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5 3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第2页)

5 3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第2页)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都是父母帮忙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因为缺少应对挫折的历练,他们常常对父母或者身边的人产生很大的依赖心理,生活上如此,择业中也并未有所改变。在择业过程中主要表现在面对激烈竞争的时候,一些独立性较弱的大学生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择业时过分依赖家人、朋友、学校老师等的帮助。

4。焦虑心理

人们焦虑情绪的产生来自于复杂多样的社会应激源,对大学生而言,当今巨大的就业压力是导致大学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应激源。尤其是面对多元化的就业选择、竞争风险以及各种信息的刺激,大学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心理压力增大,从而产生焦虑情绪。众所周知,轻度的焦虑可以使自己产生紧迫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去寻找工作。可一旦焦虑过度,就要及时给予关注,进行心理调适,防止出现个别极端行为。

5。攀比嫉妒心理

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往往是拿自己身边同学的就业标准来定位自己,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有: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而是盲目与同学攀比,过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就业取向上,自己的既定目标受到他人的干扰,特别是看到与自己成绩、能力差不多的同学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获得可观的收入时,觉得自己找不到理想职业,很没面子,常常会出现不平衡心理。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往往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位过高,其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陷入苦恼中。要克服这种攀比心理,就应该像克服从众心理一样,从职业发展、自身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去考虑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为了盲目追求职业的社会地位、经济效益等。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或择业过程中常出现嫉妒心理。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曾说过:“嫉妒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蟊贼。”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一方面胜过自己而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具体表现为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荣誉甚至是穿着打扮超越自己时内心产生的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他人处于不幸或者困境时则表现出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因此,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严重时会致使人的心灵扭曲,妨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钻石的故事

从前有位富足的波斯人,他拥有大片的兰花花园、稻谷良田和繁盛的园林。有一天,一位他曾经救助过的农夫前来拜访他,并向他讲述了自己因为发现钻石而从穷人变成富翁的神奇故事。

送走农夫后的那天晚上,波斯人就变成了一个穷人——不是因为他失去了一切,而是因为他开始变得不满足。他想:“我也要拥有一座钻石矿。”他整夜难以入眠,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询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钻石。于是他卖掉了农场,将利息收回,把家交给了一位邻居照看,然后就出发寻找钻石了。

他先是前往月亮山区寻找,然后来到巴勒斯坦地区,接着又流浪到了欧洲,最后他身上带的钱全部花光了,衣服又脏又破。最后,这位历经沧桑、痛苦万分的可怜人怀揣着那位农夫所激起的得到庞大财富的**将自己投入了迎面而来的巨浪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此永沉海底。

几十年后的一天,当波斯人的继承人牵着他的骆驼到花园里去饮水时,他突然发现,在那浅浅的溪底白沙中闪烁着一道奇异的光芒,他伸手下去,摸起了一块黑石头,石头上有一处闪亮的地方,发出彩虹般的美丽色彩。他把这块奇异的石头拿给有经验的人去请教,当别人看到这块石头时,惊奇地叫道:“这是一颗钻石!这是一颗钻石!”

于是,他兴奋地奔向花园,用手捧起河底的白沙,发现了许多比第一颗更漂亮、更有价值的钻石。

其实,就像故事中的波斯人一样,大部分年轻人都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手头的平凡工作就是一座宝贵的钻石矿,只要好好挖掘——全力以赴地做好目前所做的工作,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钻石——包括职位的晋升和财富的增加。

6。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大多数人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指个体受到外界大多数人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大学生在择业中的从众心理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社会需求,能对自己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并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关注本专业在社会的需求情况;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拓宽知识面、关注自身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等,这些都对个人、社会有益处。从众心理同样存在消极的一面,比如大学生生活形成不求进取、消沉以及懒散等从众心理。具体表现在:大多数毕业生希望毕业后留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工作,极少愿意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就业;另外也有一批毕业生把事业单位、公务员、国企作为首要目标,少数人愿意到民营企业等,这些从众行为无形中导致很多就业机会的丧失。

7。抑郁心理

在择业过程中,不少毕业生会感到无能为力,对一切失去信心,表现为失落抑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他们往往会放弃主动努力,采取听天由命,甚至还会对外界的环境表现出冷漠与麻木。这种心理与就业的压力以及大的社会环境是不相吻合的,也是不能适应环境的表现。

5。3。4加强与培养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1。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与体验。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差距过大,会感到痛苦和郁闷,缩小差距的办法就是通过与他人比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客观、辩证、理智地自我评价,接纳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决断和准确的选择,才能把握机会,取得人生的成功。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将会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社会环境等的认识更加清晰,进而做出准备明智的决策。

2。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健全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的各要素,包括气质、能力、性格、人生观等各方面均衡、和谐发展,不存在明显偏差与缺陷。为此,大学生应该首先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前提下,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情绪稳定,树立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将来走上职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3。积极健康的情绪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85%是因为有了积极健康的情绪,而只有15%是因为个人具备了专门技术。拥有良好情绪的人会是自信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并对生活工作充满活力与希望;否则其生活工作状态是悲观的、抑郁的以及苦闷的。因此,作为大学生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尝试理解别人的情绪状况,这不仅有助于对外部事件进行有效归因,也有助于他人对自己的感觉,对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4。抗挫折能力

如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由于从小生活环境相对优越,无形中造成他们上大学后在面对各种挫折和各种失败时常常会一蹶不振。其实,挫折与失败乃人生一笔重要的财富,作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敢于面对失败,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奋斗目标。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心态,努力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力,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很有益处。

5。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当今社会每个人生存所必备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作为职业人,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要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学校努力培养职业交往能力,将有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人脉和深厚的感情。

6。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学期间,人生正处于最佳创造潜能发挥的年龄段。因此要努力培养大学生敢于突发奇想,发挥聪明才智,打破常规思维模式,主动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