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孟子·尽心下》。
[27]《孟子·离娄上》。
[28]《孟子·尽心下》。
[29]《孟子·离娄上》。
[30]《荀子·王霸》。
[31]《老子》第四十九章。
[32]《老子》第七十五章。
[33]《韩非子·用人》。
[34]《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35]《韩非子·六反》。
[36]《新书·大政上》。
[37]《资治通鉴》卷一九二。
[38]《西铭》。
[39]《惜时》。
[40]《二程文集》卷五。
[41]《粹言》卷二。
[42]《宋史·朱熹传》。
[43]《周易外传》卷二。
[44]《潜书·明鉴》。
[45]参见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118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46]《论语·季氏》。
[47]《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三。
[48]《管子·轻重》。
[49]《春秋繁露·度制》。
[50]《明史》卷二二六。
[51]《天朝田亩制度》。
[52]《新唐书·刘知己吴竞传》。
[53]参见李泽厚:《美的历程》,5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54]参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载《武汉大学学报》,1985(1)。
[55]《论语·卫灵公》。
[56]《论语·为政》。
[57]参见李宗桂:《孔子从道思想与传统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载《中国哲学史》,2000(2)。
[58]《老子》第七十八章。
[59]《老子》第五十九章。
[60]参见冯天瑜:《中国古代文化的类型》,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
[61]《鲁灵光殿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