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物流管理图书 > 任务三 识别图书配送的概念作用与流程(第2页)

任务三 识别图书配送的概念作用与流程(第2页)

图书配送活动一般主要有备货、储存、订单处理、理货(分拣、配货、加工)、送货(配装、送达服务、车辆回程)等基本功能要素组成。

图6-1图书配送的一般流程

1。备货

备货也称进货,指准备货物的系列活动。它是配送的基础环节,完成的是配送的集货功能。

在出版企业的销售配送中心,备货工作一般由出版企业的销售部门或企业的配销中心负责,在专业的物流配送企业中则由配送中心完成备货职能。一般备货工作包括用户需求测定、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进货及有关货物的数量检查、结算交接等。特别在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其备货需求预测与采购进货管理非常重要,可以说是配送业务成功与否的关键。

2。储存

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和暂存两种形态。配送储备是按照一定时期的配送活动要求和根据货源的到货情况(到货周期)有计划地确定的,它是使配送持续运作的资源保证。一般来说,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的结构及数量。

配送暂存是按照分拣、配货工序要求,在理货场地储存少量货物。这种形态的货物储存是为了适应“日配”“即时配送”的需要而设置的,其数量多少对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会产生很大影响,但不会影响储存活动的总体效益。

3。订单处理

订单处理是指从接到客户订单到着手准备分拣之间的作业阶段。

配送业务活动是以客户订单发出的订货信息作为其驱动源的。整个配送作业过程中,有关订单信息的工作处理具体包括:在配送活动开始前,配送中心接受用户订货或配送要求,审查订货单证,核对库存情况,根据订单信息,对客户的分布,所订图书商品的名称、特性,订货数量,送货频率和要求等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确定所要配送的图书种类、规格、数量和配送时间,最后由调度部门发出配送信息(如拣货单、出货单等),登记账簿,回应或通知用户,办理结算、退货处理等一系列与订单密切相关的活动。订单处理是调度、组织配送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

订单处理是配送服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配送服务质量得以保证的根本。一般的图书订单处理过程主要包括订单准备、订单传递、订单登录、按订单供货、订单处理状态追踪等五个部分。订单处理分人工和计算机处理两种形式。对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图书配送中心,一般采用计算机电子订货方式(EleicOrderSystem)来处理订单。这种电子传输方式取代了人工手写、输入、传送的麻烦,将订货资料由书面资料转为电子资料,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送。电子订货系统通常可用于订货人员携带订货簿或货架标签配合手持终端机巡视货架,若发现商品缺货则用扫描器扫描订货簿或货架上的商品标签,输入订货数量及相关订货资料,再利用数据机将订货资料传给供应商或总部。或者,当货物库存不足时,系统将自动产生订货资料,经过工作人员确认后将其传给供应商或总部。

4。理货

理货是配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配送区别于一般送货的重要标志。理货包括货物分拣、配货、配送加工和包装等活动。

(1)分拣、配货

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入库的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堆放的作业。分拣一般有人工目视处理和采用自动分拣系统处理两种方式。采用自动分拣系统可以连续大批量分拣货物,分拣误差率极低,实现了分拣作业无人化。北京图书配送中心就配置了自动化配送流水线和滑块式自动分拣机,用于图书连锁店、卖场、展厅和网上书店物流配送,具有快速流通配货与多品种小批量拣货、发货的特点,具有很强的退货处理能力,成功地解决了图书发行中的历史性难题。北京图书配送中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现代化信息水平最高的图书配送体系之一。它采用了自动化流水线传输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电子标签自动识别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库存图书达50万余种、1500万册,设计年发货能力80亿元(码洋),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配送。主要为遍布北京的零售书店和机关团体采购客户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并逐步实现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大型书城、网上书店配送图书。代储代发服务中心主要是为各出版社和图书发行公司的出版物提供仓储和配送服务。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还依托国内外图书和音像制品的全品种资源优势,专门在国际图书城内设置了版权贸易厅,为国外优秀作品进入中国和我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版权贸易平台。目前已与300余家国内外出版社达成了版权贸易合作意向。

