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也。蔑,滅。資,咨。將,養也。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也。徂,亦往也。競,争。厲,怨。梗,病也。○言國將危亡,天不我養,居無所定,徂無所往。然非君子之有争心也,誰實為此禍階,使至今為病乎?蓋曰禍有根原,其所從來也遠矣。
【纂疏】李氏曰:「資,賴也。」錢氏曰:「梗,水上浮木。壅水者,斷梗也。」李氏曰:「『靡所止疑,云徂何往』,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嚴氏曰:「君子,指厲王競強也。」○愚謂「將」,方來之義也。「天不我將」,若曰「國步蔑資」,已止於是,更無方來之運矣。《春秋》「無將」之意同。
憂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都但反怒叶暖五反。自西徂東叶音丁,靡所定處。多我覯痻武巾反,孔棘我圉。
賦也。土,鄉。宇,居。辰,時。僤,厚。覯,見。痻,病。棘,急。圉,邊也,或曰:禦也。多矣我之見病也,急矣我之在邊也。
【纂疏】歐陽氏曰:「『靡所定處』,不知逃亂之所。」嚴氏曰:「自恨生於亂世也。鎬京在西,中原在東。自西至東無有寧居者,言京師及中原皆亂。」又曰:「內外皆不得其安也。」疊山謝氏曰:「『多我覯痻,孔棘我圉』,此兩句皆倒文法。」
為謀為毖叶音必,亂况斯削。告爾憂恤,誨爾序爵。誰能執熱?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載胥及溺叶奴學反。
賦也。毖,慎。况,滋也。序爵,辨别賢否之道也。執熱,手持熱物也。○蘇氏曰:「王豈不謀且慎哉?然而不得其道,適所以長亂而自削耳。故告之以其所當憂,而誨之以序爵,且曰:誰能執熱而不濯者?賢者之能已亂,猶濯之能解熱耳。不然,則其何能善哉?相與入於陷溺而已。」
【纂疏】曹氏曰:「外之公侯伯子男,內之孤卿大夫士,皆爵也。」李氏曰:「爵自有序,上賢則加以上爵,中賢則次之,下賢則又次之,若小加大,**破義,遠間親,新間舊,則失其序矣。」
如彼遡風叶孚音反,亦孔之僾音愛。民有肅心,荓普耕反云不逮。好呼報反是稼穡,力民代食。稼穡維寶,代食維好。
賦也。遡,鄉。僾,唈。肅,進。荓,使也。○蘇氏曰:「君子視厲王之亂,悶然如遡風之人,唈而不能息,雖有欲進之心,皆使之曰:世亂矣,非吾所能及也。於是退而稼穡,盡其筋力與民同事,以代禄食而已。當是時也,仕進之憂,甚於稼穡之勞,故曰『稼穡維寶,代食維好』,言雖勞而無患也。」
天降喪息浪反亂,滅我立王。降此蟊賊,稼穡卒痒音羊。哀恫音通中國,具贅之芮反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蒼。
賦也。恫,痛。具,俱也。贅,屬也,言危也。《春秋傳》曰「君若綴旒然」,與此「贅」同。卒,盡。荒,虚也。旅,與膂同。穹蒼,天也,穹言其形,蒼言其色。○言天降喪亂,固已滅我所立之王矣。又降此蟊賊,則我之稼穡,又病而不得以代食矣。哀此中國,皆危盡荒,是以危困之極,無力以念天禍也。此詩之作,不知的在何時,其言「滅我立王」,則疑在共和之後也。
【纂疏】曹氏曰:「災殄為喪,兵寇為亂。」鄭氏曰:「蟲食苗根曰蟊,食節曰賊。耕種曰稼,收斂曰穡。癢,病也。」嚴氏曰:「中國之人皆贅屬而危矣,盡荒虚而空矣。」濮氏曰:「其言『滅我立王』,則如朱子所云『在共和之世』。又言『嗟爾朋友』,似追悼厲王之禍,以戒同列。若謂在當時,以刺厲王,非也。」○愚謂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病其稼穡者,所以病其民;病其民者,所以病其君也。今曰「天降喪亂,滅我立王」,而曰「降此蟊賊,稼穡卒痒」,穡事之有關於國也如此。
維此惠君,民人所瞻叶側姜反。秉心宣猶,考慎其相息亮反,叶平聲。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賦也。惠,順也,順於義理也。宣,徧。猶,謀。相,輔。狂,惑也。○言彼順理之君,所以為民所尊仰者,以其能秉持其心,周徧謀度,考擇其輔相,必衆以為賢而後用之。彼不順理之君,則自以為善,而不考衆謀,自有私見,而不通衆志。所以使民眩惑,至於狂亂也。
【纂疏】呂氏曰:「善惡出於天下之所同然者易見[25]。不順之君,其肺腸不與人同,不可曉解,此民所以惑亂也。」又曰:「此章言治亂之分,蓋其君向背用舍所由異路,思古而傷今也。」
瞻彼中林,甡甡所巾反其鹿。朋友已譖子念反,叶子林反,不胥以穀。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興也。甡甡,衆多並行之貌。譖,不信也。胥,相。穀,善。谷,窮也。言朋友相譖,不能相善,曾鹿之不如也。○言上無明君,下有惡俗,是以進退皆窮也。
【纂疏】曹氏曰:「鹿性善群,得食則相呼而共之,慮患則環居以禦之。」蘇氏曰:「朋友相譖不能相善,曾鹿之不如,是以進退無不陷焉者。」呂氏曰:「此章言君暗於上,故譖毀之俗成於下,自傷處斯世之難也。」
維此聖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叶巨已反?
