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物流管理学书籍 > 任务一 认清出版物流的内涵和特征(第2页)

任务一 认清出版物流的内涵和特征(第2页)

1956年10月,日本生产性本部派出由早稻田大学12名教授组成的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赴美考察,将PhysicalDistribution这个术语引入日本。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81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中对“物流”的表述是:“将物资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价值和场所价值的经济活动。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物流的概念也逐步流传到了西欧、北美等许多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随市场营销理论从欧美引入我国。借鉴日本人的翻译,我国也直接将其译为“物流”一词。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标准物流术语》(简称《物流术语》)中规定:“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的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二)物流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物流分成不同的类别,如表1-1所示。

表1-1物流的分类

因为分类标准的不同,以上概念在内容上会有相互重合的地方。为了理解和学习的需要,下面对常用的概念作简单的解释。

1。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进行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政府机构、产业、集团。宏观物流研究的重点是社会再生产的总体物流,重点在于政策法规、产业规划对政府、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的影响。

2。微观物流

微观物流是指企业、消费者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以及在一个小的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3。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指以一个社会为范畴,超越以家庭为单位、面向社会的物流活动。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服务者提供的。

4。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主要是研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与物品的实体流动有关的所有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主要包括企业供应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以及企业废弃物物流。

(三)物流和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链中的成员称为供应链的节点。更加确切地说,供应链是描述商品在需—产—供过程中各实体和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动态变化的网络。

2001年我国颁布实施的《物流术语》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即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可分为公司内部供应链、企业间供应链、区域性或全国性供应链及全球供应链等。它将供应链管理(Supplyagement,SCM)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即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将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与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上企业群体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并满足客户需求。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理念与模式,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ProduSchedule)、物流(Logistics)和需求(Demand)。

传统观点认为,物流对一个企业而言仅仅是一个辅助部门,对制造企业的生产起一种支持作用。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的物流系统应与制造系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更为重要。物流贯穿整个供应链,并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统计数据表明,物流价值在各种类型的产品和行业中占到了整个供应链价值的一半以上。所以,有效地管理供应链的物流过程,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集成并保持高效运作,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对于提高供应链的价值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实上,物流本身不产生利润,利润来自于供应链经营成本的下降和需求链附加价值的增加。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只有建立敏捷而高效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大部分建立了完善而高效的物流系统,依靠现代物流配送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普遍做法。

(四)现代物流的内涵与功能

现代物流是综合、集约、先进的物流方式,是建立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从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到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从供应商到生产商和销售商再到用户,对物流全过程进行的科学控制和高效服务,是一体化的供应链和需求链。与传统物流相比,它最主要的特征是网络化和信息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一体化,现代物流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很多行业都引入了物流的概念,通过物流建设实现物资快捷配送,并减少企业运作成本。据有关专家统计分析,普通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商品成本的64%以上。现代物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占用最少的资金,准时可靠地组织各种原料的供应,追求低成本的订货批量;

(2)在生产过程中科学管理各种物料,详细计算出每个工种、工序的原材料、零部件使用的准确时间和数量,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出整个生产过程的供应方案,使原材料、零部件供应与生产计划和设备的利用更加有序和协调;

(3)通过制定合理的配送路线和最精确的时间,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进而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

(4)物流还是企业的一项专有资产,物流的能力不会被竞争对手轻易复制,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无形资产。

众所周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物流管理在国内制造业中走在前列,而上海通用汽车是其代表。每个参观过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其物流管理的先进性。在那里看不到自动化仓库,看不到无人搬运小车,甚至也看不到一般工厂用的高位货架,看到的是大量的单元化容器和看板系统(在日语中,看板的含义是信号或指示器,是生产过程中传递作业信号的工具,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开始应用),替代AGV(自动导引运输车)的是牵引车和叉车,所能感觉的是精益生产的精髓——效率和准时,而这也正是制造业物流追求的目标。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物流是GDP(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通货膨胀率、利率、生产率、能源成本等经济的诸多方面。若一国的物流成本过高,将会提高消费价格,降低企业利润,从而阻滞国民经济发展。我国是世界上物流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统计,物流成本平均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2%左右,美国、日本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0。5%、11。4%,而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为16。9%。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十五”期间,我国如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每年可为全社会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物流成本。因此,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出版物流

从广义上来讲,出版物流是出版业所有物流的统称,是指在出版发行系统中,将出版物及其各种原材料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物理性流动及其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它同时也是一种出版经营管理战略思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