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即使是我也有要守护的东西表情包 > 归巢(第2页)

归巢(第2页)

“圈圈,大学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玩,课业好重,有时候比高中还累……”

“宿舍里有个室友睡觉会打呼噜,刚开始我都睡不着……”

“我还参加了辩论队,第一次上台的时候,腿都在抖……”

“但是,每次看到林晚姐姐发来的你们的照片和视频,看到你们好好的,我就觉得又有力气了……”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那些陌生的词汇和经历,此刻因为有了真实的触感和温度作为背景,不再显得那么遥远和隔阂。我听着,用脑袋蹭蹭她的手心作为回应。Lucky则发出满足的哼哼声。

这一刻,家的定义变得无比具体——就是她在的地方,就是这紧密无间的依偎,就是这毫无保留的倾听与陪伴。

中午,林晚和周雨晴简单做了几个菜,四个人(如果算上我和Lucky就是六个)围坐在餐桌旁吃了一顿热闹又温馨的午饭。沈伊心不断地给我们夹菜(当然,是适合我们吃的部分),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眼里满是笑意。

饭后,林晚和周雨晴识趣地告辞了,留下沈伊心和我们独处。她没有立刻去整理那个巨大的行李箱,而是抱着笔记本,窝在沙发里,我和Lucky一左一右地紧贴着她。她打开电脑,不是处理邮件或学习,而是点开了林晚她们制作的、记录我们等待时光的电子相册,一张张,慢慢地翻看。

看着照片里我凝视窗外的侧影,她轻轻“啧”了一声,手指摸了摸屏幕上我的轮廓:“真的瘦了。”看到Lucky对着手机屏幕里她的照片兴奋大叫的样子,她又忍不住笑出声。当翻到那张我们三个在雪地视频通话后、她笑着流泪的截图时(林晚竟然偷偷截了下来!),她沉默了很久,然后侧过身,把脸埋在了我的背上。

“对不起,圈圈,Lucky,”她的声音闷闷的,“离开你们这么久。”

我没有动,只是将呼噜声调整到最柔和的频率,用尾巴轻轻环住了她的手臂。

午后的阳光慵懒地移动,将客厅切割成明暗交织的温暖区域。沈伊心到底还是没抗住旅途的疲惫和归家后彻底放松下来的心神,抱着笔记本,在我和Lucky形成的“毛茸茸包围圈”里,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她的呼吸变得均匀绵长,头微微歪向一边,几缕发丝散落在额前。

我没有动,依旧保持着紧贴她的姿势,感受着她胸腔平稳的起伏。Lucky也似乎被这静谧的氛围感染,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下巴搁在沈伊心的腿边,也闭上了眼睛。房间里只剩下阳光行走的细微声响,以及我们交织在一起的、轻柔的呼吸声。

这一觉睡得沉静而漫长。当沈伊心再次睁开眼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染上了黄昏的金红色。她迷迷糊糊地眨了眨眼,似乎有一瞬间的恍惚,不确定自己身在何处。直到她的目光对上我清醒注视着她的琥珀色眼睛,感受到Lucky在她腿边挪动时带来的温热触感,她才真正回过神来,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形成一个带着睡意却无比安心的笑容。

“我睡着了……”她喃喃道,伸手揉了揉我的耳朵,又摸了摸Lucky的脑袋,“你们一直陪着我啊。”

她坐起身,伸了个懒腰,骨骼发出轻微的脆响,脸上的倦容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饱睡后的满足与红润。她看了看窗外绚丽的晚霞,又看了看身边依旧依恋地靠着她的我们,眼神柔软得像要滴出水来。

“真好,”她轻声说,像是叹息,又像是咏叹,“回家的感觉真好。”

她终于起身,开始面对那个巨大的行李箱。拉开拉链,里面塞满了换洗衣物、书本,还有给我们的礼物——给我的是一个编织得更精致、带着小鱼吊坠的新项圈(她解释说红色那条洗澡多了有点褪色),给Lucky的则是一个据说能发出多种声音的、更耐咬的互动玩具。

但她没有立刻给我们换上,而是先把行李箱里的东西一件件拿出来,归位。她把衣服挂进衣柜,那熟悉的身影在衣柜前忙碌的样子,让卧室瞬间恢复了“主人常在”的生气。她把书本放回书架,手指拂过那些久违的书脊。她甚至从箱底拿出了一包那个城市特有的点心,说是带给林晚和周雨晴尝尝的。

整理行李的过程,不像是在安置物品,更像是一种仪式,一种将她自己重新嵌入这个家每一个细节的仪式。我和Lucky就跟在她身后,她从卧室走到客厅,我们就从卧室跟到客厅,她整理书架,我们就蹲在书架旁看着。我们像两个最忠实的影子,无声地宣告着:看,这才是这个家本该有的样子。

