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80年代创业者 > 黑市词典(第2页)

黑市词典(第2页)

“咱们厂前年屯的那批工业肥皂,好像也没用完,放着也是放着……”

“听说南边现在流行一种叫‘的确良’的布料,又好看又耐穿,就是不好买……”

每一条信息,她都默默记在心里,晚上回到家,就着昏暗的灯光,用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符号,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这个小本子,被她藏在父亲旧工具箱的夹层里,和那片珍贵的油石放在一起。

她感觉自己像一只蜘蛛,开始小心翼翼地编织着自己的信息网络。

机会很快再次上门。周五下班前,小赵又溜达了过来,这次脸上带着点急切。

“许师傅,那油石有消息了吗?”他搓着手问。

许蔓华露出恰到好处的为难:“赵师傅,我问了,老人家说那种老东西现在很难找,得托关系去外地问问,需要点时间。”

小赵脸上闪过一丝失望。

“不过,”许蔓华话锋一转,像是突然想起,“我上次听我那个砖窑厂的亲戚说,他们不光缺手套,像什么耐磨的围裙、袖套,工业肥皂什么的,也都缺。咱们科里有没有这类‘库存压力’?”她用了小赵上次说过的词,显得心照不宣。

小赵眼睛一亮,随即又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许师傅,你门路挺广啊?围裙袖套没有,工业肥皂好像还真有一批,也是年份久了,包装有点破损。怎么,你亲戚也要?”

“他们一个公社,好几个厂子呢,互相都通着气。”许蔓华含糊地应着,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要是价格合适,东西好,应该能要一些。就是量可能不能太小,跑来跑去不划算。”

她在试探,试探小赵能运作的权限,也试探他对“量”的态度。

小赵沉吟了一下,显然在权衡。油石的诱惑,加上处理库存的压力,最终占了上风。

“量好说。”他咬了咬牙,“反正都是处理品,一次多处理点少处理点,还不是看怎么操作。不过,许师傅,这价格……”

“价格当然按厂里的处理价走。”许蔓华立刻表态,堵住他可能抬价的念头,“我主要是帮亲戚忙,也是帮科里解决困难。就是这跑腿联络的辛苦……”

她没把话说完,但意思明确:她要有酬劳。

小赵心领神会,脸上露出了然的笑容:“明白,明白!这样,肥皂的事,我去问问,看看有多少。手套嘛,下次你要是还要,我想想办法,给你多弄点。至于辛苦费……”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每样这个数,你看怎么样?”

许蔓华不知道他比划的是两分、两毛还是两块,但她知道,讨价还价不能急于一时。“赵师傅爽快。”她笑了笑,“等您消息。”

看着小赵匆匆离去的背影,许蔓华知道,合作的口子已经撕开。规模扩大近在眼前,利润也可能成倍增加。

但她的心情却更加凝重。她看了一眼车间墙壁上贴着的红色安全生产标语,又想起那本“黑市词典”里冰冷的词条。

她知道,自己正在一条钢丝上行走,脚下是机遇的深渊,也是风险的漩涡。

父亲剧烈的咳嗽声每晚都在提醒她不能退缩。而脑海里那份越来越清晰的“地图”,则在指引她下一步该迈向何处。

她需要尽快再去一次砖窑厂,不仅要敲定手套的长期供应,还要试探一下他们对工业肥皂,乃至其他劳保用品的需求。

这一次,她不仅要带上货物,还要带上刚刚武装起来的、对这个世界新的认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