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80年代的创业 > 计划外的缝隙(第1页)

计划外的缝隙(第1页)

退休老领导那句“计划外协作指标”,像一粒种子,在许蔓华心中迅速生根发芽。这可能是比苏晓梅提出的“私活”更稳妥、也更可持续的路径。但如何获取这种稀缺的指标?她毫无头绪。

她首先想到了林青山。

自从上次医院一别,林青山留下了那一百块钱和振聋发聩的指点后,便再次从她的生活中淡出。她知道,这样的人物,不是她可以随时叨扰的。但眼下,她遇到了凭自身能力无法突破的瓶颈。

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按照记忆中林青山留下的省社科院的地址,写了一封措辞谨慎的信。在信中,她没有直接求助,而是以请教的口吻,描述了目前“工会互助”遇到的政策瓶颈,以及听闻的“计划外协作指标”,恳请林先生从政策研究的角度,指点迷津,这样的做法是否合规,以及有无可能的方向。

信寄出去了,如同石沉大海。许蔓华按捺住焦躁,知道急也无用。

与此同时,她并没有完全放弃苏晓梅的“私活”提议。她让苏晓梅继续留意赵北望那边的需求,以及可能匹配的货源,但暂不主动接触,只是积累信息,伺机而动。

她则继续利用“工会”的身份,做一些政策风险极低的“互助”,比如将厂里文体活动淘汰下来的旧乒乓球拍、篮球,调剂给附近的小学校。维持着这个平台的存在感和自己的活跃度,也维持着那点微薄的补贴。

日子在等待和煎熬中一天天过去。父亲的药不能停,家里的开销像细水长流,缓慢却持续地消耗着她本就微薄的积蓄。那种熟悉的、被贫穷扼住喉咙的感觉,再次隐隐浮现。

就在她几乎要对林青山的回信不抱希望时,一封盖着省城邮戳的信件,悄然送到了厂工会,指名许蔓华收。

许蔓华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几乎是抢过信件,躲到杂物间,颤抖着手拆开。

信纸是社科院的标准稿纸,上面是林青山那手沉稳有力的钢笔字。

“蔓华同志:来信收悉。你所言情况,乃当前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矛盾。计划外协作指标,确系现行体制下,为弥补计划不足、搞活微观经济而设的一种弹性安排,符合中央‘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精神。其审批权限,通常在地市一级的物资局或经委相关科室。”

看到这里,许蔓华精神一振!林先生肯定了这条路的存在和合规性!

“然,此类指标额度紧张,审批严格,非有充分理由及过硬关系,难以获取。依你目前所处位置及所做之事,若想争取,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名正言顺。需以解决具体、紧迫的生产建设困难为由,如你曾助红旗砖窑厂之例,且有接收单位正式公函申请为佳。”

“二、价值凸显。需明确显示该次协作能产生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远高于物资闲置之损失。”

“三、渠道尝试。可让你所助之乡镇企-业,向其上级主管单位及所在地市物资部门反映困难,并提及与你厂‘互助’之成功先例,试探申请此类指标之可能。你可从旁协助准备材料。”

“四、若涉及金额较大或物资敏感,切记流程规范,款项往来清晰,勿授人以柄。”

信的末尾,林青山还提供了一个名字和单位:“省机械工业厅生产协调处,陈副处长。此人原则性强,但通情达理,若事由充分,或可一试。提及我名即可。”

这封信,如同一张精细的路线图,为在迷雾中摸索的许蔓华指明了方向,甚至给了她一个可能的突破口——陈副处长!

许蔓华反复将信读了好几遍,直到每一个字都印在脑海里。林先生没有大包大揽,而是教给她方法,指引她路径。这才是真正有力的帮助!

她立刻行动起来。

首先,她找到红旗砖窑厂的王主任。这一次,她没有提任何个人诉求,而是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

“王主任,上次的鞋底解决了大问题,但我知道,咱们窑厂更缺的是能提高效率、减少停机的生产配件。我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地区物资局有一种‘计划外协作指标’,专门用于解决咱们这种计划供应不足的困难。如果咱们能申请下来,以后像轴承、电机甚至一些小型设备,都有可能通过正规渠道解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