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出版社物流 > 任务三 学会库存成本管理(第1页)

任务三 学会库存成本管理(第1页)

任务三学会库存成本管理

任务思考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库存成本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如果你是企业的管理者,你会采取哪些策略来控制库存成本?

任务分析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而言,库存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能够加强企业的存货成本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一、库存成本的构成

(1)订货费:指订货过程中发生的与订货有关的全部费用,包括差旅费、订货手续费、通信费、招待费以及订货人员的其他费用。

(2)保管费:在保管过程中为物资保管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入、出库时装卸、搬运、堆码、检验费用,保管用具用料费用,仓库房租水电费,保管人员有关费用,保管过程中的货损货差,保管物资占用资金的银行利息等。

(3)缺损费:缺损会造成缺货损失,也就是缺货费用。原因与缺货量有关,与缺货次数有关,与缺货时间有关。

(4)补货费:为了实现补货,往往会发生补货费用,原因与补货量有关,与补货时间有关,与补货次数有关。

(5)购买费:购买货物的原价。

(6)进货费:是指进货途中为进货所花的全部费用,即运杂费,包括运费、包装费、装卸费、租赁费、延时费和货损货差等。

二、库存成本管理的思想

(一)库存总费用最小

库存总费用最小意味着每一个单项费用应当在自己的具体业务情况下,实现全局优化,取最小的费用。只有每一个单项费用都取最小费用,总费用也才能够最小,库存系统才能够达到最优化。

(二)零库存

库存是物流运动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库存,就不会有商品流通。库存有调节生产和消费的功能。但是,和从事其他物流活动一样,设置库存和开展库存活动,也必须占用和耗费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库存会冲减流动资金,也会冲减利润。使库存趋于合理化,一直是从事物流工作的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而零库存则是实现库存合理化的一种重要形态。零库存的出现是由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解决产品过分积压的结果。现在企业实现零库存已不再是神话,日本部分企业已经做到了这一点。零库存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实现零库存有两层涵义:一是使生产和消费达到均衡,供需基本实现一致;二是实际生产数额较少,形成供小于求的局面。而企业追求的往往是第一层涵义,也就是通过调研分析对市场作出准确的预测,从而制定与需求相吻合的生产方案,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或产品积压。网络时代渐渐缩短了商人与商人间的距离,也就减少了繁琐的中间环节,直接实现交易,因而由定购约束生产的经营模式将日渐成型,避免盲目生产,从而为零库存的实现做了有效的衔接,从一个市场到N个细分市场,再从N个细分市场走向统一。

1。零库存的含义

零库存(ZeroIory)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其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即不保持库存。”不以库存形式存在就可以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等费用,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及库存物品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零库存是在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背景下提出并着手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零库存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社会劳动占用量(主要是资金占用量)和提高物流运动的经济效益(即投入产出比)。如果我们把零库存仅仅看成是仓库中存储物的数量变化(数量减少)或数量变化趋势而忽视其他物质要素的变化,那么,上述目的很难实现。因为在库存结构、库存布局不尽合理的状态下,即便某些经营实体的库存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即不存在库存物资)也达不到上述目的。从全社会来看,由于仓储重复存在,用于设置仓库和维护仓库的资金占用量并没有减少。换言之,节约社会劳动的目的并没有全面实现。所以,从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角度来研究问题,零库存概念应当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①库存对象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即近乎于无库存物资);

②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零(即不存在库存活动)。

某些经营实体(如生产企业)不单独设立仓库和不库存货物,但并不等于取消其他形式的储存。实际上,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为了应付各种意外情况(如运输时间延误、到货不及时、生产和消费发生变化等),常常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只不过这种储备是采取库存或自行库存的形式。从理论上讲,经营实体储存一定数量的产品,并由此形成“保险贪图”也是一种合理的行动,它与实现零库存的愿望并不矛盾。零库存是针对微观经济领域内经营实体(企业)的库存状况而言的一种库存变化趋势,它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全社会来看,不可能、也不应该实现零库存。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其他各种意外事件,为了调控生产和需求,国家通常都要以各种形式(包括库存)储备一些重要物资(如粮食、石油等战略物资、抢险救灾物资等)。因此,在微观领域内,一些经营可以进行零库存式的生产和进行无库存式的销售。

2。零库存的优势

实现零库存的好处在于:

(1)受托方(营业仓库)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化水平高的优势开展规模化经营活动,从而能够做到以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提供较高水平的后勤服务。

(2)委托方可以减少大量的后勤工作,能够集中精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专业流通组织大都拥有配套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物流设备,也拥有大量的资金和物资资源,依靠它们去准时而均衡地向需求者供货,实际上就是利用企业的物力(库存物资)、财力去支持社会上的生产流动和经营活动,以集中库存的形式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从需求者的角度来看,依靠专业性流通组织准时而均衡地供货,等于是把某些后勤服务工作交给了企业。在这样的供应体制下,作为需求者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没有必要再保留过多的库存物资,相反,会自动地缩减以致取消自己的库存,从而实现零库存。

(3)配送和配送制之所以能够使社会上的库存结构发生变化,使某些经营实体的库存近似于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先进的、现代化的物流运动或物流体系可以集中库存的优势为众多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后勤服务、能够有效地适应生产节奏变化和市场形势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自然无需再设仓库储存货物和过多地库存货物。

3。配送制

配送制实现零库存的形式:

(1)以“多批次、少批量”的方式向客户配送货物,通常配送都是面向社会、面向众多客户配送货物的。由于配送的服务对象众多,所以它能够集中各个客户的需求,统筹安排送货活动。在整车运输,提高运输效率的基础上,配送主体可以做到大幅度地降低每个客户、每个批次的送货量,同时增加送货的次数,即开展“多批次、少批量”式的配送。

(2)用集中库存和增强调节功能的办法,有保障地向客户配送货物。在实践中适当集中库存,增加库存物资的品种和数量,以此形式加强调节能力和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去开展配送活动,客观上将会大大提高配送服务的保险系数,由此也自然打消用户的顾虑。显然,这种有保障的配送服务体系的支持会日趋弱化客户的库存。

(3)为了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配送常常以“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方式进行供货和送货。由于“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具有供货时间灵活、稳定、供货弹性系数大等特点,客观上能够紧密衔接供求及保障需要。因此,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因其库存压力大大减轻,必然会缩减自己的库存,甚至取消自己的库存。

配送的优势不仅在于保证供应,同时也表现为可以向客户提供系列化的后勤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要。此外,由于配送的运行方式灵活多样,能兼容其他生产方式的特点。因此,完善和加强配送制,实现零库存,这在物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

“零库存”是综合管理实力的体现。在物流方面要有充分的时空观念,以严密的计划、科学的采购,达到生产资料的最佳组合;要求资金高效运转,生产成本能在标准时间内发挥较好的作用与效益,达到库存最少的目的。要做到“零库存”,就得重视市场,把市场需求摸透。要以销定产、以产定购,做到产得出、销得掉,发运及时。任何企业都必须明白“市场是产品的最后归宿”,仓库不过是产品的休息室,只有产品快速投向市场,才会顺利完成生产至销售的惊人一跳,达到“零库存”的目标。

4。准时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