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 > 第三节 雷锋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第2页)

第三节 雷锋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第2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精神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显示出了一种逾越时代的力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一种新体现、新境界,成为新社会和新时代的象征。雷锋的思想和行动能够在一定历史时期代表着时代潮流,雷锋精神同样可以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每一个像雷锋那样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人,所有不拒平凡、无私奉献的改革者和建设者,他们的生命将同雷锋一样绽放出光辉,他们的名字也同雷锋一样刻在集体主义这座共产主义的丰碑上,成为引导和鼓舞无数后来人继续前进的路标。在不同时期,雷锋精神的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会有不同的特点,但雷锋精神永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财富。

雷锋精神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先进的文化和革命精神,始终是全国人民的精神食粮和道德标杆,这种不朽的精神在与时代相结合中依旧保持着其应有的质朴与热情,几经风雨和时代变革,仍能够这样长久地、广泛地被宣传和学习。是什么力量促使雷锋精神永驻人间?是什么使雷锋这名普通的战士能够有如此大的社会辐射力,并且对社会有如此久远而深刻的影响力?学雷锋活动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不断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思考。

二、雷锋精神外延的界定

在50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雷锋始终是亿万人民群众学习的光辉典范。雷锋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走到哪里,就把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带到哪里。雷锋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这种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革命传统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继承和发扬。

(一)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精神孕育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光大了中华民族精神,是更高层次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一朵亮丽奇葩。

雷锋是我们时代的先进典型和楷模。一心向党、一心为党是雷锋同志始终不变的崇高信仰。他的生命是属于人民、属于党的,他可以为此而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为了党和人民,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那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执着精神;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坚定政治信念;那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为公”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那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业精于勤的传统美德和钉子精神;那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作风,都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升华。

雷锋既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雷锋的一切言行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而这种民族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着的种种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由众多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用自己闪光的思想和行为来塑造和形成的,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个民族有了精神的纽带,这个国家就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雷锋精神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纽带。雷锋是历代优秀人物和杰出人物的典型代表,能够体现和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雷锋用他极为平凡的言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爱国家、集体和他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精神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它的无私和伟大。

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雷锋身上几乎得到了全部的体现。雷锋一生做了许许多多平凡的助人为乐的事,他真诚地爱护人、关心人,成为中华民族古老人生哲理中“爱人”的精神象征。雷锋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德追求,舍生取义、敢于牺牲的道德传统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雷锋身上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不为人们所称颂。

雷锋精神在体现传统美德的同时,还展示了社会主义的时代风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要求人们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为人民多做奉献;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用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崭新的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主要体现。

(二)雷锋精神闪耀着共产主义道德的光辉

刘少奇为雷锋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说明雷锋精神在理论上是属于共产主义范畴的,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符合的。但由于它表现在雷锋同志身上,所以它有了更实在的实践意义和励志意义。

雷锋精神之所以流传至今仍旧生生不息,是因为其早已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了一种信仰的存在,雷锋不再单单是一个人,雷锋精神也不再单单是一种精神。

马克思在中学时代的一篇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2]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马克思对人类追求崇高的理想和美德的憧憬。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美好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阶级,是人类向往的美好境地。这个社会的道德继承了人类社会的传统美德——共产主义道德,代表着未来社会的道德。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指导下的新型道德关系必然引起一切热爱真理、富于正义感的人的向往。在雷锋身上,处处体现着共产主义道德的光辉和强大生命力,雷锋精神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是因为雷锋精神源自于生活,有生长的土壤,这也是雷锋精神为什么能够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如此久远而深刻的影响并且在人民心中成为耸立不朽的丰碑的原因,这就是雷锋精神中共产主义道德思想的感召力。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发展了共产主义道德。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一系列著作中,对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新型道德作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在毛泽东同志的论述中,共产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有机的结合。1939年11月,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去世后,毛泽东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一光辉著作,高度评价了这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3]“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4]毛泽东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向白求恩学习。

1944年9月,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即兴演讲。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5]这里阐述的就是共产主义的人生观,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在意蕴。

任何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6]道德也是这样。只有在政治上获得统治地位,才有可能在精神上获得主导地位的道德。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迈向共产主义的重要一步,与之相一致的社会主义道德也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无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中国,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确立,要求人们以崭新的姿态对待自己的社会和国家。于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要求人们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用集体主义原则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全社会开始形成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和艰巨也要求人们立足本职工作,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积极倡导无私奉献精神,逐步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并成为全社会的道德规范。雷锋精神的典型意义在于他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道德的理想人格,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他用自己的一生总结了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用文字来概括和总结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三)雷锋精神体现了人类美好的精神追求

