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80年代创业潮 > 工会互助(第1页)

工会互助(第1页)

林青山留下的那一百块钱,像一颗定心丸,暂时稳住了许蔓华濒临崩溃的世界。她第一时间补缴了父亲的医药费,看着护士换上新的药液,父亲紧锁的眉头似乎舒展了一丝,她悬着的心才稍稍落下。

但她的神经并未放松。派出所的案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小赵下落不明更是巨大的隐患。林先生虽然承诺帮忙沟通,但最终结果如何,仍是未知数。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坐在病床边的椅子上,拿出那个藏在身上、皱巴巴的小本子。借着走廊透进来的微光,她开始重新审视上面记录的每一条信息。

砖窑厂需要手套、肥皂、耐磨鞋底……

农机站可能需要扳手、润滑油……

后勤科有积压的手套、肥皂、搪瓷缸

或许还有其他……

小赵……危险,不可再接触。

过去,她看到的是一个个可以低买高卖的机会。现在,她尝试用林青山所说的“服务”和“价值”角度去看。

“连接”与“协调”。

如果,她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名义,让厂里的积压物资,和乡镇企业的需求,光明正大地对接起来呢?她不再是一个偷偷摸摸的倒卖者,而是一个促成“互助”的中间人?

林先生提到的“工会”或“团支部”,像一道光,照亮了迷雾。

第三机床厂是个万人大厂,工会组织健全,平时也会组织一些职工互助、甚至对外的“支农”活动。如果她能说服工会,以“支援兄弟单位建设、清理厂内积压”的名义,与砖窑厂这类单位建立联系,那么,物资的流转就有了合规的渠道!

而她,作为最初的发现者和联系人,完全可以以“义务帮忙”或“工会临时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即便不能直接赚取巨额差价,但只要能从中获得一点合理的“劳务补贴”或者“误餐费”,积少成多,也比她之前冒着杀头风险赚的那点钱要稳妥、长久得多!

这个想法让她心跳加速。她仔细推敲着其中的细节:如何向工会提出建议?找哪个领导?用什么样的说辞?物资如何定价?运输怎么解决?利润(或者说节约下来的成本、产生的效益)如何分配?

这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策划、沟通、协调的系统性工作。难度提升了,但天花板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安全!

接下来的几天,许蔓华一边在医院照顾父亲,一边在脑海里反复完善这个“工会互助”的计划。父亲的情况逐渐稳定,虽然依旧虚弱,但已经能清醒片刻,喝点流食。这让她稍微安心,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思考中。

期间,厂里保卫科的人来医院找过她一次,态度还算客气,主要是核实那天晚上的情况,并告知她厂里暂时让她停职反省,等待派出所的最终处理意见。许蔓华按照之前想好的说辞,一口咬定自己是路过。保卫科的人记录后便离开了,没有过多为难。她知道,这背后likely有林青山的斡旋。

几天后,父亲病情稳定,可以转入普通病房观察。许蔓华决定回厂里一趟,她必须主动出击,解决自身的危机,并尝试推动那个“互助计划”。

回到久违的厂区,她明显感觉到一些异样的目光。废弃砖窑的事件显然已经在厂里小范围传开,版本各异,但都把她描绘成一个胆大包天、差点惹上大麻烦的人。

她没有理会这些,直接去了厂工会办公室。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