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 > 第五节 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创业精神的当代启示(第2页)

第五节 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创业精神的当代启示(第2页)

(一)要正确理解新形势下艰苦奋斗的内涵

艰苦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对其理解和保持也应是与时俱进的。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8]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认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内涵,必须要抓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特征,领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内核,把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表现形式。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雷锋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更离不开这种精神,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坚定这种信念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对雷锋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要赋予新的内涵,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勤俭节约,艰苦是相对的,奋斗才是永恒的。因此,在当今时代除了继续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外,更加强调学习雷锋的“奋斗”精神,即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锐意创新,在困难中奋斗,在困难中前进的精神,像雷锋那样对人生和事业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阻力,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锲而不舍、迎难而上。

战胜困难,就是要在艰难险阻面前保持一种乐观向上、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拼搏精神,就是要在艰难困苦面前抱定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心,就是要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坚定百折不挠、再接再厉的坚韧意志,就是要拥有在逆境中奋起,不消极、不沮丧、不放弃,积极进取,力争有所作为的态度。人的一生不可能全是坦途,成长与进步不可能完全一帆风顺,总要面临许多困难。但是,只有锲而不舍,勤奋好学,在困难中锻炼自己,勇于进取;只有多学习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并积累经验,才能经得起碰撞和考验;只有勇于迎接挑战,在困难中寻找出路,不甘失败,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

自强不息,就是既不屈服于困难,也不懈怠于安逸,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蓬勃的朝气和奋进的锐气;既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同时也不回避自己的差距,始终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便生动地表达了中国人的立世精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道的运行是刚劲强健的,有道德的人应该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当前,在迎接各种挑战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才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取得成功。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只有全体人民自觉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人人自强,个个争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把亿万人民的力量汇聚一起,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才有希望。

勤奋工作,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去,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既定目标的不懈追求、鞠躬尽瘁。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尽职尽责,踏实苦干,坚持开拓创新。

节俭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必然选择。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节俭并不是说要搞苦行僧式的禁欲主义,而是在生活上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工作上以适用为度,不超标准;珍惜爱护自然资源和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尽量做到物尽所用,不以铺张、排场为荣耀,不以时髦、豪华为追求。国家提出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目标,落实到我们这里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环保意识、发展意识,自觉争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家庭,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在今天,拥有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我们,反而很难再有雷锋那样单纯而执着的精神了。在这种情况下,再片面地宣传、强调过去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约显然已不合时宜,那样,不但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旨也不一致。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勤俭节约的品质,不要无止境的挥霍,要用理智、清醒的头脑去赢得幸福的生活。

(二)永远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讲艰苦奋斗精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之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类跨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江泽民同志倡导的64字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9]这些都应成为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倡导和发扬的艰苦奋斗创业精神。

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把艰苦奋斗作为自己人生的理想信念,并与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在一起,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办事要严格按规章制度,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我们的改革,决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我们的开放,也决不是全盘西化,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中国改革开放的旗帜上赫然醒目地写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0]独立自由、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历史已无可辩驳地证明,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搞建设,如果不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艰苦创业,把立足点放在别国的援助上或有其他侥幸的心理,都是不现实的。

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征程中,发扬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三)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人的生活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是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应该说,我们一部分发达地区和一部分已经富裕起来的人们,他们在物质生活的消费和享受上已经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已远离了贫穷的窘境。但是,我们依然要提倡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而且这种精神要永远讲下去,不论以后我们物质生活多么富有。这是因为,且不说我们国家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大部分人生活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从品行上来看,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是人的一种美德。它体现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珍惜、珍爱和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永远都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

通过学雷锋活动,帮助我们提高对艰苦奋斗的认识,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艰苦奋斗既是建设的需要,同样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如果一个人只讲享乐,不去艰苦奋斗,就不会有以后的幸福生活,人生的价值也会大大贬值。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也是整个人类进步的精神财富。为此,在现阶段,我们仍然要倡导这种精神,一味追求享受,大吃大喝,挥霍奢侈,超前消费等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十分不利的。不是因为我们现在还不富有,就提倡艰苦奋斗,即使我们富有了,也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雷锋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我党一贯坚持的作风,在今天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更具有政治意义。

[1]《毛泽东文集》第7卷,2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江泽民文选》第1卷,3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同上书,622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3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邓小平文选》第2卷,2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邓小平文选》第3卷,29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温家宝:《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人民日报》2005年7月4日。

[8]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江泽民文选》第1卷,3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1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