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总,请稍等。”
发言的是陈董,一位跟随林瀚多年的元老,发际线后移的额头下,一双眼睛精明的闪烁着。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点着面前的资料。
“你刚才提到的,关于‘晨曦科技’核心算法在金融风控领域的应用前景,我很感兴趣。不过,”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刻意营造的困惑,“据我所知,这套算法的基础架构,似乎借鉴了五年前北美‘洞察’公司那个最终失败了的‘先知’项目的部分开源代码?你能详细解释一下,我们如何能避免重蹈‘先知’项目因为数据偏见和模型漏洞而导致重大误判的覆辙吗?毕竟,当年那个项目的技术细节,可是相当……晦涩。”
问题如同一条冰冷的毒蛇,骤然蹿出,直击要害。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未曦身上。
陈董提到的“先知”项目,是AI领域一个几乎被遗忘的、技术性极强的失败案例,其细节早已淹没在浩如烟海的IT发展史中,远远超出了一个CEO常规需要掌握的知识范畴。这显然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发难。
林未曦握着激光笔的指尖微微收紧。她大脑飞速运转,试图从记忆碎片中搜寻关于“先知”项目的只言片语,但一无所获。她对这项并购的战略意义、市场前景、财务模型了如指掌,却无法深入到如此古老且偏门的技术细节。
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如同细小的冰裂,在她完美无瑕的面具下蔓延开。她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颊在微微发烫,那些投向她的目光,从最初的认可,逐渐掺杂了审视、怀疑,甚至是一丝看好戏的玩味。
时间一秒秒流逝,沉默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快要将她淹没。她甚至能听到自己有些失序的心跳声。
就在她几乎要硬着头皮,准备用一些模糊的战略性话语试图搪塞过去时——
一个慵懒而清晰的声音,从长桌末尾,靠近门口的位置传来。
“陈董对过去的失败案例,倒是如数家珍。”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是林未晞。
她不知何时来的,似乎只是旁听,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此刻,她姿态闲适地靠在高背椅里,一只手随意地把玩着面前那杯早已凉透的咖啡杯耳,指尖白皙修长。她没有看任何人,目光落在杯中那深褐色的液体上,仿佛只是在自言自语。
但她的声音,却具有一种奇特的穿透力,瞬间打破了会议室里凝滞的气氛。
她抬起眼,目光平静地迎向陈董变得有些愕然的视线,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近乎礼貌的弧度。
“‘先知’项目的核心问题,在于其过度依赖当时有缺陷的社交图谱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导致了‘信息茧房’效应下的系统性偏差。而‘晨曦’的算法,”她语气平稳,如同在陈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虽然借鉴了其早期的框架思路,但早已在其基础上,引入了多模态数据融合和动态权重调整机制。简单来说,‘先知’是死胡同,而‘晨曦’,是在死胡同的墙上开了扇窗,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景。”
她顿了顿,拿起咖啡杯,轻轻抿了一口那早已冰凉的液体,动作优雅而从容,仿佛品尝的是什么琼浆玉液。然后,她放下杯子,发出清脆的一声轻响。
“至于数据偏见和模型漏洞,”她终于将目光转向主位上面色紧绷的林未曦,眼神交汇的瞬间,林未曦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这恰恰是林总整合方案里,第三部分第七点着重强调的,需要引入第三方伦理委员会和持续审计机制来解决的核心风险点之一。陈董可能是……看得不够仔细?”
她的话,如同四两拨千斤。不仅精准解答了刁难,轻描淡写地指出了对方提问的局限,更巧妙地将话题引回了林未曦早已准备完善的方案本身,无形中为她搭建了一个台阶。
陈董的脸色一阵青白,张了张嘴,似乎想反驳什么,但在林未晞那平静却带着无形压力的目光下,最终还是悻悻地靠回了椅背,含糊地应了一句:“……原来如此。”
会议得以继续进行。
林未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将后续的陈述完成。但她的余光,却不受控制地,一次次瞟向那个角落。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场。林未曦站在原地,整理着文件,内心挣扎了片刻,最终还是走向了正准备离开的林未晞。
“刚才……谢谢你。”她低声说道,语气有些复杂。道谢的同时,也带着一丝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不甘。
林未晞停下脚步,侧头看她。日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她深邃的眼底投下斑驳的光影。她的目光在林未曦依旧有些泛红的耳根上停留了一瞬,随即移开,语气依旧是那种淡淡的、听不出情绪的样子:
“看不惯欺负小孩的。”
一句话,让林未曦瞬间有些气结,那点感激之情顿时消散大半。她刚想反驳自己不是小孩
却见林未晞目光扫过她手边那杯同样一口未动、早已凉透的咖啡,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补充道:
“咖啡凉了,伤胃。”
说完,她不再停留,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林未曦怔在原地,低头看着自己那杯冰冷的咖啡,又抬头看向那个消失在门口的背影。
“看不惯欺负小孩的。”
“咖啡凉了,伤胃。”
这两句风格迥异的话,在她脑海里反复回响。一句是带着护短意味的解围,一句是……生硬别扭的关心?
她端起那杯凉透的咖啡,指尖传来冰冷的触感,但心口某个地方,却仿佛被什么东西,极轻地烫了一下。
冰层,似乎裂开了一道微不可察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