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经济格局
一、经济概况
辽宁省2008年生产总值13461。6×108元,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8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增速高于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连续第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0×108元,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1位,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512。1×108元,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7位,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4647。5×108元,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9位,增长12。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7%、55。8%和34。5%。人均生产总值31258元,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9位,比上年增长13。8%。
2008年,14个省辖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大连市和沈阳市在全省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都为3800×108元以上,沈阳为3860。5×108元,大连为3858。3×108元;其次是鞍山市,超过了1600×108元;其他各省辖市均低于710×108元,阜新市最低,为233。9×108元(图3-1)。
图3-12008年辽宁省14个省辖市各项生产总值比较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008年,14个省辖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大连市、沈阳市、盘锦市、鞍山市均超过4×104元。其中大连市最高,为6。3×104元;其次是沈阳市,为5。4×104元;盘锦市5。1×104元,鞍山市4。5×104元。阜新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均低于2×104元,其中阜新市最低,为1。2×104元(图3-2)。
图3-22008年辽宁省14个省辖市人均生产总值比较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二、农业
(一)农业总体状况
1。农村经济
2008年辽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5。9×10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林业增加值40。7×108元,增长6。3%;牧业增加值428。4×108元,增长7。9%;渔业增加值247。3×108元,增长9。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9。7×108元,增长7。6%。
(1)农业生产
200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51。2×103hm2,粮食产量1860×104t,比上年增产25×104t,连续五年稳定在1700×104t以上。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76。0×104t、230×104t和114。1×104t,分别增长8。0%、12。7%和8。8%;水产品产量494。9×104t,增长8。9%。2008年人工造林面积220。1×103hm2。
(2)县域经济
全省已建和在建工业聚集区288个,其中产值超10×108元的82个,超20×108元的48个,50×108元的11个,入园企业19621家。2008年44个县(市)生产总值达到4114×108元,增长18。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8。4×108元,增长38%。
(3)农业基础设施
农村水、路、电、气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能直接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辽宁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133×104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网完善工程、县域电网改造工程改善了县域用电紧张的状况。农村公路网路基改造和黑色路面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104户。
2。农作物播种面积
2008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46。4×103hm2,比上年增长6。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35。9×103hm2,占播种面积比重的76。9%;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0。5×103hm2,占播种面积比重的23。1%。在粮食作物中,稻谷播种面积658。7×103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的21。7%;玉米播种面积1884。9×103hm2,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的62。1%。在非粮食作物中,蔬菜面积388。7×103hm2,约占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的42。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82。4×103hm2,占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的31。0%。
2008年,总播种面积最多的是沈阳市,608。8×103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9。7×103hm2;其次是铁岭市,515。3×103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4。9×103hm2;锦州市和朝阳市都超过了400×103hm2,锦州市为423。5×103hm2,其中朝阳市为406。4×103hm2(图3-3)。
图3-32008年辽宁省14个省辖市播种面积比较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农林牧渔业生产
2008年,辽宁省粮食总产量1860。3×104t,比上年增产25×104t。其中水稻产量505。6×104t,约占比重27。2%;玉米产量1189。0×104t,所占比重63。9%。蔬菜产量2438。3×104t;水果产量591。6×104t,增长11%。肉类总产量376。0×104t,比上年增长8%。其中,猪肉产量204。2×104t,增长6。9%;牛肉产量40。5×104t,增长6%;羊肉产量7。8×104t,增长11。4%;禽肉产量116。3×104t,增长10。3%。牛奶产量114。1×104t,比上年增长8。8%;禽蛋产量230×104t,增长12。7%。水产品产量494。9×104t,比上年增长8。9%。其中,淡水产品产量83。3×104t,增长13。8%;海洋捕捞147。8×104t,下降0。9%;海水养殖263。8×104t,增长13。6%。
2008年,辽宁省粮食产量最多的省辖市是沈阳市和铁岭市,分别是358。7×104t和361。5×104t。棉花产量最多的是朝阳市,为1085t;其次是沈阳市,为958t;其他市产量比较少,抚顺、本溪、丹东、盘锦、铁岭市没有种植棉花。肉类产量较高的是沈阳、大连、锦州、铁岭,分别为71。5×104t、52。7×104t、48。7×104t、47。4×104t。奶类产量最高的是沈阳市,为33。3×104t。水产品生产集中于沿海各市和沈阳市,其中大连市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表3。1)。
表3。12008年辽宁省14个省辖市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比较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4。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建设
2008年辽宁省主要良种覆盖率达到96。4%,建立大田作物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22。2×103hm2,建立了42个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133。3×103hm2,化肥施用量(折纯)128。8×104t,推广水稻无纺布育苗技术305。3×103hm2。建立省级以上保护性耕作示范区48个,核心示范面积133。3×103hm2。
5。农业机械化程度
2008年年末,辽宁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渔船)2042。7×104kW,比上年年末增长5。2%。耕、播、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52。5%,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二)粮食作物
辽宁省粮食作物主要是大秋作物,品种主要有玉米、水稻、高粱、谷子和大豆;夏粮作物主要是小麦和土豆,但产量不足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新中国成立以后,辽宁粮食作物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高产作物水稻、玉米比重增大,传统主导作物高粱和谷子急剧减少;大豆比重稳定。粮食作物构成的变化,集中反映了农业资源利用趋向合理,因地制宜和扬长避短。
1。辽宁省粮食作物生产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