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粉琉璃什么意思 > 合作邀约(第2页)

合作邀约(第2页)

就在这时,顾允执的加密电脑再次收到提示。这次是顾允宁。

“二哥!有重大发现!”她的声音带着压低的兴奋和紧张,“我顺着之前直播那几个追踪者的线,摸到了他们一个中转服务器,在里面找到了些残片数据……他们好像在计划一次大规模的‘能量牵引’实验,坐标指向……西部,昆仑山脉区域!时间不确定,但模型预测就在近期!”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那个神秘的万山之祖。

“博士”的邀约,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昆仑之行,已不再是探寻真相,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阻止更大灾难的生死竞赛。

返回酒店的车上,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车窗外的上海霓虹闪烁,勾勒出一座繁华的不夜城,而车内两人却仿佛刚从某个冰冷的异度空间逃离。

沈知遥靠在真皮座椅上,闭着眼,左手无意识地按在胸口,仿佛还能感受到实验室里那股混乱、痛苦的能量残留,以及下层空间中那些扭曲生命气息带来的寒意。“他在饲养它们……”她声音微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像饲养一群……野兽。那个年轻人……他根本没想救他,他只是在观察‘畸变’的过程。”

顾允执没有立刻回应,他正快速操作着随身终端,将刚才在实验室内部通过眼镜隐秘捕捉到的能量频谱、结构布局等碎片化信息进行加密上传,同时抹除一切可能被反向追踪的痕迹。他的动作精准、迅捷,如同最精密的仪器。

“博士的目的很明确。”处理完数据,顾允执才开口,声音低沉而冷静,“他掌握的技术,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并利用‘蚀刻碎片’的能量,甚至尝试人工引导‘畸变’。但他缺乏更高级的‘钥匙’——也就是对完整‘锚点’的理解和控制,以及对‘墟海’本质的认知。我们,尤其是你,”他看向沈知遥,“拥有他所急需的、无法复制的感知能力和血脉联系。”

他调出全球地图,将昆仑山脉的区域高亮标记。“他透露对‘昆仑之眼’的野心,既是示威,也是试探。他想看看我们对‘初始锚点’了解多少。允宁截获的信息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的‘能量牵引’实验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假设,‘博士’在昆仑早有布局,甚至可能已经找到了大致方位。”

“那我们……”沈知遥睁开眼,眼中已恢复了清明与坚定,“没有退路了,是吗?”

“不是没有退路,而是必须抢在他前面。”顾允执纠正道,眼神锐利,“‘昆仑之眼’若是落入他手,后果不堪设想。那将不是简单的维度侵蚀,而是可能被他以科技手段强行撬动,引发的连锁反应足以撕裂现有的现实结构。”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更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陈暮和‘异调办’受限于规则和体制,无法主动出击,只能被动防御和有限的合作。而‘博士’和他的‘潘多拉’,毫无底线。与他们周旋,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官方的力量。”

“我们需要自己的计划。”沈知遥领会了他的意思。

“没错。”顾允执点头,“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划。”

他迅速拟定了一个行动框架:

1。明线(对‘异调办’):立即向陈暮汇报与“博士”接触的全部经过,重点强调“潘多拉”在昆仑的动向和其技术的危险性,以此争取官方的最大支持,包括情报、装备和远程策应。利用官方渠道,以“科考”或“文化探寻”的名义,组织一支表面上的队伍前往昆仑。

2。暗线(自身行动):这支官方队伍将作为吸引注意力的“明子”。而他们两人,则需要寻找机会,利用沈知遥对“锚点”的独特感应,以及顾允执的策划能力,在官方行动的掩护下,提前或秘密潜入核心区域。

3。外围策应(顾允宁):充分发挥顾允宁在网络和技术上的特长,让她继续监控“潘多拉”的通讯和数据流动,同时负责制造信息迷雾,干扰对方的判断,并在必要时,为他们提供紧急的信息支援。

“这个计划很冒险。”沈知遥指出,“一旦被陈暮察觉我们意图脱离主力单独行动,可能会失去官方的信任和支持。”

“风险与收益并存。”顾允执沉声道,“陈暮是聪明人,他或许会默许,只要最终结果有利于维护稳定。而且,我们并非要完全脱离,只是保持行动上的弹性和主动权。关键在于,”他目光深邃地看向沈知遥,“你需要尽快更深入地掌握你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在远距离、复杂环境下对‘锚点’的定位能力。而我,需要尽快适应并掌握在‘逻辑’失效环境下的决策模式。”

他指的是在上海石室中,那种摒弃纯粹理性、依靠直觉与感知的认知方式。昆仑的环境只会更加诡谲莫测。

沈知遥郑重地点了点头,她能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她摊开左手,凝视着那枚琉璃烙印,尝试着更细致地去感受其中蕴含的、与遥远昆仑深处那未知存在的一丝微弱联系。

就在这时,顾允执的通讯器再次震动,是陈暮。

“情况我已初步了解。”陈暮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但语速稍快,“‘博士’的邀约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他们的研究进入了关键阶段,急需突破。你们提供的情报非常重要。总部已经批准,立即启动‘昆仑勘探计划’。七十二小时内,先遣队会集结完毕。”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次行动,我将亲自协调。你们做好准备,这一次,我们面对的可能是‘潘多拉’的核心力量。”

通讯结束。

顾允执与沈知遥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陈暮亲自协调,意味着官方也意识到了事态的极端严重性。

“七十二小时……”顾允执低语,“时间比预想的更紧。”

车辆缓缓驶入酒店地下车库。在下车前,沈知遥忽然轻轻拉住了顾允执的衣袖。

“允执,”她看着他,眼神清澈而坚定,“无论前路如何,我们一起面对。”

顾允执微微一怔,随即,他脸上那层冰冷的锐利似乎融化了一丝。他反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腕,掌心烙印相贴,传来一种奇异的、令人安心的稳定感。

“嗯。”他应道,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短暂的温情很快被紧迫的现实冲散。回到套房,两人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之中。顾允执开始疯狂地调取、分析所有关于昆仑山脉的地理、气候、历史传说以及已知的异常报告数据,试图构建一个尽可能详尽的环境模型。

沈知遥则将自己沉浸在沈家那些关于“昆仑之眼”的残破古籍记载中,同时不断尝试与掌心的烙印深度沟通,引导着那股微弱但清晰的呼唤,锻炼着自己的精神感知力。她能感觉到,那呼唤似乎比之前更清晰了一丝,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迫切。

窗外,东方既白。新的一天来临,而一场关乎现实命运的远征,即将在沉默而高效的准备中,拉开序幕。通往昆仑的迷雾之途,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也孕育着最终的答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