晚饭是她亲自下厨做的。虽然只是简单的番茄鸡蛋面和焯水西兰花(我的份没有调味),但厨房里再次响起她熟悉的切菜声和锅铲碰撞声,空气中弥漫开家常食物的温暖香气,这一切都让家的感觉变得无比真实和饱满。她给我们也准备了晚餐,给我开了新的猫罐头,给Lucky加了餐,看着我们吃得香甜,她坐在餐桌旁,托着下巴,眼里满是成就感。

夜晚彻底降临。她没有像往常假期一样沉迷手机或电脑,而是拿出了那本厚厚的、记录着我们故事的剪贴簿,又拿出了新的贴纸和彩笔。她把我叫到身边,指着之前林晚和周雨晴记录的那些照片和文字,对我说:“圈圈,你看,这是我不在的时候,你们的样子。现在,我们要把新的故事加进去了。”

她在新的一页贴上今天下午我们依偎在沙发上睡觉时的照片(她睡着时林晚偷偷拍的),在旁边画上一个小太阳,写上:“归家第一天,在圈圈和Lucky的包围里,睡了最安稳的一觉。”她又贴上我好奇地嗅闻她带回来的新项圈的照片,写上:“圈圈对新礼物似乎很满意(但愿不是只想啃那个小鱼吊坠)。”

她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灯光勾勒着她专注的侧脸。Lucky趴在她脚边,啃着那个新玩具,发出满足的嘎吱声。我则趴在她手边,看着她一笔一画地将“现在”变成“回忆”,将“归来”变成我们共同历史中崭新的一章。

寒假的日子像捧在手中的暖粥,温热、粘稠,每一口都值得细细品味。沈伊心几乎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聚会和活动,将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这个家和家里的我们。她像是在进行一场迟来的“补偿”,又或者,是她自己也需要这片熟悉的小天地来治愈大学生活带来的疏离与疲惫。

我们迅速找回了曾经的默契。她知道我清晨喜欢在阳台的晨光里梳理毛发,便会端着水杯,靠在门框上,微笑着看我,偶尔会伸手轻轻理顺我背上那撮永远不听话的翘毛。我知道她下午看书容易脚冷,便会提前在她常坐的沙发位置附近趴下,Lucky则依旧忠实地履行它“活体暖脚宝”的职责。

她重新接管了厨房,变着花样给我们做营养餐。给我煮鸡胸肉,撕成细丝;给Lucky做无盐的蔬菜肉丸。看着她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的背影,听着她哼着不成调的歌,一种失而复得的圆满感,充盈在家的每一个角落。

周雨晴和林晚时常来串门,家里又充满了年轻人的欢声笑语。她们会带来零食,分享大学里的趣事,也会好奇地翻看沈伊心更新了的剪贴簿,对里面新添的“归家日常”发出羡慕的惊叹。沈伊心总是笑着,一手搂着我,一手摸着Lucky,说:“还是家里最好,有它们在,什么都好。”

然而,我敏锐地察觉到,在这片温馨之下,一丝不易察觉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有时,沈伊心会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发呆,眉头微蹙,那屏幕上显示着一些复杂的图表和冗长的英文文献(她说那是她下个学期课程的预习资料)。有时,她在和大学同学视频讨论小组作业时,会流露出一种我未曾见过的、属于“大学生沈伊心”的专注与锐利。她偶尔会接到来自那个远方城市的电话,谈论着“下学期社团计划”、“实习机会”之类的话题,眼神里会闪烁起一种混合着向往和规划的光芒。

这些瞬间虽然短暂,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心里漾开一圈微小的涟漪。我知道,这个寒假只是一个甜蜜的间歇。她属于那个更广阔的世界,那个有“pre”、有“社团”、有“实习”的世界。那里有她的未来,有她将要攀登的更高山峰。

而我,圈圈,和Lucky,我们将永远属于这个家。这里是她的港湾,是她的根,但或许,不再是她能长久停驻的唯一。

一天傍晚,我们像往常一样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沈伊心抱着我,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梳理着我的毛发,目光却有些飘忽。忽然,她低下头,用脸颊蹭了蹭我的头顶,轻声说:“圈圈,下学期……我可能不能像这个寒假这样,天天陪着你们了。课程会更紧,我还想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实习……”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疚和试探。

我抬起头,看向她的眼睛。那双深褐色的眸子里,倒映着电视屏幕变幻的光影,也清晰地映着我的身影。我没有叫,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安,只是伸出舌头,轻轻舔了舔她的下巴。

我明白了。守护的形式,将再次改变。从日夜不离的陪伴,到跨越距离的影像日记,再到未来或许更加聚少离多的守望。但守护的本质,从未改变。

她是即将再次启航的船,而我和Lucky,是这座永远亮着灯、等待她归来的港湾。无论她航行多远,只要她回头,我们都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