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论语·泰伯》。
[72]《论语·季氏》。
[73]《论语·八佾》。
[74]同上书。
[75]《张载集·朱轼康熙五十八年本张子全书序》,396页,北京,中华书局,1978。
[76]《淮南子·要略训》。
[77]《论语·阳货》。
[78]《论语·阳货》载:“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79]《论语·阳货》。
[80]《论语·季氏》。
[81]《论语·子路》。
[82]《仁学》。
[83]《春秋繁露·玉英》。
[84]《孟子·公孙丑下》。
[85]同上书。
[86]《荀子·王制》。
[87]《河南程氏遗书》卷四《游定夫所录》。
[88]《论语·学而》。
[89]《论语·子路》。
[90]《吕氏春秋·恃君》。
[91]同上书。
[92]《吕氏春秋·恃君》曰:“君道何如?利而物利章。”俞樾认为,“物”当为“勿”,古字“物”“勿”相通。陈奇遒认为,“章”通旃,而“旃之言焉也”,故“利而物利章”即“利而勿利焉”。
[93]《吕氏春秋·贵公》。
[94]《吕氏春秋·知度》。
[95]《吕氏春秋·贵当》。
[96]同上书。
[97]《吕氏春秋·勿躬》。
[98]《吕氏春秋·用民》。
[99]同上书。
[100]《吕氏春秋·贵公》。
[101]《吕氏春秋·去私》。
[102]《吕氏春秋·贵公》;
[103]同上书。
[104]《吕氏春秋·怀宠》。
[105]《吕氏春秋·爱类》。
[106]《吕氏春秋·长利》。
[107]《吕氏春秋·士节》。
[108]《吕氏春秋·务本》。
[109]《吕氏春秋·君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