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浅谈 > 4 无尽悲愿与严峻现实(第3页)

4 无尽悲愿与严峻现实(第3页)

[57]同上书,159页。

[58]唐君毅:《花果飘零与灵根自植》,载唐君毅:《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上),43页。

[59]参见李宗桂:《评唐君毅的文化精神价值论和文化重构观》,载《哲学研究》,1989(3)。

[60]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义》,22页。

[61]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491页。

[62]同上书,494页。

[63]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义》,155页。

[64]参见李宗桂:《现代新儒学思潮:由来、发展及思想特征》,载《人民日报》,1989-3-6。

[65]本文所谈的“当代新儒学”,实际上就是国内所谈的“现代新儒学”,没有本质区别。那种认为港台使用“当代新儒学”而大陆使用“现代新儒学”概念,是因为大陆学术界“别具深意”的说法,是不了解情况的一种误解。为了避免误解,故本文使用“当代新儒学”的概念。参见李宗桂:《“现代新儒家”辨义》,载李宗桂:《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347~355页;李宗桂:《现代新儒学思潮:由来、发展及思想特征》,载《人民日报》,1989-3-6。

[66]该文全名是:《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1958年元旦在香港《民主评论》和台湾《再生》杂志同时发表。

[67]李明辉:《中国大陆有关当代新儒学的研究:背景、成果与评价》,载李明辉:《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175~192页,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4。另请参见方克立:《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自我回省——敬答诸位批评者》,载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192~209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1997。

[68]杨祖汉:《论余英时对新儒家的批评》《牟宗三先生对儒学的诠释——回应杨泽波的评议》《儒家形上学与意志自由——与冯耀明先生商榷》,载杨祖汉:《当代儒学思辨录》,1~32、33~62、81~106页,台北,鹅湖出版社,1998。

[69]林安梧:《牟宗三先生之后:“护教的新儒学”与“批判的新儒学”》,载林安梧:《儒学革命论》第二章,29~38页,台北,学生书局,1998。读者还可参见该书“序言”。

[70]1998年9月上旬在山东济南参加“第五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时的发言。

[71]详见方克立:《略论现代新儒家之得失》《第三代新儒家掠影》《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自我回省——敬答诸位批评者》《现代新儒学的意识形态特征》《评大陆新儒家推出的两本书》《评大陆新儒家“复学儒学”的纲领》,载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46~53、54~63、192~209、210~222、401~419、420~442页。

[72]郑家栋:《新儒学:一个走向消解的群体》,载郑家栋:《断裂中的传统——信念与理性之间》,121~133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3]李宗桂:《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第五章第三节(“复兴儒学的悲声”),259~299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现代新儒学思潮:由来、发展及思想特征》,载《人民日报》,1989-3-6;《评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说》,载李宗桂:《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363~375页。

[74]刘启良:《新儒学批判》,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75]冯耀明:《本质主义与儒家传统》,载《鹅湖学志》,1996(6)。

[76]翟志成:《当代新儒学史论》,台北,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3。

[77]参见李宗桂:《儒学的现代化与边缘化》,载《传统儒学、现代儒学与中国现代化》,85~92页,香港,新亚研究所,2002。

[78]《新学伪经考》由北京中华书局于1953年3月出版,到1988年,已经是第3次印刷;《孔子改制考》也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首版是1958年9月,到1988年,也已第2次印刷。《春秋董氏学》则迟至1990年7月才出版,与前两书的出版整整隔了三个年代。

[79]台湾学者丁亚杰先生在其《清末民初公羊学研究——皮锡瑞、廖平、康有为》一书中认为,康有为《春秋》学架构由《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构成,这个架构的核心是孔子。详见该书第144页,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2。

[80]康有为:《春秋董氏学》自序,楼宇烈整理,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90。

[81]不包括《春秋微言大义卷六下》“夷狄”细目下,康有为弟子徐勤所写的17条按语。

[82]康有为:《春秋董氏学》,楼宇烈整理,1页。

[83]同上书,2页。

[84]同上书,2页。

[85]康有为:《春秋董氏学》,楼宇烈整理,1页。

[86]同上书,26页。

[87]同上书,40页。

[88]康有为:《春秋董氏学》,楼宇烈整理,123页。

[89]康有为:《春秋董氏学》,楼宇烈整理,208页。

[90]同上书,209页。

[91]《康南海自编年谱(外二种)》,楼宇烈整理,25页,北京,中华书局,199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