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 第四节 新实用主义社会科学哲学及其发展趋势(第2页)

第四节 新实用主义社会科学哲学及其发展趋势(第2页)

[15]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16]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17]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

[18]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19][美]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唐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81页。

[20][美]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唐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页。

[21]涂纪亮:《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及其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6页。

[22]涂纪亮:《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及其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9页。

[23]涂纪亮:《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及其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1页。

[24]RobertBraivesmatism:Classit,andporary,HarvardUyPress,2010,p。63。

[25]PhilipFaulkner,SomeProblemswiththeoftheHumainCriticalRealism,CambridgeJournalofEics,2002(26),p。3。

[26]PatrickBaert,PhilosophyoftheSoces:Tmatism,PolityPress,2005,p。36。

[27]涂纪亮编:《皮尔斯文选》,涂纪亮,周兆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0页。(注:此处“皮尔斯”同行文中的“皮尔士”所指为同一人,只是译法不同,后同。)

[28]涂纪亮编:《皮尔斯文选》,涂纪亮,周兆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81~82页。

[29][美]威廉·詹姆斯:《彻底的经验主义》,庞景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30]万俊人,陈亚军编选:《詹姆斯集——为实用主义辩护》,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版,第403页。

[31]万俊人,陈亚军编选:《詹姆斯集——为实用主义辩护》,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版,第403页。

[32]涂纪亮编:《杜威文选》,涂纪亮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页。

[33]涂纪亮编:《杜威文选》,涂纪亮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34]涂纪亮编:《杜威文选》,涂纪亮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2页。

[35][美]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陈启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36][美]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陈启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37][美]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陈启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38][美]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陈启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39]TheodorAdorureIedEssaysonMassCulture,Routledge,1992,p。2。

[40]TheodorAdorureIedEssaysonMassCulture,Routledge,1992,p。2。

[41]TheodorAdorureIedEssaysonMassCulture,Routledge,1992,p。4。

[42]StepherodutoHegel:Freedom,TruthandHistory,BlackwellPublishers,2005,p。6。

[43][美]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

[44][美]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45][美]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46]WilliamSewell,LogicsofHistory:SocialTheoryandSosformatioyofChicagoPress,2005,p56。

[47]陈嘉映:《语言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48]Dah,Frege’sLogic,HarvardUyPress,2005,p。15。

[49]Dah,Frege’sLogic,HarvardUyPress,2005,p。31。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