雷锋精神的意义,不仅在中国,也在全世界。近年来,不仅我们中国人在学雷锋,外国人也在学雷锋。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景仰,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推崇、所学习,雷锋精神已经超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以其特有的精神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几乎全世界都知道那个为了他人利益奋不顾身的人,那个为了国家集体利益公而忘私的人,那个为了理想信念不懈追求的人,他就是雷锋。雷锋身上的人格魅力,已经越过意识形态的局限,感动中国,感动世界,感动每个人。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雷锋,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雷锋。雷锋精神不仅属于昨天,也属于今天;雷锋精神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美国纽约市以北50英里处,宽阔的哈得孙河西岸,坐落着著名的“西点军校”。自建校以来,几乎每个著名的美国将军都从这里毕业。在美国西点军校里,挂着许多各国英雄的画像,其中就有中国的雷锋。橱窗里有专门介绍雷锋事迹的专栏,有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的印刷品。在他们眼中,雷锋是“当代最佳军人”,应当把雷锋的集体主义原则灌输给“西点”学员。他们把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看作是人道主义的表现,认为这是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思想。雷锋精神飘洋过海折服了一批美国军人。纽约市街头出现过“学雷锋小组”,荷兰涌现过“牛仔雷锋”,法国的“老年雷锋”也曾为人称赞。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雷锋精神令他们望尘莫及,不得不由衷钦佩。

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在参观了雷锋事迹专栏后,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留言。一位来自美国的青年山姆写道:“雷锋精神能覆盖整个大洋,使世界更加美好、和平。”喀麦隆留学生柯玛尤写道:“我们应该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活着,不但中国人要向雷锋学习,而且,一个外国人要想给他的人民作一点贡献,也应该向雷锋学习。”“雷锋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我们都应该把他当作大公无私的榜样来学习,愿上帝保佑雷锋。”来自日本的青年大泽浴治在参观后留言:“今天我参观了雷锋纪念馆,我再次被雷锋的行为所感动。在日本,了解雷锋的人不多。回国后,我一定要写一篇介绍雷锋的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雷锋、学习雷锋。”在留言簿上,人们用各种语言写满了对雷锋精神的称颂和敬意。

1991年1月,一位英国记者专程到抚顺采访学雷锋情况。在采访过程中,英国记者提出了一些疑问。如国外有些人认为,中国为了宣传的需要造出了雷锋这个典型,到底有没有雷锋这个人?雷锋是怎样成长起来的,雷锋的照片是不是有意组织人拍的,等等。当记者明白后,无不感叹:“这次采访我明白了许多过去不明白的东西,特别是对雷锋精神的内涵理解更深了,好多问题都理清了。雷锋确实很了不起,值得全世界学习。”临别前,他还特意要了一本《雷锋的故事》和一枚雷锋纪念章。

许多外国人学雷锋做好事,我们称之为“洋雷锋”。也许他们并不了解雷锋精神产生的特殊年代,也不了解雷锋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更不可能明白雷锋精神的政治意义,但他们知道雷锋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偶像,一个可敬又可学的英雄,一个可学又可即的典范。他们知道“学雷锋,做好事”,虽然他们对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还没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但也没有失去学雷锋的实际意义。

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一位美国商人说:“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学习雷锋精神亦是我之终生追求,将其应用于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中。”西方人甚至说:“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外国人把雷锋精神等同于至高无上的上帝,作为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为之感慨呢。[7]

雷锋牺牲以后,他的战友乔安山发誓“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和实际行动,完成雷锋没有完成的事业”。以乔安山为主人公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美国记者看了这部电影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在美国《时代》周刊上发表文章,号召美国人都来看看这部影片。文章说:“在一个物质享乐主义快速取代理想主义的世界里,乔安山的美好德行可能会暂时受到轻视,但总有一天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998年6月,克林顿总统就曾在公开场合劝告美国人通过志愿工作更多地为他人服务,为社区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提倡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的原因。

世界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各个民族之间千差万别,有各自的优点和弱点,但是各个民族的人们都向往真善美,向往和谐的社会,向往人的自我完善。雷锋精神体现了人类美好的精神追求,雷锋精神传遍全世界,说明雷锋精神具有普遍意义,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精神、时代精神,成为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其所蕴含的普世价值,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研究雷锋精神的基础。

三、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中找出规律。研究雷锋精神,就应该深入剖析和挖掘其本质特征。研究雷锋精神的实质,有助于在全社会倡导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每个公民甘愿为人民服务。

(一)雷锋精神的实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