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养坏的反派不用扔 > 沈知意(第1页)

沈知意(第1页)

蝉鸣沉闷地在教室窗外的树上嗡鸣,破旧吊扇在教室天花板上有气无力地旋转,扇叶搅动的热风裹挟着粉笔灰,缓缓落在趴在桌上打瞌睡的男生发梢。

沈梦瑶捏着粉笔的手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台下四十多张稚嫩却带着几分麻木的脸庞,心头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这里是南方偏远小县城唯二的初中之一,县城二中。教室墙壁斑驳,露出内里灰黄的底色,几张课桌腿下还垫着歪歪扭扭的砖块。

窗户玻璃裂了缝,用透明胶带粘着,窗外是长满杂草的操场和一圈低矮的围墙。

此刻是下午第一节语文课,闷热的天气让本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学生们更显萎靡。

有人偷偷用手扇风,有人望着窗外发呆,只有前排零星几个学生还勉强跟着板书。

沈梦瑶穿书来到这个平行世界已经三天了。

沈梦瑶寿终正寝后闭眼再睁开,就从一位备受爱戴、桃李满天下的退休教师,变成了这个与她同名同姓、刚因一场急病去世的县城初中语文老师。

原主丈夫早逝,留下一个五岁的女儿,原主自己则因生活挫败而性情懒散,对工作敷衍,对女儿冷漠。

记忆融合带来的不适感已经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

沈梦瑶很欣喜,她竟然有了一个女儿,一个血脉相连的孩子。这对于一生育人无数却始终未能亲身孕育生命的沈梦瑶来说,是命运开的一个巨大玩笑,也是一份失而复得的珍贵礼物。

只是,根据她脑海中那些属于“原著”的、断断续续且令人不适的PO文情节提示,她这个女儿沈软软,未来将会成为那个性格怯懦、依附男性、最终沦为众人玩物的悲剧女主。

一想到软软那瘦小身影和怯生生的眼神,沈梦瑶的心就揪紧了。绝不能让她的女儿走向那样的结局。

改名,必须改名!

“软软”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易折的脆弱感,她要把女儿培养成知情达意、独立自主的女性。

沈知意,这个名字就很不错。

这件事要尽快提上日程。

“同学们,”沈梦瑶清了清嗓子,声音温和却有莫名的亲和力将几个走神学生的注意力拉了回来,“我们继续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为什么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台下一片寂静。

后排一个高个子男生打了个哈欠,嘟囔道:“老师,读这些有啥用?反正以后也是去打工。”

这话引来几声低低的附和。读书无用论在这里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对于这些正处于价值观塑造黄金期的初中生而言。

家长大多在外务工,或者守着县城里的小本生意,认为孩子识几个字、会算数,混到初中毕业就能出去挣钱补贴家用,女孩更是被普遍认为“迟早是别人家的”,读太多书纯属浪费。

沈梦瑶没有立刻反驳,她放下粉笔,走到学生中间,看向那个男生:“李强,你觉得什么有用?”

李强没想到老师会直接点名,愣了一下,梗着脖子说:“赚钱有用啊!我表哥初中毕业就去南方厂里了,现在一个月能挣三千呢!”

三千块,在这个消费水平低下的小县城,听起来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赚钱很重要,”沈梦瑶表示认同,话锋却轻轻一转,“但你想过没有,同样是打工,为什么有的人只能留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重复简单的操作,而有的人能成为技术员、管理员,甚至自己当上老板?区别往往就在于,他们是否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是否能看到比眼前工资更远的东西。语文课学习的,不只是认字造句,更是理解、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这些能力,无论你将来做什么,都是根基。”

她的话不疾不徐,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像是一种平等的探讨。几个学生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沈梦瑶趁热打铁:“就拿这篇课文来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鲁迅童年的乐趣,更是一种观察生活、体味细节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即使在平凡甚至艰苦的环境中,也能找到乐趣和希望,而不是麻木地度过一生。难道你们甘心一辈子只看到眼前这一小片天地吗?”

教室里更安静了,只有吊扇的嗡嗡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车鸣。学生沉默,扭转根深蒂固的观念非一日之功,她需要的是耐心和恰当的方法。

沈梦瑶回到讲台,继续讲解课文,但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名人轶事和现实案例,努力让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她注意到,坐在角落的一个瘦小女孩,原本一直低着的头稍稍抬起了一些,目光跟着她的粉笔移动。

沈梦瑶对她鼓励地笑了笑,女孩立刻受惊般低下头,耳根却悄悄红了……受宠若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