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论文 > 第二节 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奉献精神的时代价值(第1页)

第二节 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奉献精神的时代价值(第1页)

第二节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奉献精神的时代价值

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源自于“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思想,这五个字简明通俗,却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这个宗旨就是“根本的、最高的、统率一切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价值原则”。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使之成为我党一直坚持的唯一宗旨,成为我们党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

一、生命有限,为人民服务无限

时代在变,学雷锋的形式也在变,其中不变的核心就是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中有他人,心中有国家,心中有责任,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们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自觉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雷锋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雷锋精神中蕴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作为一种人生道路的选择,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雷锋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作为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誓言。只要我们能够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雷锋精神的核心,也就抓住了学习雷锋的关键。党的宗旨最终要靠广大共产党员去体现,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广大党员去落实,党的历史使命最终要靠广大党员去完成。这就要求,共产党人和先进青年在他们的一切行动中都要讲奉献。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正是前人奉献的结果。通俗点说,就是前人为子孙栽树,我们后人才能乘凉。共产党员的一生,就应当是多为别人栽树的一生,即奉献的一生,“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一生。

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论述了共产党员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同时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创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并使之成为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宗旨。

1942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阐述了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他说:“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4]“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他还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6]他还强调我们必须“完全地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曾经在国务院机关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上要求新党员做到的三句话。第一句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二句是孙中山的“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第三句是列宁的“来清洗党内那些一心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捞到’好处而不愿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7]这样,就严格划出了一道界限,就是必须准备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勇于牺牲个人的一切。只有能够符合这种条件的同志,才可以入党。

(二)无限的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的全部追求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系统地对为人民服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理论阐述。第一,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到唯一宗旨的高度,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8]军队是这样,领导这个军队的共产党更应该是这样。因此,这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更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第二,肯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的核心内容之一,指出,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9]第三,阐明了党的出发点,这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第四,提出了共产党人的言论行动的最高标准,就是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第五,指出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是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敌人的根本保证。第六,要求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都不要脱离群众,要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要和当地的群众打成一片,要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要团结和带领群众一道前进。

雷锋同志就是这样做的,他用甘于奉献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行动向人民群众表明,共产党人无论是在过去枪林弹雨的战场,还是在现在五光十色的市场、物欲横流的商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甘于奉献,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是始终不能动摇的。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需要人们添砖加瓦;我们的党伟大、光荣、正确,需要人们增光添彩;我们共和国大厦巍然屹立,需要人们拼力支撑;这一切,都需要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每个共产党员的拼搏、奉献。共产党员就是要“特”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更多地牺牲个人利益,“特”在具有比普通人更强的奉献精神。正因为具备了这种“特”,才称其为共产党员,才是当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之所在。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新形势下,必须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强调把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质作为共产党员的价值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的思想核心就是奉献。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10]

(三)雷锋在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是一个伟大的定律,人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真正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把知识和成果以默默的劳动、实事求是的精神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奉献,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既是崇高境界和神圣职责,也是自我价值和无上荣光之所在。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11]雷锋同志正是在为党的事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中享受到了人生所追求的最大快乐,也最终获得了人生价值的最高体验。

人们所熟知的一位既平凡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忠实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参加过长征负过伤,无怨无悔地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烧木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悼念张思德同志的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着重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12]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他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13]所以,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要搞五湖四海,和全国大多数人民一起奋斗;要死得其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不管是谁,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不要忘记。从此,张思德的形象,为人民服务这一最伟大的精神力量在整个中华民族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不管你的能力是大是小,只要你在价值观上定准位置,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价值观,把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同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之中,把自觉奉献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融入平常的生活之中,脚踏实地地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不息,就是共产党人的最大人生价值之所在。

奉献,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然而许多人又往往做不到。有这样一句话,“伟大并不可贵,可贵的是平凡中的伟大;追求未必是崇高的,崇高的是奉献中的追求”。我们共产党人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自觉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要让自己一生划过的轨迹中多一些由奉献集合成的闪光点,即使自己的一生像流星那样一闪而过,也还是要把全部光亮留给人间。

二、公仆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

(一)为人民服务的好传统世代相传

增强公仆意识,使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民公仆。

1。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革命年代,从李大钊、瞿秋白到刘胡兰、江竹筠,共产党员为了维护和捍卫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用鲜血和生命实践党的宗旨,谱写了一曲曲无私无畏甘洒热血的壮丽篇章;在和平年代,从焦裕禄、雷锋到任长霞,共产党员克己奉公,一心为民,以模范行动实践党的宗旨,续写了一页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崭新篇章。这些共产党员,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当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他们挺身而出,英勇奋斗,不怕流血牺牲。他们是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模范,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因而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无比爱戴。面对这样的党员干部,哪个群众会说他们不先进?他们先进就先进在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理想的起点、信念的支点、事业的基点上;他们先进就先进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他们先进就先进在知民心、察民情、解民意,“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2。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型代表

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和郑培民等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型代表。他们自觉保持一心为民的公仆本色,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而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随着地位、环境的变化,其政治理念、思想境界、所作所为,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产生了较大差距。有的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有的个人利益至上,与民争利;有的甚至完全背离了党的宗旨,以权谋私,执政为己,在权力、金钱面前倒下了。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公仆本色,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增强公仆意识,关键是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全部工作,就是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也不应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3。增强公仆意识,核心是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

作为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个权力来自于人民,能否运用好手中的权力,当好人民公仆,为民所用,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也都明白,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但能否始终懂得这个道理,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只用来服务,这是检验领导干部思想觉悟和党性原则的一把标尺。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懂得,我们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我们的领导干部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忘记了这一点,“当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就成了一句空话,就有可能摆错自己的位置,“公仆”就会成为“老爷”,导致权力扩张、权力懈怠、无所作为,乃至产生腐败,为人民所痛恨。

(二)当好公仆,造福人民

当好公仆、造福人民,就要为人民办实事,做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得到实惠的事情;就要为人民解难事,做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而又未得到解决的事情;就要为人民做好事,做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好起来的事情。

1。“当干部就是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

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就是要为人民多做事、做好事。保持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追求目标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把为民造福作为第一责任和目标。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做、充满感情地去做、全力以赴地去做,把实现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从政准则。这样,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为民造福就要关心群众、了解群众,从关注群众的点滴小事做起,包括群众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深刻体会群众的实际困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无愧于党的重托,无愧于人民的信任。

2。“群众利益无小事”

众多群众的小事构成了国家的大事,就是群众的这些小事才关乎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广大人民群众有许多难事、急事、愁事,有些问题尽管算不上什么问题,但对群众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领导干部如果忽视了这些所谓的小事,那也干不成什么大事。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要经常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想法,对那些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意见多的地方,更要多去看看,不能有畏难思想,见困难就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