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80年代创业潮 > 倒春寒(第2页)

倒春寒(第2页)

然而,政策收紧,平台受限,新的机会看似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晚上,她约苏晓梅在外面见面,将最近的困境和赵北望的出现告诉了她。

苏晓梅冷静地分析:“政策风向变了,靠工会这条路,以后会越走越窄。那个赵北望……我听说过他,退伍兵,拉起一帮人搞了个五金厂,胆子大,路子野,确实需要各种计划外物资。跟他合作,利润空间肯定比跟砖窑厂大。”

“但是风险也大!”许蔓华蹙眉,“而且,没有工会这个平台,我们怎么操作?资金、运输、信用,都是问题。”

“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抛弃工会。”苏晓梅眼中闪烁着精光,“但可以换一种方式。明面上,我们还是帮工会做一些‘安全’的、比如劳保品之类的互助,维持这个身份。暗地里,我们可以用个人的名义,接一些像赵北望这样的‘私活’。”

“私活?”许蔓华心头一跳。这意味着一只脚又要踏回灰色地带。

“对。利用我们已有的信息网和渠道,做中间人,收取信息费或佣金。资金和货物不经我们的手,我们只负责牵线搭桥,规避风险。”苏晓梅显然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无疑是更大胆,也更危险的提议。但看着苏晓梅冷静的脸,回想赵北望那句“价格好商量”,再想到父亲后续的治疗费用和家中依旧拮据的状况,许蔓华动摇了。

完全走阳光道,路被堵死了。

完全走独木桥,风险太高。

也许苏晓梅说的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当下唯一的出路?

就在她犹豫不决时,父亲的老同事,一位已经退休的厂领导来看望父亲,闲聊时无意中提了一句:“蔓华,听说你在工会搞得那个互助不错?不过最近风头有点紧,小心点好。唉,这计划经济啊,有时候就是管得太死,下面厂子缺东少西的,难啊……除非,你能找到那种‘计划外’的‘协作’指标……”

“计划外的协作指标?”许蔓华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词。

“嗯,就是那种上面特批的,允许企业之间在计划外进行少量物资调剂的额度,很难搞,一般得有……”

老领导的话,像另一道微光,照进了许蔓华困顿的思绪。

政策收紧是大环境,但并非铁板一块。既然有“计划外协作指标”这种东西存在,就说明在坚硬的计划体制外壳下,依然存在着细微的裂缝!

她不一定非要完全走到体制外,去接赵北望那种高风险的“私活”。或许,她可以尝试去撬动体制内那些被允许的裂缝?

一个更加复杂、需要更高明手腕和更强大资源的计划,在她脑海中渐渐成型。

她需要找到获取“计划外协作指标”的路。

同时,她也不能完全放弃苏晓梅提出的“私活”路径,作为备选和资本积累的手段。

这个春天,乍暖还寒。许蔓华的事业,也面临着是萎缩后退,还是冒险前行的抉择。

她站在十字路口,知道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不会轻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