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诗集传作者是哪位学者 > 鹿鳴之什二之一(第2页)

鹿鳴之什二之一(第2页)

皇皇者華芳無反,與夫叶,于彼原隰。駪駪所巾反征夫,每懷靡及。

興也。皇皇,猶煌煌也。華,草木之華也。高平曰原,下濕曰隰。駪駪,衆多疾行之貌。征夫,使臣與其屬也。懷,思也。○此遣使臣之詩也。君之使臣,固欲其宣上德而達下情;而臣之受命,亦惟恐其無以副君之意也。故先王之遣使臣也,美其行道之勤,而述其心之所懷曰:彼煌煌之華,則于彼原隰矣。此駪駪然之征夫,則其所懷思,常若有所不及矣。蓋亦因以為戒,然其詞之婉而不迫如此[15],詩之忠厚亦可見矣。

【纂疏】朱子《初解》:「此詩若以戒夫使臣者,托於其自道之辭以發之。詩之忠厚如此。」

我馬維駒恭于、恭侯二反,六轡如濡如朱、如由二反。載馳載驅虧于、虧由二反,周爰咨諏子須、子侯二反。

賦也。如濡,鮮澤也。周,徧。爰,於也。咨諏,訪問也。○使臣自以每懷靡及,故廣詢博訪,以補其不及而盡其職也。程子曰:「咨訪,使臣之大務。」

【纂疏】「駒」,見《漢廣》。「六轡」,見《駟驖》。東萊呂氏曰:「《國語》曰:『叔孫穆子聘于晉,悼公饗之。樂及《鹿鳴》之三,而後拜樂三。晉侯使行人問焉,對曰:「今伶簫詠歌及《鹿鳴》之三,君之所以貺使臣,敢不拜貺?夫《鹿鳴》,君所以嘉先君之好也,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章使臣之勤也,敢不拜章。《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每懷靡及』,諏謀度詢,必咨于周。敢不拜教。」』」

我馬維騏音其,六轡如絲叶新齎反。載馳載驅,周爰咨謀叶莫悲反。

賦也。如絲,調忍也。謀,猶諏也,變文以協韻爾。下章放此。

【纂疏】李氏曰:「騏,見《小戎》。如絲,言調直也。」

我馬維駱,六轡沃烏毒反若。載馳載驅,周爰咨度待洛反。

賦也。沃若,猶如濡也。度,猶謀也。

我馬維駰,六轡既均。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賦也。陰白雜毛曰駰。均,調也。詢,猶度也。

【纂疏】駰,見《駉》。

《皇皇者華》五章,章四句。

按:《序》以此詩為「君遣使臣」。《春秋》內、外傳皆云「君教使臣」,其說已見前篇。《儀禮》亦見《鹿鳴》。疑亦本為遣使臣而作,其後乃移以他用也。然叔孫穆子所謂「君教使臣曰:『每懷靡及』,諏謀度詢,必咨於周。敢不拜教」,可謂得詩之意矣。范氏曰:「王者遣使於四方,教之以咨諏善道,將以廣聰明也。夫臣欲助其君之德,必求賢以自助。故臣能從善,則可以善君矣;臣能聽諫,則可以諫君矣。未有不自治而能正君者也。」

常棣之華,鄂五各反不韡韡韋鬼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待禮反。

興也。常棣,棣也,子如櫻桃,可食。鄂,鄂然外見之貌。不,猶豈不也。韡韡,光明貌。○此燕兄弟之樂歌。故言常棣之華,則其鄂然而外見者,豈不韡韡乎?凡今之人,則豈有如兄弟者乎?

【纂疏】《爾雅》曰:「唐棣,栘。常棣,棣。」李氏曰:「《何彼襛矣》與《論語》言『唐棣之華』,則《爾雅》所謂『栘』也。此常棣與《采微》言『維常之華』,則《爾雅》所謂『棣』也。」陳氏曰:「榮於上而恃鄂以固者,華也。固於下而恃華以榮者,鄂也。」孔氏曰:「鄂比弟,華比兄。」疊山謝氏曰:「同根共幹,相依而不相離,如人之兄弟,出於同氣,以天屬者,不可解也。以常棣華鄂觀之,凡今之人,相親相愛、生死可恃者,莫如兄弟矣。」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叶胡威反。原隰裒薄侯反矣,兄弟求矣。

賦也。威,畏。懷,思。裒,聚也。○言死喪之禍,他人所畏惡,惟兄弟為相恤耳。至於積尸裒聚於原野之間,亦惟兄弟為相求也。此詩蓋周公既誅管、蔡而作,故此章以下,專以死喪急難鬬鬩之事為言。其志切,其情哀,乃處兄弟之變,如孟子所謂「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者。《序》以為「閔管、蔡之失道」者得之,而又以為文武之詩則誤矣。大抵舊說《詩》之時世,皆不足信。舉此自相矛盾者以見其一端,後不能悉辯也[16]。

