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80年代创业者 > 暗流与微光(第1页)

暗流与微光(第1页)

成功带来的光环与暗流同时涌动。许蔓华白天在工会忙碌地接待各路来访者,筛选雪片般飞来的求助信,晚上则与苏晓梅碰头,分析信息,规划下一步。她们像上了发条的陀螺,疲惫,却充满干劲。

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矛盾越来越突出:“工会互助”模式无法带来足够的个人收益。

尽管厂里拨了少量经费,协作项目也偶有微薄补贴,但这些钱在支付了苏晓梅的信息费(分成)和必要的交通交际开销后,所剩无几。父亲的后续治疗、家庭的日常开支,依旧像两块巨石,压得许蔓华喘不过气。她甚至开始动用林青山留下的那一百块钱借款,这让她感到羞愧和焦虑。

“我们必须找到能直接产生现金流的办法。”一次深夜碰头时,苏晓梅冷静地指出,她清秀的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光靠工会这点补贴,我们俩迟早饿死,这个网络也维持不下去。”

许蔓华沉默地看着桌上摊开的需求清单,上面很多是乡镇企业急需,但根本无法通过“计划外指标”这种正规渠道解决的零碎物资,或者是一些时间要求非常紧迫、等不起层层审批的需求。

“赵北望那边最近有什么动静?”许蔓华忽然问。

苏晓梅抬眼看了看她:“他托人带过两次话,问有没有‘灵活’的生意。一次是要一批紧急的镀锌水管,另一次是问能不能搞到报废车床上拆下来的旧电机。我都按你的意思回绝了。”

许蔓华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赵北望需求的这些,恰恰是那些无法走正规渠道,但又真实存在巨大市场需求的东西。如果操作得当,利润空间远比处理积压手套要大得多。

“晓梅,”许蔓华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下次……如果再有这种赵北望的,或者类似他这种私营业主的、需求明确、我们又能找到货源的非敏感物资需求,你记录下来。我们……可以考虑接。”

苏晓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以什么名义?怎么操作?”

“不以工会名义,以我们个人的名义。只做信息牵线,不碰钱,不碰货。”许蔓华快速说道,“我们负责找到可靠的供货方和需求方,促成他们直接交易。我们收取固定的信息费。资金和货物风险,由他们自己承担。”

这是她能想到的,风险最低的“私活”模式。本质上,她们还是一个信息中介,只是服务的客户从“兄弟单位”扩展到了包括赵北望在内的体制外力量。

“好。”苏晓梅简洁地应下,没有多问。她早就料到,在现实的压力下,许蔓华不可能永远固守在工会那一亩三分地。

第一次“私活”机会很快到来。邻县一个私人承包的砖瓦厂(性质已与红旗砖窑厂不同)急需一批耐火砖,本地供应断货,等计划指标来不及。苏晓梅通过渠道找到了市里一家建材厂有少量计划外次品耐火砖可以处理。需求方愿意支付一笔可观的信息费。

许蔓华评估后,认为耐火砖不属于敏感物资,交易双方都是实体厂家,风险可控。她让苏晓梅居中联络,促成了这笔交易。她们拿到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佣金”——五十块钱。相当于许蔓华近两个月的工资。

拿着这五十块钱,许蔓华的手有些发抖。这钱来得比工会补贴快得多,也厚实得多。一种久违的、能够掌控自身经济状况的感觉,悄然回归。

但同时,一种负罪感和不安也萦绕心头。她清楚地知道,这已经偏离了林青山指引的“合规服务”的轨道。

此后,她们又小心翼翼地接了几单类似的“私活”,都是挑选过的、风险低、需求明确、佣金合理的项目。这些收入,极大地缓解了许蔓华的经济压力,也让苏晓梅有了更充足的经费去扩展信息网络。

她们的“资源网”悄然分化成了明暗两层:明面上,是光鲜亮丽、受到表彰的“工会互助”平台;暗地里,是一个更高效、更市场化的私人信息中介网络。许蔓华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两者的平衡,如履薄冰。

然而,暗流终究会裹挟着危险袭来。

一天,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找到了许蔓华的家。男人穿着普通,眼神却带着一股江湖气。

“是许蔓华同志家吗?”男人笑眯眯地问开门的许父。

许根生警惕地看着他:“你找谁?”

“我找许蔓华同志,有点生意上的事情想谈谈。”男人说着,目光扫过狭小简陋的屋子。

许蔓华闻声从里屋出来,看到陌生人,心里一紧。“我是许蔓华,你是?”

“我姓孙,做点小生意。”男人递过来一张皱巴巴的名片,上面只有一个名字和传呼机号,“听说许同志门路广,能搞到便宜的螺纹钢?我这边要的量不小,价格绝对让你满意。”

又是钢材!许蔓华立刻想起那个钱经理,警惕心大作。“对不起,你找错人了。我不接触钢材业务。”她一口回绝。

孙老板却不气馁,反而压低声音:“许同志别急着拒绝嘛。我知道规矩。不是让你白忙活。只要你能提供信息,或者……帮忙牵个线,从哪个厂子弄点计划外的出来,每吨我给你这个数。”他伸出两根手指晃了晃。

两百?许蔓华心里一惊,这利润高得吓人!

“我说了,我不做这个!”她语气强硬起来,“请你马上离开!”

孙老板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露出一丝阴鸷:“许同志,话别说这么满。这年头,谁不想多挣点?你帮公家做事能挣几个钱?再说……”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病榻上的许根生,“家里也不容易吧?”

这近乎威胁的话语,让许蔓华浑身发冷。“出去!”她指着门口,声音因愤怒而颤抖。

许父也挣扎着坐起来,怒视着来人。

孙老板冷哼一声,没再纠缠,转身走了,留下一句:“许同志再想想,想通了,可以呼我。”

人走了,许蔓华却感到一阵后怕。这个人怎么会找到家里来?他知道父亲生病!这意味着对方调查过她的底细!这种被人在暗处窥视的感觉,比面对面的冲突更令人毛骨悚然。

“蔓华……”父亲担忧地看着她,“外面那些人咱惹不起,躲得起。钱咱慢慢挣,千万别走歪路啊!”

看着父亲苍老而忧虑的脸,许蔓华重重地点了点头。她知道,自己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私活”,已经引起了真正危险的势力的注意。

明处的光环,暗处的私活,以及更深处觊觎的目光……她脚下的路,似乎变得越来越狭窄,也越来越危险。

就在她感到彷徨不安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林青山研究员,下周将会带队来本市进行经济调研,并指名要考察第三机床厂的“工会互助”模式。

许蔓华的心中,顿时燃起了一束微光。也许,林先生的到来,能帮她驱散一些迷雾,看清前方的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