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经济参考报,http:jjhua。gnyw2010-0512t_220963。htm。
[38]荆敏。建设大连北方航运中心[J]。东北亚论坛,2001,(2):80-81。
[39]康秀华。资源型城市“盘锦”发展对策[J]。沿海城市,2006,(2):103-106。
[40]李诚固。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机制与结构转换研究[J]。地理科学,1996,16(2):106-114。
[41]李海明,方天堃。辽西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式选择[J]。农业经济,2005,(10):22-23。
[42]李焕。卧龙湖湿地干涸原因的剖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9,35(1):67-68。
[43]李靖宇,韩青。正确认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价值[N]。科技时报,2010-04-13。
[44]李胜贤,曹敏建,于海秋,等。铁岭市绿色农业发展途径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4(2):93-95。
[45]李铁立,袁晓勐。辽宁省边境地区与朝鲜经济贸易合作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4,13(2):27-30。
[46]李向平,王希文,陈萍。通向复兴之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7]李智军,潘忠颖。沈阳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向国际化迈进[N]。中国高新技术导报,2009-3-9(A19)。
[48]连尚。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正在加速[J]。中国商贸,2010,(2):67。
[49]梁启东。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战略定位、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辑刊,2008,(6):119-122。
[50]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晋升国家级科技产业基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2-8(A1)。
[51]辽宁本溪地质公园。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view1042013。htm。
[52]辽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lndp。gov。。
[53]辽宁国土规划总项目组。区域(辽宁)国土规划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54]辽宁人民政府网,http:。ln。gov。。
[55]辽宁省交通厅。2007年度辽宁省交通经济运行分析[R]。2008。
[56]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研究——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中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16):2-13。
[57]辽宁振兴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辽宁省振兴老工业基地2008年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58]辽宁振兴网,http:。lnzxb。gov。。
[59]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商贸流通业合作协议。沈阳经济区网,http:。ln。gov。qmzxsenyangxgzc200808t20080825_258828。html
[60]林森。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协同发展的路径分析——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09,(10):119-123。
[61]凌铁。铁岭一座生产快乐的城市[J]。今日辽宁,2009,(4):50-53。
[62]刘新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建议[J]。国土资源,2009,(10):44-48。
[63]刘兴双等。辽宁省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2002,(6):20-24。
[64]吕殿录,江厚。气候变暖与铁岭农业生态环境[J]。环境科技(辽宁),1991,11(1):47-50。
[65]孟雷。辽宁西部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J]。商业经济,2010,(3):18-20。
[66]孟令久,高岩,赵庆。铁岭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浅析[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4):36-37。
[67]苗淼。国内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9,(8):111-113。
[68]戚馨,韩增林。大连港与营口港集装箱运输竞争力比较分析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2):79-84。
[69]乔玲。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农业经济,2006,(3):37。
[70]曲丽梅,丛丕福。营口市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2):199-201。
[71]沈铁工业走廊,http:。stgyzl。gov。。
[72]沈铁工业走廊,http:。stgyzl。gov。en。asp?menu_ID=25。
[73]沈阳经济区金融市场一体化。新浪地产网,http:news。dia。。sy20100408144161。html。
[74]沈阳经济区网,http:。syma。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