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诗集传pdf > 召南一之二(第4页)

召南一之二(第4页)

興也。渚,小洲也。水岐成渚。與,猶以也。處,安也,得其所安也。

江有沱徒河反,之子歸,不我過音戈。不我過,其嘯也歌。

興也。沱,江之别者。過,謂過我而與俱也。嘯,蹙口出聲以舒憤懣之氣,言其悔時也。歌,則得其所處而樂矣。

【纂疏】《爾雅》云:「水自河出為灉,漢為潛,江為沱。」孔氏曰:「皆大水别為小水之名,《禹貢》『荆梁皆有沱潛』者,以水從江漢出者皆曰沱潛,故二州皆有也。」

《江有汜》三章,章五句。

陳氏曰:「《小星》之夫人,惠及媵妾,而媵妾盡其心。江沱之嫡,惠不及媵妾,而媵妾不怨。蓋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各盡其道而已矣。」

野有死麕俱倫反,與春叶,白茅包叶補苟反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興也。麕,獐也,鹿屬,無角。懷春,當春而有懷也。吉士,猶美士也。○南國被文王之化,女子有貞潔自守,不為強暴所汚者,故詩人因所見以興其事而美之。或曰:賦也。言美士以白茅包死麕而誘懷春之女也。

【纂疏】孔氏曰:「齊人謂麕為麞。」毛氏曰:「懷,思也。」嚴氏曰:「春者,天地交感,萬物孳生之時。聖人順天地萬物之情,令媒氏以中春會男女,故女之懷婚姻者謂之懷春。此詩言野有死麕,人欲取其肉,猶以白茅裹之。有女懷春,汝吉士何不以禮娶之,乃誘之乎?無禮者豈吉士?但美其稱以責之,言汝本善良,何乃如此[21]?」

林有樸蒲木反樕音速,野有死鹿。白茅純徒尊反束,有女如玉。

興也。樸樕,小木也。鹿,獸名,有角。純束,猶包之也。如玉者,美其色也。上三句興下一句也。或曰:賦也,言以樸樕藉死鹿,束以白茅,而誘此如玉之女也。

【纂疏】嚴氏曰:「樸樕可薪,死鹿可食[22],人猶以白茅純聚而包束之。況有女如玉,乃不以禮娶而誘之乎?」毛氏曰:「玉,德如玉也。」

舒而脱脱勅外反兮,無感我帨始鋭反兮,無使尨美邦反也吠符廢反。

賦也。舒,遲緩也。脱脱,舒緩貌。感,動。帨,巾。尨,犬也。○此章乃述女子拒之之辭,言姑徐徐而來,毋動我之帨,毋驚我之犬,以甚言其不能相及也。其凜然不可犯之意,蓋可見矣。

【纂疏】孔氏曰:「《內則》:『子事父母,婦事舅姑,皆左佩紛帨。』注:『紛帨,拭物之巾也。』」毛氏曰[23]:「尨,犬之多毛者。」愚謂「舒」非但為遲緩,有疏闊之意。脫脫,不但為舒緩,有脫去之意,與「昆夷駾矣」義同。彼從馬,此從肉,以身言也。首章云「吉士誘之」,是言其相聚,而以言挑誘之也。至此則述其拒之之辭,使之疏闊脫脫然而去。莫留此以動我身之帨,拒之使遠其身也。莫留此以驚我家之犬,又拒之使遠其家也。此可以見其凜然不可犯之意矣。

《野有死麕》三章,二章章四句,一章三句。

何彼襛如容反[24],與雝叶矣?唐棣徒帝反之華芳無、胡瓜二反。曷不肅雝?王姬之車斤於、尺奢二反。

興也。襛,盛也,猶曰戎戎也。唐棣,栘也,似白楊。肅,敬。雝,和也。周王之女姬姓,故曰王姬。○王姬下嫁於諸侯,車服之盛如此,而不敢挾貴以驕其夫家。故見其車者,知其能敬且和以執婦道,於是作詩美之曰:何彼戎戎而盛乎?乃唐棣之華也。此何不肅肅而敬,雍雍而和乎?乃王姬之車也。此乃武王以後之詩,不可的知其何王之世。然文王太姒之教,久而不衰,亦可見矣。

【附錄】問:「《何彼襛矣》之詩,何以錄於《召南》?」曰:「也是有些不穩當,但先儒相傳如此說,也只得恁地就他說。必要分正変,也難考據。」

【纂疏】一說:嚴氏謂陸璣以唐棣為薁李,即《七月》之薁。璣又謂一名爵李。《本草》有薁李,仁亦一名爵李[25]。未知與栘同否?

