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物流管理专业书籍 > 任务一 识别物流成本管理(第2页)

任务一 识别物流成本管理(第2页)

“黑大陆”学说的基本思想与“物流成本冰山说”类似。由于物流成本在会计核算中被分别计入了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项目,因此,在损益表中所能反映的物流成本在整个销售额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因此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当然不会被认识到,这就是物流成本被称为“黑大陆”的另一个原因。

由于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管理对企业盈利、发展的重要作用,1962年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暗大陆》一文,他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强调应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这里彼得·德鲁克虽然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的物流活动的模糊性特别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学说主要是针对物流而言的。

“黑大陆”学说主要是指尚未认识、尚未了解的领域。在“黑大陆”中,如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照亮了这块黑大陆,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片宝藏。“黑大陆”学说是对20世纪经济学界存在的愚昧认识的一种批驳和反对,指出在市场经济繁荣和发达的情况下,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都没有止境。“黑大陆”学说也是对物流本身的正确评价,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还很多,理论与实践都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黑大陆”学说是一种有关未来学的研究结论,是战略分析的结论,具有较强的哲学抽象性,这一学说对于研究物流成本具有启发作用。

(三)“第三利润源”学说

“第三利润源”学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日本物流成本学说的权威学者西泽修在1970年提出的。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历史阶段,由于市场产品匮乏,制造企业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销售出去,于是就大力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来创造剩余价值,即“第一利润源”。当产品充斥市场,转化为供大于求,销售产生困难时,也就是第一利润达到一定极限,很难持续发展时,便采取扩大销售的办法寻求新的消耗或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来降低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我们称之为“第二利润源”。然而,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们所重视,于是出现西泽修教授的“第三利润源”的说法。

这三个利润源着重开发生产力的三个不同要素:第一个利润源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第二个利润源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第三个利润源挖掘对象则是生产力中劳动工具的潜力,同时注重劳动对象与劳动者的潜力,因而更具有全面性。

从“第三利润源”学说中,人们可以认识到:

物流活动和其他独立的经济活动一样,它不仅是总体的成本构成要素,而且是单独盈利因素,物流可以成为“利润中心”。

从物流服务角度来说,通过有效的物流服务,可以给接受物流服务的生产企业创造更好的盈利机会,成为生产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通过有效的物流服务,可以优化社会经济系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降低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提高国民经济总效益。

(四)物流成本交替损益规律

物流成本交替损益(Trade-off)规律又称为物流成本背反规律、二律背反效应。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包括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和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背反。

1。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

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是指物流服务的高水平必然带来企业业务量的增加,收入增加,同时也带来企业物流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即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必然伴随着高水平的物流成本,而且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并非呈线性关系,如图3-2所示。在没有很大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同时做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

图3-2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的背反关系

从图中看出,在物流服务处于较低水平时,追加物流成本X,就可以把物流服务水平提高Y1;如果处于较高物流服务水平,同样追加物流成本X,物流服务水平却只能提高远小于Y1的Y2。

实际上,进行有效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保持客户要求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使得物流成本达到最低。与处于竞争状态的其他企业相比,在处于相当高的服务水平的情况下,要想超过竞争对手,维持更高的服务水平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美国的营销专家P。科特勒指出:“物流的目的必须引进系统效率概念,才能得出较好的定义。”即把物流看成是由多个效益背反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避免为了片面达到单一目的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

一般在对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做出决策时,可以价值工程理论为指导,考虑以下四种方法:

(1)保持物流服务水平不变,尽量降低物流成本。在不改变物流服务水平的情况下,通过改进物流系统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价值。这种通过优化系统结构降低物流成本来维持一定物流服务水平的方法称为追求效益法。

(2)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加物流成本。这是许多企业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做法,是企业物流面对特定客户或面临竞争对手时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做法。

(3)保持物流成本不变,提高服务水平。这是一种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是一种追求效益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方法。

(4)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这是一种增加效益、具有战略意义的方法。企业物流只有合理运用自身的资源,才能获得这样的效果。

企业采取哪种物流成本策略,要考虑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商品战略、流通战略和物流系统所处的环境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等。对于自身物流服务成本水平与物流服务质量水平,可以进行综合的分析,也可以与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如图3-3所示。

图3-3物流服务质量水平与物流服务成本水平

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过程中,如果本企业处于第一区域,即物流服务质量水平低于竞争对手,但是物流服务成本水平却高于竞争对手,这是最差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尽快改进物流运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如果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过程中本企业处于第二区域,表明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客户对物流服务质量水平是相对满意的,但是物流服务成本水平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在保持自身物流服务质量水平的同时,通过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来改善物流系统。

如果本企业处于第三区域,则表明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水平较低,同时物流服务成本水平也较低,也许可以说明企业的服务水平定位较低。这种情况,企业应考虑在一定的物流成本下,追求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改进物流服务。

如果与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处于第四区域,则是最理想的结果,表明企业在物流服务成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物流服务质量水平却能高于竞争对手,说明物流管理水平较高,物流成本控制得好。

把自身的物流服务质量水平和物流服务成本水平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可以对自身的物流经营现状进行定位,并通过以上方法来寻求自身物流运营的改善。

2。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背反

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背反是指物流各项活动处于一个统一且矛盾的系统中,在同样的物流问题需求和物流执行条件下,一种功能成本的削减会使另一种功能成本增加。因为各种费用互相关联,必须考虑整体上实现成本最小。

物流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对货物的包装、装卸、保管以及运输四个职能,这些基本职能之间就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效益背反。

例如,从配送中心的数量与运输配送费和保管费的关系看,一个企业如果在配送范围内建立多个配送中心,运输配送成本必然下降,因为运输距离变短,但是同时,由于单个配送中心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保管人员、车辆,且保持一定的商品库存,必然导致企业整体的工资费用、保管费、库存资金占用利息等大大增加。也就是说,运输成本和保管费用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关系,二者交替损益。

另外,在货物年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每一次订货成本不变,一年内订货次数越少,年总订货费用越低;但是同时,订货次数少意味着每一次订货数量多,使得保管费用增加。也就是说,订货费用越少,库存持有成本越高,而总库存费用等于两者之和。订货费用的增减与存货持有成本也并非绝对负相关,企业完全可以通过长期的数据统计,利用相关总库存费用模型,得出企业的最优订货次数和每次订货量。

这些现象说明,要实现物流成本的削减,不能仅仅关注个别物流成本的控制,而要从系统成本的角度来管理,掌握好物流成本各构成项目之间的关系,即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要有全局观念。物流系统就是以成本为核心,按最低成本的要求,使整个物流系统化,它强调的是调整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使物流成本最小。

企业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关系实质上是研究企业物流的经营管理问题,即将管理目标定位于降低物流成本的投入并取得较大的经营效益。在物流成本管理中,作为管理对象的是物流活动本身,物流成本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而存在。一方面,成本能真实地反映物流活动实态;另一方面,物流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尺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