【纂疏】疊山謝氏曰:「原隰,猶《檀弓》所謂『升於瑕丘,觀於九原』,乃墟墓之間,親戚朋友送葬者,聚于原隰,頃刻而散,不復思念,兄弟恩義之厚,既葬之後,哭泣哀痛,恨不得再見之,思其容貌,思其笑語,思其居處,同氣相求之情終不忘。《檀弓》曰:『皇皇如有求而弗得。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兄弟求矣』,亦猶是也。」

脊井益反令音零在原,兄弟急難叶泥沿反。每有良朋,況也永歎吐丹反,叶它涓反。

興也。脊令,雝渠,水鳥也。況,發語詞,或曰當作「怳」。○脊令飛則鳴,行則摇,有急難之意,故以起興。而言當此之時,雖有良朋,不過為之長歎息而已,力或不能相及也。東萊呂氏曰:「疏其所親,而親其所疏,此失其本心者也。故此反覆言朋友之不如兄弟,蓋示之以親疏之分,使之反循其本也。本心既得,則由親及疏,秩然有序。兄弟之親既篤,朋友之義亦敦矣,初非薄於朋友也。苟雜施而不孫,雖曰厚於朋友,如無源之水,朝滿夕除,胡可保哉?或曰:人之在難,朋友亦可以坐視歟?曰『每有良朋,況也永歎』,則非不憂憫,但視『兄弟急難』為有差等耳。詩人之詞,容有抑揚。然《常棣》,周公作也,聖人之言,小大高下皆宜,而前後左右不相悖。」

【纂疏】陸氏曰:「脊令,大如鷃雀,長腳,長尾,尖喙,皆上青灰色,腹下白,頸下黑如連錢。」山陰陸氏曰:「俗呼雪姑,其色蒼白似雪,鳴則當大雪極駿。」程氏曰:「脊令首尾相應。兄弟急難之際,其相應如是也。」濮氏曰:「《小宛》『題彼脊令,載飛載鳴』,亦言于兄弟之詩。」董氏曰:「《集注》作鶺鴒,《爾雅》《左氏》作鴒。」

兄弟鬩許歷反於牆,外禦其務《春秋傳》作侮,罔甫反。每有良朋,烝之承反也無戎叶而主反。

賦也。鬩,鬬很也。禦,禁也。烝,發語聲。戎,助也。○言兄弟設有不幸鬬很於內,然有外侮則同心禦之矣。雖有良朋,豈能有所助乎?富辰曰:「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附錄】吳才老《補韻》極詳,然亦有推不去者。如「外禦其務」叶「烝也無戎」,才老無尋處,卻云「務」字古人讀作「蒙」。不知「戎」,汝也,「汝」、「戎」二字,古人通用,是協音汝也[17]。戎,汝音[18]。義剛。○愚按:毛氏訓「戎」為「相」去聲,即《集傳》「助」之意。妄意如協韻,訓作汝,亦可,言當此時朋友但知有己,不知有人之意,似通。

喪亂既平,既安且寜。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叶桑經反。

賦也。上章言患難之時,兄弟相救,非朋友可比。此章遂言安寜之後,乃有視兄弟不如友生者,悖理之甚也。

【附錄】「雖有兄弟,不如友生」,未必其人實以兄弟爲不如友生也,猶言喪亂既平之後,乃為反不如友生乎?蓋疑而問之辭也。時舉。

【纂疏】疊山謝氏曰:「喪者,死喪亂者。外侮,言患難憂苦之時也。凡人喪亂既平,既安且寧,無貴賤,無貧富,各為生計,未必常相親也。士則業于學,農則耕於野,工則藝于肆,商則貨於途,當朋友交遊相聚之時多,與兄弟骨肉相聚之時少,故曰『雖有兄弟,不如友生』,言其不如友生之親密也。」

儐賓胤反爾籩豆,飲酒之飫於慮反。兄弟既具,和樂音洛且孺。

賦也。儐,陳。飫,饜。具,俱也。孺,小兒之慕父母也。○言陳籩豆以醉飽,而兄弟有不具焉,則無與共享其樂矣。

【纂疏】嚴氏曰:「孺,親慕之義。兄弟具集,則和樂而相親慕也。」疊山謝氏曰:「孺者,孩提之童謂之孺子。孩提之童無不愛其親,無不敬其兄者,人欲未萌,天理無窮也[19]。凡人飲燕待親戚朋友之禮常盛,待兄弟之禮常簡。愛有餘者,敬或不足;顏情稔熟者[20],禮文有時而脫畧也。邊豆畢陳,飲酒而至於饜飫,亦可樂矣。何如兄弟無故飲酒於家庭之間,不惟和樂其情親義厚[21],且無異於孺子嬉戲之時乎[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