賦也。聖人炳於幾先,所視而言者無遠而不察。愚人不知禍之將至,而反狂以喜。今用事者蓋如此。我非不能言也,如此畏忌何哉?言王暴虐,人不敢諫也。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叶徒沃反。維彼忍心,是顧是復房六反。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賦也。迪,進也。忍,殘忍也。顧,念。復,重也。荼,苦菜也,味苦氣辛,能殺物,故謂之荼毒也。○言不求善人進而用之,其所顧念重復而不已者,乃忍心不仁之人。民不堪命,所以肆行貪亂,而安為荼毒也。
【纂疏】鄭氏曰:「貪,猶欲也。天下之人苦王之政,欲其亂亡,故安為荼毒之行。」
大風有隧音遂,有空大谷。維此良人,作為式穀。維彼不順,征以中垢古口反,叶居六反。
興也。隧,道。式,用。穀,善也。征以中垢,未詳其義。或曰:征,行也。中,隠暗也。垢,污穢也。○大風之行有隧,蓋多出於空谷之中,以興下文君子小人所行,亦各有道也。
【纂疏】鄭氏曰:「作,起,用也[26]。」蘇氏曰:「言善人之作也,以用其善。小人之行也,以播其穢。『中垢』,發其中之所有於外也。」東萊呂氏曰:「此章言治亂有所自來,治由君子,而亂由小人也。」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叶蒲寐反。
興也。敗類,猶言圮痞族也。王使貪人為政,我以其或能聽我之言而對之,然亦知其不能聽也,故誦言而中心如醉。由王不用善人,而反使我至此悖眊也。厲王說榮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專利而不備大難[27]。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或專之,其害多矣。」此詩所謂「貪人」,其榮公也與?芮伯之憂,非一日矣。
【纂疏】蘇氏曰:「風之起有道,類之敗有自,貪人在上則類所由敗也。」○一說:疊山謝氏曰:「聞道聽之言則欣然而答,聞先王之言則昏然如醉(係用蘇氏說)。『匪用其良』,不用善人也。『覆俾我悖』,反使善人改節降志而為貪人之事,是欲使人人悖謬,天下無一善人矣。」
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叶胡郭反。既之陰於鴆反女音汝,反予來赫叶黑各反。
賦也。如彼飛蟲,時亦弋獲,言己之言或亦有中,猶曰千慮而一得也。之,往。陰,覆也。赫,威怒之貌。我以言告女是往陰覆於女,女反來加赫然之怒於己也。張子曰:「既往密告於女,反謂我來恐動也。」亦通。
【纂疏】蘇氏曰:「朋友,其僚友也。」孔氏曰:「蟲,鳥之名。」曹氏曰:「陰,蓋覆,不暴揚之。赫,以言欺人也。」鄭氏曰:「赫本亦作嚇。《莊子》『以梁國嚇我』是也。」
民之罔極,職涼善背叶必墨反。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職競用力。
賦也。職,專也。涼,義未詳。《傳》曰:「涼,薄也。」鄭讀作「諒」,信也。疑鄭說為得之。善背,工為反覆也。克,勝也。回遹,邪僻也。○言民之所以貪亂而不知所止者,專由此人名為直諒,而實善背,又為民所不利之事,如恐不勝而力為之也。又言民之所以邪僻者,亦由此輩專競用力而然也。反覆其言,所以深惡之也。
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涼曰不可,覆背善詈力智反。雖曰匪予,既作爾歌叶韻未詳。
賦也。戾,定也。民之未定者,由有盜臣為之寇也。蓋其信也,亦以小人為不可矣。及其反背也,則又工為惡言以詈君子,是其色厲内荏,真可謂穿窬之盜矣。然其人又自文飾,以為此非我言也,則我已作爾歌矣。言得其情,且事已著明,不可揜覆也。
【纂疏】一說:總論二章。孔氏曰:「涼,如《左傳》『號多涼德』之涼。」嚴氏曰:「競,強也,謂強禦也。涼言刻薄,競言強禦,盜言貪黷,三者皆小人。當時必有所指。由此三人致亂,故皆以職言之[28]。民之亂無窮極者,主由此刻薄之人,善為欺背之事也。彼為民所不利之事,如恐不勝也。民之所以邪僻者,主由此強禦之人用力為虐也。民之所以未定者,主由此盜臣為寇攘之行也。群小不和,自相訾毀,其涼者見盜者貪黷已甚,亦言其不可,而覆背以詈之矣,謂其黨亦自知其非也。涼背盜而詈之,故上章言『職涼善背』也。善詈工於罵涼者,雖歸咎於盜,欲自文飾,言此亂非我所致,言我已作爾歌,不可隱諱矣。承前章『予豈不知而作』之意[29]。」呂氏曰:「此詩本厲王之亂,在於用小人,故於聽任之際屢致意焉。」○愚謂如嚴氏說,則分别職涼、職競、職盜三等之臣明白,但訓「雖曰匪予,既作爾歌」,亦歸之涼者之所作,而且謂「承上章『予豈不知而作』之意」,切恐其未然。蓋所謂「予豈不知而作」,與「既作爾歌」,皆詩人自言其作歌之意也。此詩豈涼者之所作乎?切謂此二章言「民之罔極」,皆由職涼之臣為之善。「民之回遹」,皆由職競之臣為之害。「民之未戾」,皆由職盜之臣為之害。而涼者又以盜為不可而覆背以善、詈之矣。於同惡之中,又自相攻擊也。凡所以為民害者,大約是爾三等之臣為之也。今爾三臣者,雖自曰「匪予」,則我蓋已知之。而「既作爾歌」,以述其事矣。言得其情,而不可掩覆也。章末二句,蓋是總結此二章所論三等之臣,而且知所謂歌者,乃詩人之作,非涼者之所作矣。「匪予」二字是不認過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