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诗集传序 > 詩卷第十一(第3页)

詩卷第十一(第3页)

賦也。裼,褓也。瓦,紡磚也。儀,善。罹,憂也。○寢之於地,卑之也。衣之以褓,即其用而無加也。弄之以瓦,習其所有事也。有非,非婦人也;有善,非婦人也。蓋女子以順為正,無非足矣,有善則亦非其吉祥可願之事也。唯酒食是議,而無遺父母之憂,則可矣。《易》曰:「無攸遂,在中饋,貞吉。」而孟子之母亦曰:「婦人之禮,精五飯、幂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矣。故有閨門之脩,而無境外之志。」此之謂也。

【附錄】時舉說詩至「載弄之瓦」,先生云:「瓦,紡塼也,紡時所用之物[18],舊見人畫《列女傳》[19],漆室乃手執一物,如今銀子樣者,意其為紡塼也。然未可必。」時舉。

【纂疏】孔氏曰:「褓,縳兒被也。婦人所用瓦,維紡塼而已。」

《斯干》九章,四章章七句,五章章五句。

舊說厲王既流于彘,宫室圮壞。故宣王即位,更作宫室,既成而落之。今亦未有以見其必為是時之詩也。或曰:《儀禮》下管《新宫》,《春秋傳》宋元公賦《新宫》,恐即此詩。然亦未有明證。

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羣。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而純反。爾羊來思,其角濈濈莊立反。爾牛來思,其耳濕濕始立反。

賦也。黄牛黑唇曰犉。羊以三百為羣,其羣不可數也。牛之犉者九十,非犉者尚多也。聚其角而息,濈濈然。呞而動其耳,濕濕然。王氏曰:「濈濈,和也。羊以善觸為患,故言其和,謂聚而不相觸也。濕濕,潤澤也。牛病則耳燥,安則潤澤也。」○此詩言牧事有成,而牛羊衆多也。

【纂疏】陸氏曰:「古之視牛者以耳,《祭義》所謂『大夫袒而毛牛尚耳』。」

或降于阿,或飲于池叶唐何反,或寢或訛。爾牧來思,何河可反蓑素多反何笠音立[20],或負其餱音侯。三十維物叶微律反,爾牲則具叶居律反。

賦也。訛,動。何,揭也。蓑、笠,所以備雨。三十維物,齊其色而别之,凡為色三十也。○言牛羊無驚畏,而牧人持雨具,齎飲食,從其所適,以順其性。是以生養蕃息,至於其色無所不備,而於用無所不有也。

【纂疏】孔氏曰:「『三十維物』,謂青、黄、赤、白、黑毛色别異者各三十也。」○一說:濮氏曰:「一章總言牛羊之聚,知其多如此也。然牛羊性異,牧事亦殊。牧牛或自早至暮,牧羊則惟近晚一時。牧牛頗勞,牧羊甚逸。言牛則觀其在野,羊則觀其歸棧。牛羊前後互見,牧人亦前後互言。二章專說牧牛,實承上章,言牛而未及羊也。三章專說牧羊矣。」○愚謂羊統言「三百為群」,蓋以色純白,但以群計,不辨毛色。牛以「九十為犉」,便以色論矣。二章曰「三十維物」,則區别愈嚴。濮氏之說恐或然也。

爾牧來思,以薪以蒸之承反,以雌以雄叶于陵反。爾羊來思,矜矜兢兢,不騫不崩。麾之以肱,畢來既升。

賦也。粗曰薪,細曰蒸。雌、雄,禽獸也。矜矜兢兢,堅強也。騫,虧也。崩,羣疾也。肱,臂也。既,盡也。升,入牢也。○言牧人有餘力,則出取薪蒸,搏禽獸。其羊亦馴擾從人,不假箠楚,但以手麾之,使來則畢來,使升則既升也。

牧人乃夢:衆維魚矣,旐音兆維旟音餘矣。大人占之:衆維魚矣,實維豐年叶尼因反;旐維旟矣,室家溱溱側巾反。

賦也。占夢之說未詳。溱溱,衆也。或曰:衆,謂人也。旐,郊野所建,統人少。旟,州里所建,統人多。蓋人不如魚之多,旐所統不如旟所統之衆。故夢人乃是魚,則為豐年;旐乃是旟,則為人衆。

【纂疏】歐陽氏曰:「《周官·司常》:縣鄙建旐,州里建旟。」王氏曰:「『衆』言魚之多也。今農家以魚之多少占年之豐耗,是以夢魚之多則為年豐熟之祥。旐旟,田官所建。旐統人少,旟統人多。旐而又有旟,則聚者衆。夢旐旟之建,則為室家衆多之祥。」李氏曰:「此章言占夢之事,亦如《斯干》言占夢之事也。」嚴氏曰:「考牧之詩,亦當有頌禱之語以終之。宣王承饑饉離散之後,所願者年豐民庶,故就牧事設夢以頌禱耳。」

《無羊》四章,章八句。

節音截,下同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叶側銜反。憂心如惔徒藍反,不敢戲談。國既卒子律反斬叶側銜反,何用不監古銜反?

興也。節,高峻貌。巖巖,積石貌。赫赫,顯盛貌。師尹,大師尹氏也。大師,三公。尹氏,蓋吉甫之後。《春秋》書「尹氏卒」,公羊子以為譏世卿者,即此也。具,俱。瞻,視。惔,燔。卒,終。斬,絶。監,視也。○此詩家父所作,刺王用尹氏以致亂。言節彼南山,則維石巖巖矣;赫赫師尹,則民具爾瞻矣。而其所為不善,使人憂心如火燔灼,又畏其威而不敢言也。然則國既終斬絶矣,汝何用而不察哉?

