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诗集传的优点和缺点 > 周頌臣工之什四之二(第2页)

周頌臣工之什四之二(第2页)

業、虡、崇牙,見《靈臺》篇。樹羽,置五采之羽於崇牙之上也。應,小鞞。田,大鼓也。鄭氏曰:「『田』,當作『朄』,小鼓也。」懸鼓,周制也。夏后氏足鼓,殷楹鼓,周縣鼓。鞉,如鼓而小,有柄,兩耳,持其柄搖之,則傍耳還自擊。磬,石磬也。柷,狀如漆桶,以木為之,中有椎連底,撞之令左右擊,以起樂者也。圉,亦作敔,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以止樂者也。簫,編小竹管為之。管,如篴,併兩而吹之者也。

【纂疏】孔氏曰:「植者為虡,横者為栒,大板謂之業,所以飾此栒而為崇牙,刻之如鋸齒捷業然,故曰業。其形卷然,可以縣鼓磬,樹五采之羽以為文。畫繒為翣,載以璧,樹翣於栒之角。《明堂位》所謂『夏后氏之龍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以見飾之彌多也。」曹氏曰:「蓋橫木為簨,飾以鱗属,植木為虡,飾以臝羽之属。又加大板於上,型捷業然,夏后氏制也。商于龍簨上制畫為重牙,以縣垂紘,所謂崇牙也。周又畫繒為翣,戴以璧玉,垂五采羽於其下,所謂植羽也。」孔氏曰:「大鼓曰鼖,小鼓曰應。《大射禮》『應鞞在建鼓東』,則為應和建鼓也。應鞞共文,是為一器,其鼓縣之虡業。」曹氏曰:「足鼓則以趺承之,楹鼓則以柱貫之,周鼓始垂之於簨虡,故謂之垂鼓也。」王氏曰:「簫,大者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小者十六管,長尺二寸。參差象鳳翼。簫管尤器之小者,言其小所以為備也。」○愚按:《春官》「笙師篴管」,杜子春讀為蕩滌之滌。今時所吹五空竹,篴意與笛同。詳見韻注。

喤喤音横厥聲,肅雝和鳴,先祖是聽。我客戾止,永觀厥成以上叶庭字。

我客,二王後也。觀,視也。成,樂闋也,如「簫韶九成」之「成」。獨言二王後者,猶曰「虞賓在位」,「我有嘉客」,蓋尤以是為盛耳。

【纂疏】王氏曰:「喤喤,美也[6]。」孔氏曰:「喤喤然和集諸聲,皆肅敬和諧而鳴,不相奪倫。」疊山謝氏曰:「舜作樂而曰『虞賓在位,祖考來格』,成王合樂而曰『先祖是聽,我客戾止』。先代之後與祖宗並言,尊之至也。《書》曰『崇德象賢,統承先王,修其禮物』,非尊其後,尊聖帝明王也。」

《有瞽》一章,十三句。

猗於宜反與音余漆沮七余反,潜有多魚。有鱣張連反有鮪叶于軌反,鰷音條鱨音常鰋音偃鯉。以享以祀叶逸織反,以介景福叶筆力反。

賦也。猗與,歎辭。潜,椮也,蓋積柴養魚,使得藏隱避寒,因以薄圍取之也。或曰:藏之深也。鰷,白鰷也。《月令》:季冬,「命漁師始漁,天子親往,乃嘗魚,先薦寢廟」。季春,「薦鮪于寢廟」。此其樂歌也。

【纂疏】猗與,歎美辭,猶言美哉也。漆沮,岐周之水。毛。詳見《綿》注。鱣,大鯉。鮪,鮥。鄭。鱣鮪,詳見《碩人》。鰷形狹而長若條,然魚性浮。似鱨而白。陸氏。鱨,黄鱨魚。陸璣云:「今黄頰魚。似燕頭,魚身。」鰋,額白魚也。鯉,赤鯉魚也。李。

