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出版物流管理作者有哪些 > 任务三 学会库存成本管理(第2页)

任务三 学会库存成本管理(第2页)

“零库存”的实现形式包括准时化生产、采购、销售和配送。准时化的思想,是指在需要的时候,把所需保质保量地精准送达。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实现零库存,实现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积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及资金的占用,还提高了相关生产活动的管理效率。

(1)准时化配送的优点

优点:在物流和运输中做到一体化协调运作;减少中间仓储和搬运等环节,可将物流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

限制:在物流和运输中做到一体化协调运作,需要在各协作厂商间建立信息交换平台以及物流和配送实际网络的配套和建设。

(2)准时化销售的优缺点

优点:按“真实的”订单生产,“消灭”成品库存;销售预测准确,尽量降低成品库存甚至为零,从而减少其占用资金和优化应收账款回款;规避成品因市场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而产生的降价风险;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包括仓库与人员费用、呆滞库存等)。

缺点:①按订单式生产的销售模式,会造成客户等待、交货时间延后,丧失某些商业机会;其中直销式模式需建立强大的订单处理和客户服务系统。②按预测式生产的销售模式,对销售终端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要求极高,以求预测数据尽量接近实际,而这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成本是巨大的。③通过小批量、多频率的销售,会造成极高的运输或配送等物流成本。

三、库存成本控制的措施

在谈到所谓“库存控制”的时候,很多人将其理解为“仓储管理”,这实际上是个很大的误解。

传统的狭义观点认为,库存控制主要是针对仓库的物料进行盘点、数据处理、保管、发放等,通过执行防腐、温湿度控制等手段,达到使保管的实物库存保持最佳状态的目的。这只是库存控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可以定义为实物库存控制。那么,如何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库存控制呢?库存控制应该是为了达到公司的财务运营目标,特别是现金流运作,通过优化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DemandandSupplyagementProcesses,DSCMP),合理设置ERP控制策略,并辅之以相应的信息处理手段、工具,从而实现在保证及时交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报废与贬值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物库存控制仅仅是实现公司财务目标的一种手段,或者仅仅是整个库存控制的一个必要环节;从组织功能的角度讲,实物库存控制主要是仓储管理部门的责任,而广义的库存控制应该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责任。

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库存控制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实物库存控制呢?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我们的企业不重视库存控制,特别是那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只要有钱赚,就很少有人去考虑库存周转的问题。库存控制被简单地理解为仓储管理,除非到了没钱花的时候,才可能有人去检查库存问题,而检查的结果往往也很简单:采购多了,或者是仓储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

第二,ERP的误导,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国产ERP的误导。一些简单的进销存软件就被称之为ERP,企业似乎上了ERP就可以降低库存,库存控制靠小软件就可以搞定了。即使像SAP、BAAN这些世界ERP领域的巨头,也在这些小软件的功能模块里面把简单的仓储管理功能定义为“库存管理”或者“库存控制”。这样就使得本来就不太明白什么叫库存控制的用户,更搞不清楚什么叫库存控制了。

其实,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库存控制,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世界级制造的两个关键考核指标(KPI)就是客户满意度以及库存周转率,而这个库存周转率实际上就是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所在。

第二,库存控制的手段。库存周转率的提高,单靠所谓的实物库存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这个大流程的输出,而这个大流程除了包括仓储管理这个环节之外,更重要的部分还包括:预测与订单处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料计划与采购控制、库存计划与预测本身,以及成品、原材料的配送与发货的策略,甚至包括海关管理流程。而伴随着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整个过程,则是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管理。也就是说,库存本身是贯穿于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要想达到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必须控制好各个环节上的库存,而不是仅仅管理好已经到手的实物库存。

第三,库存控制的组织结构与考核。既然库存控制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输出,要实现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必须要有一个与这个流程相适应的合理的组织结构。很多企业只有一个采购部,采购部负责管仓库,这是远不能适应库存控制要求的。从需求与供应链的管理流程分析可知,采购与仓储管理都是典型的执行部门,而库存的控制应该以预防为主,执行部门是很难去“预防库存”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考核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供应(生产、客户)。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从而设置与之相应的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值得很多企业探讨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采取的必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确定库存产品的数量和种类

对一般的企业来说,其所经营的产品少则几十种,多则成千上万种,并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不需要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产品都准备库存。所以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库存和非库存产品的数量和种类。

2。减少不可用库存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库存是必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库存都能随时发挥作用来满足生产或交货的需要。或者说,这些库存在一定时间内是不能用的。降低库存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这些不可用库存的数量。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在途库存、淤滞(滞销)库存、预留库存(可交货的订单因其他方面的原因而不能交货)、在制品或者是待检品都是不可用的库存。库存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可用库存占库存总量的比例。减少不可用库存的途径包括降低在途库存、预留库存、淤滞库存。

3。缩短交货运输时间

从供应商到企业的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应尽可能地缩短,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价格、体积、重量等)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交货运输时间的管理会大大影响企业的在途库存量。一般来说,价格高而且体积和重量较小的产品会优先选择空运,反之则选择海运或陆运。合适的运输方式要通过仔细比较,根据运输时间的缩短对库存乃至库存成本的影响以及运输费用的影响而做出选择。否则,将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4。选择合适的交货和付款方式

合适的交货和付款方式可以降低库存成本。从货物离开供应商的工厂到实际到达企业的仓库,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和不同的场所。在这个过程中,货物的所有权转移至企业越晚,付款的期限越长,则企业所需承担的风险和费用也就越小。

5。缩短运距

企业与供应商或者客户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其库存的水平。距离越短,交货时间越短,库存量可以相应降低。这也是为什么通用汽车的供应商会随着通用公司在上海设厂而纷纷将其工厂移至上海的原因,其目的就是为了缩短运输距离,减少供应时间,降低库存。

6。控制整批交货的订单

整批交货的订单对客户来说,可以大大降低其库存水平,但是对供货方来说却是不小的压力。所以,企业对此类订单必须要严格控制,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向客户提供整批交货。销售部、财务部与客户之间要加强沟通,尽可能地消除因付款、客户项目延期等原因造成的预留库存。

另外,通过优化生产线的管理,制定合理的生产节拍;缩短货物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路线以降低在制品的库存;通过加快产品检测来降低待检品的库存;通过合理的商务政策来减少淤滞库存的产生等,都是很好的措施。

四、库存控制方法

1。定量订货法

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数量(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一般以经济批量EOQ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先确定一个订货点和订货批量,随时检查库存,当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订货批量取经济订货批量。

(1)订货点(发出订货时的实际库存量)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①销售速率,销售的速率高,订货点就大;②订货提前期(从发出订货到出版物资运回并入库的时间长度)越长,订货点就越大。

在需求和订货提前期确定的情况下,不需设置安全库存:

订货点=订货提前期(天)×全年需求量/360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