【纂疏】嚴氏曰:「首章言師尹失民望。鎬京面對終南,故以所見起興。『不敢戲談』,懼其以疑似而加誹謗之罪。」

節彼南山,有實其猗於宜反,叶於何反。赫赫師尹,不平謂何?天方薦徂殿反瘥才何反,喪息浪反亂弘多。民言無嘉叶居何反,憯七感反莫懲嗟叶遭哥反。

興也。有實其猗,未詳其義。《傳》曰:「實,滿。猗,長也。」《箋》云:「猗,倚也。言草木滿其旁倚之畎谷也。」或以為草木之實猗猗然。皆不甚通。薦、荐通,重也。瘥,病。弘,大。憯,曾。懲,創也。○節彼南山,則有實其猗矣。赫赫師尹,而不平其心,則謂之何哉?蘇氏曰:「為政者不平其心,則下之榮瘁、勞佚,有大相絶者矣。是以神怒而重之以喪亂,人怨而謗讟其上。然尹氏曾不懲創咨嗟,求所以自改也。」

【纂疏】孔氏曰:「綠竹猗猗,是草木長茂之貌。」此章言幽王之亂,由於師尹之不平而已。

尹氏大音泰師,維周之氐丁禮反,叶都黎反。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婢尸反,俾民不迷。不弔昊天,不宜空我師叶霜夷反。

賦也。氐,本。均,平。維,持。毗,輔。弔,愍。空,窮。師,衆也。○言尹氏大師,維周之氐,而秉國之均,則是宜有以維持四方,毗輔天子,而使民不迷,乃其職也。今乃不平其心,而既不見愍弔於昊天矣,則不宜久在其位,使天降禍亂,而我衆并及空窮也。

【附錄】林武子說《節南山》詩。先生曰:「自古小人,其初只是他自竊國柄,少間又自不奈何,又引得别人來,一齊不好了。如尹氏太師,卻只是他一箇不好,少間到那『瑣瑣姻婭』處,是幾箇人不好了。」義剛。時舉說詩至「秉國之均」,先生曰:「均,本當從金,如所謂『泥之在鈞』者,不知鈞是何物。」時舉曰:「恐只是為瓦器者,所謂車盤是也。蓋運得愈急,則其成器愈快[21]。」先生曰:「『秉國之均』,只是此義,今《集傳》訓『平』者,此物亦惟平乃能運也。」

【纂疏】東萊呂氏曰:「『空我師』,如空其國、空其地之類。蓋曰人之類將滅矣。甚言之也。」嚴氏曰:「三章言太師重任,惟在均平。尹氏不平,不稱其任也。」

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叶斯人反。弗問弗仕鉏里反,下同,勿罔君子叶奬履反[22]。式夷式已,無小人殆叶養里反。瑣瑣素火反姻亞,則無膴音武仕。

賦也。仕,事。罔,欺也。君子,指王也。夷,平。已,止。殆,危也。瑣瑣,小貌。壻之父曰姻,兩壻相謂曰亞。膴,厚也。○言王委政於尹氏,尹氏又委政於姻亞之小人[23],而以其未嘗問、未嘗事者欺其君也。故戒之曰:汝之弗躬弗親,庶民已不信矣,其所弗問弗事,則豈可以罔君子哉?當平其心,視所任之人,有不當者則已之。無以小人之故,而至於危殆其國也。瑣瑣姻亞而必皆膴仕,則小人進矣。

【纂疏】王氏曰:「已,廢退也,孟子所謂『士師不能治事則已之』之已。」東萊呂氏曰:「『式夷式已,無小人殆』,謂尹氏所與圖事者也。『瑣瑣姻婭,則無膴仕』,謂尹氏以親暱而置之高位者也。」

昊天不傭敕龍反,降此鞠九六反訩音凶。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音戒,叶居例反,俾民心闋古穴反,叶胡桂反[24],君子如夷,惡鳥路反怒是違。

賦也。傭,均。鞠,窮。訩,亂。戾,乖。届,至。闋,息。違,遠也。○言昊天不均,而降此窮極之亂;昊天不順,而降此乖戾之變。然所以靖之者,亦在夫人而已,君子無所苟而用其至,則必躬必親,而民之亂心息矣;君子無所偏而平其心,則式夷式已,而民之惡怒遠矣。傷王與尹氏之不能也。夫為政不平以召禍亂者,人也。而詩人以為天實為之者,蓋無所歸咎而歸之天也。抑有以見君臣隱諱之義焉,有以見天人合一之理焉。後皆放此。

【纂疏】嚴氏謂:「五章言惟用君子可以已亂也。民罹師尹之禍[25],而歸之於天曰:降此鞠訩,得此大戾[26]。謂天生小人以禍天下也,所以救禍者,惟在用君子而已。君子若至,則民心自息矣。君子若平夷其心,則民心之惡怒皆遠矣。所患君子不至耳,至則所為必平夷。刺師尹不平也。」

不弔昊天叶鐵因反,亂靡有定叶唐丁反。式月斯生叶桑經反,俾民不寧。憂心如酲音呈,誰秉國成?不自為政叶諸盈反,卒勞百姓叶桑經反。

賦也。酒病曰酲。成,平。卒,終也。○蘇氏曰:「天不之恤,故亂未有所止,而禍患與歲月增長。君子憂之曰:誰秉國成者,乃不自為政,而以付之姻婭之小人,其卒使民為之受其勞弊以至此也。」

【纂疏】嚴氏曰:「六章憂亂也。」「『憂心如酲』,猶《黍離》言『中心如醉』。」○愚謂「秉國成」即上章「秉國均」同義,斥尹氏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