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华史学丛书精选 > 三闳中肆外与史笔飞动(第2页)

三闳中肆外与史笔飞动(第2页)

[21]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史德》,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06~207页。

[22]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二《刘子玄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73页。

[23]章学诚:《章氏遗书》卷九《家书二》,《章学诚遗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92页。

[24]章学诚:《章氏遗书外编》卷十六《和州志一·志隅自序》,《章学诚遗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552页。

[25]《左传·宣公二年》,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663页。

[26]刘知幾:《史通》卷四《序例》,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81页。

[27]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96页。

[28]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宋书》卷六十九《范晔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830页。

[29]刘知幾:《史通》卷十《自叙》,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71页。

[30]刘知幾:《史通》卷七《鉴识》,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9页。

[31]刘知幾:《史通》卷十《辨职》,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64页。

[32]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九《春秋·总论》,第117页。参见卷十《左传一》“杜预序”、“僖公”、“宣公”,卷十一《左传二》“总论”、“襄公二”等条。

[33]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十九《史记一·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66页。

[34]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十九《史记一·本纪》、卷三十六《隋书一·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66、533页。

[35]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二十三《汉书三·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33页。

[36]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三十八《唐书一·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59页。

[37]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三十九《唐书二·表》,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76页。

[38]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二十一《汉书一·表》,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04页。

[39]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二十《史记二·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96页。

[40]参见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释通》,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45~351页。

[41]《左传·宣公二年》,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663页。

[42]参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099页。

[43]刘勰:《文心雕龙》第十六《史传》,周振甫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72页。

[44]令狐德棻等:《周书》卷三十八《柳虬传》,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681页。

[45]王溥:《唐会要》卷六十四《史馆下·史馆杂录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306页。

[46]刘知幾:《史通》卷七《直书》,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79页。

[47]刘知幾:《史通》卷七《曲笔》,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5页。

[48]刘知幾:《史通》卷二十《忤时》,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56页。

[49]韩愈:《韩昌黎全集》外集卷二《答刘秀才论史书》,上海:世界书局,1935年,第486页。

[50]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三十一《与韩愈论史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99页。

[51]刘知幾:《史通》卷七《直书》,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0页。

[52]《论语》第三《八佾》,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6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