《潜》一章,六句。

有來雝雝與公叶,篇内同,至止肅肅。相息亮反維辟音壁公,天子穆穆。

賦也。雝雝,和也。肅肅,敬也。相,助祭也。辟公,諸侯也。穆穆,天子之容也。○此武王祭文王之詩。言諸侯之來,皆和且敬,以助我之祭事,而天子有穆穆之容也。

於音烏薦廣牡,相同上予肆祀叶養里反。假古雅反哉皇考叶音口,綏予孝子叶奬履反[7]。

於,歎詞。廣牡,大牲也。肆,陳。假,大也。皇考,文王也。綏,安也。孝子,武王自稱也。○言此和敬之諸侯,薦大牲以助我之祭事。而大哉之文王,庶其享之,以安我孝子之心也。

宣哲維人,文武維后。燕及皇天叶鐡因反,克昌厥後。

宣,通。哲,知。燕,安也。○此美文王之德。宣哲則盡人之道,文武則備君之德,故能安人以及于天,而克昌其後嗣也。蘇氏曰:「周人以諱事神,文王名昌,而此詩曰『克昌厥後』,何也?曰周之所謂諱,不以其名號之耳,不遂廢其文也。諱其名而廢其文者,周禮之末失也。」

【纂疏】李氏曰:「周人所以事神者[8],如稱文王,則不斥之曰文王昌,如此而已。《書》稱惟有道曾孫發,但曰元孫某,史官不敢斥其名故也。如穆王名滿,當時亦有王孫滿;襄王名鄭,當時亦有衛侯鄭;魯武公名敖,而後世臣有公孫敖。觀此,則知此詩言『克昌厥後』,《噫嘻》詩言『駿發爾私』,皆未嘗諱也[9]。孔子作《春秋》,如匡王名班,而《春秋》亦書曹伯班;簡王名夷,而《春秋》亦書晋侯夷吾,皆未嘗為之諱。」曹氏曰:「燕及皇天,則陰陽和而風雨時,日月光而星辰靜,無錯行失序妄動之變。」

綏我眉夀叶殖酉反,介以繁祉。既右音又烈考叶音口,亦右文母叶滿彼反。

右,尊也。《周禮》所謂「享右祭祖」是也。烈考,猶皇考也。文母,大姒也。○言文王昌厥後而安之以眉夀,助之以多福,使我得以右于烈考、文母也。

愚謂以文母證之,則烈考為文王無疑,此詩為武王祭文王之詩無疑矣。

《雝》一章,十六句。

《周禮·樂師》:「及徹,帥學士而歌《徹》。」說者以為即此詩。《論語》亦曰:「以《雍》徹。」然則此蓋徹祭所歌,而亦名為《徹》也。

載見賢遍反,下同辟音璧王,曰求厥章。龍旂陽陽,和鈴央央於良反[10]。鞗音條革有鶬七羊反,休有烈光。

賦也。載,則也,發語辭也。章,法度也。交龍曰旂。陽,明也。軾前曰和,旂上曰鈴。央央、有鶬,皆聲和也。休,美也。○此諸侯助祭于武王廟之詩。先言其來朝,稟受法度,其車服之盛如此。

【纂疏】曹氏曰:「陽陽,色鮮明。」孔氏曰:「和亦鈴也。《爾雅》云:『有鈴曰旂。』郭璞云:『縣鈴於竿,畫交龍于旂。』」曹氏曰:「《左傳》:『錫鸞和鈴。』杜預云:『和在軾。』」鄭氏曰:「鞗革,轡首也。鶬,金飾貌。」即《韓奕》所謂「鞗革金厄」。烈,大也。

率見昭考,以孝以享叶虚良反。

昭考,武王也。廟制:大祖居中,左昭右穆。周廟文王當穆,武王當昭,故《書》稱「穆考文王」,而此詩及《訪落》皆謂武王為「昭考」。此乃言王率諸侯以祭武王廟也[11]。

以介眉夀,永言保之。思皇多祜後五反,烈文辟公,綏以多福,俾緝熙于純嘏叶音古。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