,没有条码的不得上市销售。为加强对出版物条码的管理,推进条码技术在新闻出版行业的应用,加快新闻出版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新闻出版总署于2000年3月29日颁布了《出版物条码管理办法》,于2000年5月1日起实施。明确规定了“无条码的出版物或印有不符合质量标准条码的出版物不得上市销售”、“出版单位不得将一个条码在多种出版物上使用。出版单位对其相应出版物的条码享有专用权”等。在流通环节上采用条码技术,实际上是发行管理的一场革命,是流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二维条码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一个独立要素,可以大量、快速地采集信息,同时随物流实时传递信息,非常适用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大量、高速采集和传输信息的要求,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应用最广泛。利用二维条码可以对汉字或图片进行编码的特性,可以很容易地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版权信息、内容提要、防伪信息甚至封面图案、作者照片及指纹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编入二维条码中,有效地解决了图书信息的可机读及真伪辨别问题。在图书管理、销售、收藏等单位的计算机上录入出版物编目数据等信息时,只需几秒钟就可准确地完成,不仅节约了图书登记、管理人员的宝贵时间,还可避免人工录入交易发生差错,确保了图书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出版物。

(二)EDI技术及应用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指按照统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贸易”。以往全世界每年花在制作文件上的费用达3000亿美元,所以“无纸化贸易”被誉为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

构成EDI系统的要素是EDI软件、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一个部门或企业若要实现EDI,首先必须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为使本企业内部数据比较容易地转换为EDI标准格式,必须采用EDI标准。此外,通信环境的优劣也是关系到EDI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是信息和物流相结合的关键技术,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数据交换网来实现企业间数据处理、加工等事务作业的自动化、省力化、及时化和信息化,同时通过有关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的共享来实现经营活动的效率化。EDI的主要功能是电子数据传输和交换,传输数据的存储,文书数据标准格式的转换,安全保密,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咨询、信息增值服务等。

在美国图书出版业,EDI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以往通过中间发行人的习惯做法,出版商和零售商直接通过EDI网络联系,使订货时间节省60%,并密切了出版商与书店的关系,书店经理们视该网络系统为“个人生活中所发生的最美好的事情”。EDI技术也由此得到了不断推广和应用。

在我国,出版企业计算机普及率不高,而且大都实行单机运作,EDI不发达,造成信息闭塞、送货时间长、服务质量差,直接阻碍了物流技术的应用。

(三)EOS系统及应用

电子订货系统(EleigSystem,EOS)是利用计算机与通信线路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进行联网,相互传递与交换订货、补货信息的系统。EOS最初是连锁店内部的系统,后来与制造商、批发商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形成系列化的电子订货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①实现订货业务的合理化、效率化。通过EOS系统可以使用户随时向联网的供货方订货,大大缩短了订货信息的传递时间,同时也可以实现订货业务的标准化和简单化,提高订货效率。②提高商品管理的精度。通过EOS系统,可以提高商品订货的速度,及时补充库存,加速商品的周转。③提高物流效率。应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库存管理、发货作业管理、运输管理的系统化,从而提高物流效率。

在出版行业,信息不畅长期以来一直是出版社、销售商、读者之间的一个瓶颈。一方面,出版社图书积压,增加了库存成本、占用了大量资金,但销售商那里的图书销售状况却不能及时反馈到出版社,图书脱销时无法及时组织货源,出现积压时也不能及时通知出版社控制印刷数量;另一方面,读者想要的图书到处找不到,大家根本不感兴趣的图书反而在市场上随处可见。应用EOS系统使订货信息能够得到最快速度的传播和反馈,解决图书行业信息不畅的问题也就成为可能。

(四)POS技术及应用

POS(PointOfSale)称为“销售点实时管理系统”,即销售时点管理系统,是指以商业环境为中心的进货、销货、存货和内部调配货物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POS系统能够使商业零售企业的经营更为高效、准确、迅速,因此它已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零售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率的必选工具。

POS系统通常由一台被称作Storetroller(简称SC)的计算机与电子收款机进行通信连接组成,而SC还可以连接到一个更大的计算机网络上,从而实现局域网或者城域网的应用。书店(或书城)中各种出版物的版别、名称、标准书号、开本、字数和价格等信息通常被存储在SC或与SC相连的一个大的服务器中,当收款员在电子收款机上录入某一出版物的标准书号(或者条形码)时,SC就从信息数据库中将该书号对应的各种信息检索出来,显示该出版物的价格并完成销售,同时将出版物交易的相关信息立即输入销售数据库中。书店经营者可以通过随时检查存储的销售信息来确定书店的人员安排、出版物陈列等,以提高书店的经营效率。与电子收款机连接配套的外部设备有:识别、采集与录入出版物商品销售和库存管理信息的条码阅读器,读取与处理金融信用卡信息的磁卡阅读器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