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汉书·食货志》。
[33]《史记·平准书》。
[34]《汉书·董仲舒传》。
[35]参见《后汉书·陈蕃传》。
[36]《难自然好学论》。
[37]《声无哀乐论》。
[38]《与山巨源绝交书》。
[39]《难自然好学论》。
[40]《鲁迅全集》,第3卷,504页。
[41]《晋书·乐广传》。
[42]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43]《晋书·范宁传》。
[44]《晋经·总论》。
[45]《论语·泰伯》。
[46]《论语·微子》。
[47]《论语·泰伯》。
[48]《论语·先进》。
[49]《论语·卫灵公》。
[50]《论语·季氏》。
[51]同上书。
[52]同上书。
[53]《论语·泰伯》。
[54]《论语·泰伯》。
[55]《论语·公冶长》。
[56]《论语·学而》。
[57]《论语·里仁》。
[58]同上书。
[59]同上书。
[60]《论语·学而》。
[61]《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
[62]《论语·卫灵公》。
[63]《论语·里仁》。
[64]《论语·卫灵公》。
[65]同上书。
[66]《论语·里仁》。
[67]《论语·学而》。
[68]《论语·里仁》。
[69]《论语·泰伯》。
[70]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拙文:《民族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重建》,载《哲学研究》1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