配货是用各种拣选设备和传输装备,将存放的物品按客户的要求分拣出来,配备齐全,送入指定的发货地点。配货作业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摘取方式(拣选方式),是在配送中心分别为每个用户拣选出其所需货物,此方法的特点是配送中心的每种货物的位置是固定的,对于货物类型多、数量少的情况,这种配货方式便于管理和实现自动化;二是播种方式(分货方式),是将需配送的同一种货物,从配送中心集中搬运到发货场地,然后再根据各用户对该种货物的需求量进行二次分配,就像播种一样,这种方式适用于货物易于集中移动且对同一种货物需求量较大的情况。对于图书配送来说,由于图书商品种类繁多、批量少且各种图书销售数量不等,配送中心图书库存采用图书种类多,单类数量少的库存模式,在配送中一般采用摘取(拣选)方式进行配货。

拣货作业开始前,指示拣货作业的单据或信息必须先行处理完成。拣货信息的来源包括传票、电子标签、条形码等,也可利用EOS(EmbededOperationSystem,嵌入式操作系统)、POT(PTerminal)直接将订货信息通过电脑快速及时地转换成拣货单或电子信号。一般配送中心会利用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来实现包括品种、库位指示,出库数量显示和完成信息确认,最终帮助拣货员完成拣货。对于库存不足的图书商品,配送中心则要及时联系供货商或者总部进行补货。

在图书配送中,由于DPS(DigitalPigSystem)系统要求每一货物品种均配置电子标签,投资成本较大,一般图书配送中心都采用“DPS+人工拣货”的方式,对出库频率最高的部分产品采用DPS方式以提高拣货效率;对其他产品采取纸张拣货单。这两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拣货准确率和效率,也节约了投资成本。在图书配送拣取过程中,一般对小体积、小批量、搬运重量在人力范围内且出货频率不高的货品,采用手工方式拣取,如个人客户提交的几本不同种类的图书订单;对体积大、重量大、数量多的货品采用升降叉车等搬运机械辅助作业,如某连锁书店需要的各种批量图书;对于出货频率很高的货品则采用自动分拣系统进行拣货,如学校需要的辅导教材等。配送中心根据多个客户订单,分类拣取完毕后,再根据客户或送货路线分类集中,按一定方式分类出货。

分拣和配货是配送不同于其他物流形式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支持性工作,它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分拣和配货是同一个工艺流程中的两项有着紧密关系的经济活动,一般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方式去操作。随着一些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化的分拣和配货系统已在很多国家的配送中心建立起来,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2)配送加工

在配送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往往是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原因是,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于一般流通加工的特点。

图书配送中心的流通加工,主要包括到货后核对书目和数量,拆包、分类编目、数据录入,出货前简单的装帧、套书壳、拴书签、核对数目、打包分配,处理退货图书封皮,书绳、条签的拆除和更换以及图书的包装打捆、贴标签等。其中对图书的分类编目管理和书目数据录入更新直接影响到图书配送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是图书配送加工与其他物品配送加工的重要区别。

配送加工中的打包分配也包含对图书商品的包装加工。对于经过分拣的每个客户所需的图书商品,为保持在运送过程中完好无损和便于识别,需要根据各个不同客户的要求进行重新包装和集装。这种包装要记载货物的品种、类型、数量、收货人地址、姓名、联系方式以及送货时间等。

配送中心所进行的加工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加工,它在整个物流配送作业系统中处于一种具有可选择性的附带货物作业,是一项可提高服务水平、增加附加价值的作业。配送加工是指与流通加工相结合的配送,即在配送据点中设置流通加工环节,或是流通加工中心与配送中心建立在一起,是按照配送客户的品种要求所进行的流通加工活动。而流通加工是流通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配送过程中,根据用户要求或配送对象(产品)的特点,需要在未配货之前先对货物进行加工,以求提高配送质量,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配送中心里的流通加工作业主要是贴标签、换价签、改换包装等简单作业。从满足顾客需要和有利于配送的角度来看,出版物流流通加工主要体现在配送加工环节上。

配送加工是出版流通加工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配送作业合理化的基本途径之一。

①配送加工与图书生产加工的区别:

配送加工一方面是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环节之一,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图书加工后再配送,也可以扩大配送品种的实用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服务水平,最终提高配送的吸引力。

虽然图书的配送加工和一般的图书生产加工在加工组织、生产管理方面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加工对象、加工内容和加工目的等方面,图书的配送加工和一般的生产型加工有着较大的区别。

图书的配送加工和一般的图书生产加工的区别: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