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80年代创业者 > 柳暗花明(第1页)

柳暗花明(第1页)

断尾求生的决定,带来的阵痛比许蔓华预想的更为剧烈。

停止所有私活后,她和苏晓梅的个人收入骤降。虽然工会这边因为项目增多,给予的补贴略有上调,但扣除给苏晓梅的正式劳务报酬和必要的交通通信开销后,能落到许蔓华手里的,比之前少了将近一半。

家里的经济状况立刻变得捉襟见肘。父亲的药不能停,营养要跟上,这些都是硬性开支。她不得不再次精打细算,削减一切不必要的开销,甚至晚上回家连电灯都舍不得开得太亮。那种被贫困阴影笼罩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

更让她感到压力的是,随着“工会互助”名声越来越响,找上门的求助也越来越多,许多需求根本无法通过现有的“计划外指标”渠道解决。看着那些乡镇企业负责人满怀希望而来,又失望而去,许蔓华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她空有信息和渠道,却受限于体制的框框,无法真正施展。

苏晓梅那边也传来不太好的消息。她试图进一步正规化信息网络的努力遇到了阻力。当她试图以工会名义去一些单位搜集更详细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时,对方往往变得警惕,以“商业机密”或“不符合规定”为由拒绝提供。没有私活的佣金刺激,苏晓梅拓展信息源的动力和手段也似乎受到了限制。

一时间,事业仿佛进入了瓶颈期。阳光下的道路,似乎走得格外艰难。

就在许蔓华感到前路迷茫,甚至偶尔会怀疑自己“断尾”决定是否过于冲动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伴随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了。

这天下午,许蔓华正在工会整理一份关于建立“小型农具技术改造咨询小组”的可行性报告(她试图拓展服务范围,提升价值),一个洪亮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许干事,忙着呢?”

许蔓华抬头,看到赵北望正斜倚在门框上,脸上带着他那标志性的、带着点痞气的笑容。他今天没穿军装,换了一件半新的夹克,显得精神了不少。

“赵厂长?”许蔓华有些意外,自从上次运输合作后,两人再无交集,她也明确拒绝了他的后续合作提议。“你怎么来了?”

“怎么?不欢迎?”赵北望自顾自地走进来,打量了一下比以前更显拥挤但规整了许多的办公室,“听说许干事现在规矩大了,不接私活了?”

许蔓华心里一紧,面上不动声色:“赵厂长说笑了,我一直在工会工作,做的都是分内之事。”

“明白,明白,阳光下的嘛!”赵北望拖过一张椅子坐下,翘起二郎腿,“我这次来,可不是来找你干私活的,是有一桩‘光明正大’的生意,想跟你们工会谈。”

“哦?”许蔓华来了兴趣,“赵厂长请讲。”

“我们望北五金厂,最近接了个外省的订单,要生产一批建筑用的预埋件。”赵北望收敛了笑容,语气认真起来,“需要一种特定规格的冷拔钢丝,量不大,但要求急,本地的物资局排不上号,去黑市找,价格贵不说,质量还没保证。”

他看着许蔓华:“我记得你们工会不是能搞‘协作’吗?能不能帮我们联系一下,看看哪个钢厂有这种规格的库存,或者能尽快安排生产?价格按规矩来,该多少是多少!运输我们自己解决!”

许蔓华快速思考着。赵北望的需求明确,是为了完成正规生产订单,不属于投机倒把。而且他愿意走正规的“协作”渠道,支付合理价格。这完全符合“工会互助”的原则,甚至可以说是优质客户。

“这种特定规格的……可能需要查询一下。”许蔓华没有立刻答应,“而且,即使找到,可能也需要‘计划外协作指标’。”

“指标的事情你们想办法,需要怎么申请,我们厂可以配合出证明。”赵北望很爽快,“关键是快!质量要好!”

许蔓华心动了。这不仅是一单合法的生意,更能检验她升级后的平台能力。如果能解决赵北望这个“挑剔”客户的需求,无疑能极大提升工会互助平台的信誉和影响力。

“好,赵厂长,这个需求我们接了。”许蔓华站起身,公事公办地说,“请你提供详细的规格参数和要求交货时间。我们会尽快启动信息查询和渠道对接流程。”

“痛快!”赵北望也站起来,伸出大手,“那就拜托许干事了!还是那句话,只要能搞定,价格好说!”

送走赵北望,许蔓华立刻找到苏晓梅。听到这个需求,苏晓梅眼镜后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冷拔钢丝……这个规格比较偏。”她快速翻阅着自己的信息册,“邻省的江北钢厂好像有类似的产品线,我马上联系核实!”

这一次,没有了私下的利益驱动,纯粹是为了完成一桩正规的、有挑战性的协作任务,许蔓华和苏晓梅都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苏晓梅动用了所有关系网,终于确认江北钢厂有生产能力,并且有少量计划外额度可以协商。许蔓华则迅速整理材料,向地区物资局申请针对此次协作的“计划外指标”。

由于需求明确,效益可观,加上第三机床厂工会之前积累的良好信誉,这次指标申请出乎意料地顺利,很快就批了下来!

接下来是价格谈判。许蔓华代表工会,与江北钢厂和赵北望进行了几轮沟通,最终确定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高于计划内价格但远低于黑市价格的合作价。

当赵北望收到那批质量上乘、规格完全符合要求的冷拔钢丝时,他再次来到工会,这一次,脸上是毫不掩饰的佩服。

“许干事,苏同志,厉害!”他翘起大拇指,“速度快,价格公道,质量过硬!我老赵服了!以后我们厂子有什么正规的、难搞的物资需求,还找你们!”

更让许蔓华惊喜的是,按照她之前提议的、刚刚被工会初步认可的“成本补偿”原则,这笔成功的协作产生了一笔小小的“服务费”收入,虽然不多,但却是完全阳光下的、合规的报酬!她和苏晓梅都能从中获得合理的劳动补偿。

这笔钱,拿在手里,比之前任何一笔私活佣金都让她感到踏实和自豪。

赵北望的这个订单,像一阵强风,吹散了许蔓华心头的迷雾和压抑。她证明了,即使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通过提供专业、高效、有价值的服务,同样可以获得合理的回报,甚至能赢得像赵北望这样原本游离于体制外的客户的尊重和信任。

柳暗花明又一村。

她更加坚定了在阳光下耕耘的决心。也许,独立创业的时机还未成熟,但在这条看似狭窄的合规道路上,她同样可以不断拓宽边界,积累资本、信誉和经验。

她看着窗外,春末的阳光正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