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砚寒清实力 > 岁华沉璧初心如磐(第2页)

岁华沉璧初心如磐(第2页)

接到书信后,谢惊寒立刻召集将领们议事。“北狄使者态度傲慢,主战派蠢蠢欲动,看来是想试试我们的底线。”他沉声道,“沈大人已下令关闭互市,护送商队返回,我们这边,也要做好准备。秦风,你率五千骑兵,前往边境,接应商队,若北狄阻拦,可直接开火!赵毅,你率三万将士,驻守鸣沙关西侧,防范北狄突袭!其余将士,加强城防,随时待命!”

“是!”将领们齐声应道。

秦风率领的骑兵很快便抵达了边境。北狄的巡逻队果然在界碑附近阻拦商队,见到秦风的骑兵,不仅没有退缩,反而率先发起了攻击。

“兄弟们,给我杀!”秦风怒喝一声,手持寒锋剑(谢惊寒暂借于他),冲入敌阵。骑兵们紧随其后,与北狄巡逻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北狄士兵没想到秦军如此勇猛,很快便败下阵来,仓皇逃窜。

商队被成功接应回来,领队的商人见到谢惊寒,感激涕零:“多谢将军救命之恩!北狄那些人,根本就是故意找茬,我们哪里夹带军械了!”

谢惊寒点了点头:“委屈你了。放心,这笔账,我们会跟北狄算清楚。”

北狄巡逻队战败的消息传到漠北,北狄汗王拓跋宏勃然大怒。他本想约束主战派,维持和平局面,可主战派却私自挑起冲突,破坏盟约。拓跋宏深知,大靖国力强盛,谢惊寒用兵如神,沈砚辞运筹帷幄,若真开战,北狄必败无疑。

他立刻下令,将挑起冲突的主战派首领处死,并重罚了相关人员,同时派遣使者再次前往京城,向大靖道歉,归还扣押的商队物资,并承诺赔偿损失。

京城的沈砚辞收到消息后,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他知道,拓跋宏是个明事理的人,不会轻易被主战派裹挟。他立刻上书陛下,请求恢复边境互市,并重申盟约,以安北狄之心。

消息传到鸣沙关时,谢惊寒正在校场上观看将士们操练。听到北狄道歉、恢复互市的消息,将士们欢呼雀跃,脸上满是喜悦。

谢惊寒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感慨万千。这场危机,最终在他与沈砚辞的默契配合下化解了。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政治上的胜利。它不仅震慑了北狄的主战派,也让朝堂上的反对势力闭上了嘴,证明了边防的重要性,也证明了他与沈砚辞的同心同德。

当晚,谢惊寒给沈砚辞写了一封回信。他没有过多描述战事的激烈,只是简单汇报了情况,然后写道:“沙枣已晒成干果,口感更醇厚,已让人快马送往京城。太平不易,愿你我初心如磐,共守这山河无恙。”

沈砚辞收到回信时,正坐在书房处理政务。看到信中的字句,他微微一笑,拿起桌上的沙枣干果,放入口中,醇厚的甜味在舌尖蔓延开来。他抬头望向西方,心中默念:谢惊寒,初心如磐,我定不负你,不负这天下苍生。

岁月流转,又过了五年。谢惊寒依旧镇守北疆,鬓边的白发更多了,却依旧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沈砚辞已升任丞相,辅佐陛下打理朝政,推行的新政深入人心,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

这五年里,边境再无战事,互市日益繁荣,北疆各部与中原的关系愈发融洽。朝堂之上,反对势力早已销声匿迹,无人再敢质疑边防的重要性,也无人再敢挑拨沈砚辞与谢惊寒的关系。

这一日,谢惊寒收到了沈砚辞的书信,信中写道:“陛下欲召你回京,封为护国公,享荣华富贵。边疆已稳,你也该回京休养了。”

谢惊寒看完书信,沉默了许久。他望向鸣沙关的城墙,望向辽阔的草原,望向往来的商队与百姓,眼中满是不舍。这里是他战斗过的地方,是他守护了八年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刻在了他的心里。

他给沈砚辞回信:“京城繁华,不及边关风沙。我已习惯了这里的日出日落,习惯了与将士们并肩,习惯了守护这方土地。若陛下恩准,我愿终身镇守北疆,做这山河的一块基石。”

沈砚辞收到回信后,深深叹了口气。他了解谢惊寒的性格,知道他对边关的感情,也尊重他的选择。他上书陛下,恳请陛下成全谢惊寒的心愿。

陛下感念谢惊寒的忠心与功绩,准了他的请求,不仅封他为护国公,还赏赐了大量金银财宝与良田美宅,却都被谢惊寒婉言谢绝了。他只请求陛下,多拨些粮草与军备,加强边防,让边关的将士们能更好地守护家园。

消息传到鸣沙关,将士们与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他们知道,谢将军会一直陪着他们,守护着他们。

沈砚辞站在京城的城墙上,望向西方。他知道,谢惊寒会一直在那里,像一座丰碑,镇守着北疆。而他,会在京城,为他稳固后方,为他守护朝堂,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岁华沉璧,时光荏苒。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那些生死与共的瞬间,那些同心同德的默契,都已沉淀为岁月中最珍贵的记忆。谢惊寒与沈砚辞,一个镇守北疆,一个运筹朝堂,他们的初心从未改变,他们的情谊从未褪色。

砚戈同辉,初心如磐。这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便是他们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们留给这世间最宝贵的礼物。而他们的故事,也将如同这鸣沙关的城墙与京城的宫墙一般,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磨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