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叶奬履反[26]。

興也。李,木名,華白,實可食。舊說,平,正也。武王女,文王孫,適齊侯之子。或曰:平王,即平王宜臼。齊侯,即襄公諸兒。事見《春秋》。未知孰是。○以桃李二物,興男女二人也。

【附錄】《何彼襛矣》此詩義疑,故兩存之。東遷之初,王室猶未甚卑也。王命諸侯,固有不斥其名者,如微子、畢公之類。文侯當時既有大功,稱字或是禮秩當然,未可便為王室衰弱之證。《答潘恭叔》。

【纂疏】黄氏曰:「《春秋》莊九年,夏書『送王姬』,秋書『築王姬之館于外』,冬書『王姬歸于齊』。莊九年即莊王四年[27],故以平王為東遷之王。然《春秋》所書王姬與齊襄公之**僻何足美?《詩》自周太師所編,經吾夫子手,豈若是失倫哉?」愚謂以為東遷之王、齊國之侯,與《春秋》甚協,而黄氏所謂「齊襄**僻何足美」不足為惑。蓋此詩特自其婚姻之初時美之也。然以東周之詩得入《召南》之風,而黄氏所謂周太師編,後經吾夫子手,不應若此其失倫者,誠為可疑。豈秦火之餘,漢儒區區修補,不免簡編錯雜之患耶?是未可知也。然則此說只當如《集傳》作「或曰」以附之,俾讀者知其說可也。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侯之子,平王之孫叶須倫反。

興也。伊,亦維也。緡,綸也。絲之合而為綸,猶男女之合而為昏也。

《何彼襛矣》三章,章四句。

彼茁則劣反者葭音加,壹發五豝百加反。于音吁,下同嗟乎騶虞叶音牙!

賦也。茁,生出壯盛之貌。葭,蘆也,亦名葦。發,發矢。豝,牡豕也。一發五豝,猶言中必疊雙也。騶虞,獸名,白虎黑文,不食生物者也。○南國諸侯承文王之化,修身齊家以治其國,而其仁民之餘恩,又有以及於庶類。故其春田之際,草木之茂,禽獸之多,至於如此。而詩人述其事以美之,且歎之曰:此其仁心自然,不由勉强,是即真所謂騶虞矣。

彼茁者蓬,壹發五豵子公反。于嗟乎騶虞叶五紅反!

賦也。蓬,草名。一歲曰豵,亦小豕也。

【附錄】《騶虞》詩,仁在發之前[28]。彼庶類蕃植者,仁也;「一發五豝」者,義也。人傑。又曰:「蓋於田獵之際,見動植之蕃庶,因以贊詠文王平昔仁澤之所及,而非指田獵之事為仁也。《禮》曰:『無事而不田曰不敬。』故此詩『彼茁者葭』,仁;『一發五豝』,義也。」奐[29]。

【纂疏】李氏曰:「葭,葦之未秀者。」嚴氏曰:「葭,蘆葦,又名華,一物四名,解見《七月》。」一說:毛氏曰:「虞人翼五豝以待發[30]。」孔氏曰:「五豝止一發,中則殺一而已,仁心之至,不忍盡殺故也。」歐陽氏曰:「漢世詩說四家,毛最後,當毛詩未出之前,說者不以騶虞為獸也。文帝時賈誼《新書》謂:『騶者,文王之囿名。虞者,囿之司獸也。』若依毛、鄭解,豈有上句方叙文王田獵發矢射豝,下直嘆騶虞不食生物?若此,乃是刺文王曾騶虞之不若矣。本義:詩首句言田獵之得時,次言君仁不盡殺,卒嘆虞人之得禮。」愚按:歐公說,《集傳》已略載在《詩序》下,故纂以備覽焉。或曰以「于嗟麟兮」證之,則騶虞只當為獸名。愚謂「于嗟麟兮」,自嘆麟;「于嗟乎騶虞」,自嘆虞官,義自不相妨也。

《騶虞》二章,章三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