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危机思想 > 五 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双重职能(第2页)

五 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双重职能(第2页)

[16]《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31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17]《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269页。

[18][俄]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196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19]《斯大林选集》下卷,4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0][德]黑格尔:《历史哲学》,54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

[21][德]黑格尔:《小逻辑》,3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2][德]黑格尔:《历史哲学》,46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

[23][德]黑格尔:《小逻辑》,30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4][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6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5]张文杰等编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159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26][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3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1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9][英]木尔兹:《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第9册,144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30][美]伊格尔斯、帕克编撰:《历史研究国际手册》,英文版,18—19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2、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4]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16—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5][匈]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英文版,7页。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9][美]伊格尔斯、帕克编撰:《历史研究国际手册》,英文版,22页。

[40][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30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1]转引自[苏]柯普宁:《作为认识论和逻辑的辩证法》,54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42]伊格尔斯把柯林武德主张的“设身处地的领悟方法”和亨佩尔主张的以“普遍规律假设”进行归纳推理的方法分别称为“悟释式”和“法则式”的方法(参见[美]伊格尔斯:《欧洲史学的新方向》,英文版,33页)。现代著名史学家福格尔和埃尔顿一致认为,二者的分歧首先是对历史本身的看法不同(参见[美]福格尔、埃尔顿:《两种史学观》,英文版,18页)。

[43]马克思:《资本论》(根据作者修订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译),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