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才按照规程,低沉地开口:“警察临检,请熄火,出示您的驾驶证、行驶证。”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压迫感,眼神锐利地锁定着“嫌疑人”,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那一刻,他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少年,而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
教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配合地完成了演示。课后,教官特意留下江游,两人低声交谈了几句。
洛雨在一旁看着,心里那种复杂的感觉又涌了上来。她不得不承认,江游在专业上确实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和冷静。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要努力超越他的念头。
机会很快来了。班级进行第一次小组对抗演练,模拟街区搜索与抓捕。洛雨和江游恰好分在了对抗组。洛雨带领防守方,负责隐蔽和保护“目标”;江游带领进攻方,负责在限定时间内找出并“抓捕”。
演练开始,洛雨利用对模拟街区的熟悉,巧妙地布置了防线和疑阵,她自信自己的安排足够缜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进攻方似乎毫无头绪。
就在洛雨以为胜券在握时,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江游冷静的声音:“A区三楼第二个窗口,花盆位置移动了五厘米。B区巷口垃圾桶,新增的脚印深度与防守方鞋底花纹吻合。目标转移路线,大概率经由地下管道,出口在C区广场东侧下水道盖。”
他的语速平稳,却像一颗颗精准的子弹,击穿了洛雨自以为完美的布置。他不仅发现了那些微小的、连她自己都没太在意的细节破绽,甚至准确预判了她的最终转移路线!
当江游带着进攻方队员,如同神兵天降般出现在C区广场,将正准备转移的“目标”堵个正着时,洛雨看着他那张在战术头盔下依旧没什么表情的脸,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挫败感,以及一种被完全看透的无力。
演练结束,双方列队讲评。教官着重表扬了江游细致的观察力和精准的逻辑推理。江游只是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反应。
解散后,洛雨心情低落地整理着装备。江游走到她身边,递过来一瓶水。
洛雨愣了一下,没有接。
江游的手也没有收回,只是看着她,忽然说:“你的布防思路很清晰,疑阵也设得不错。”
洛雨抬眼看他,有些意外他会这么说。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她因演练而沾了些灰尘的脸上,“你太想‘完美’复刻教案上的范例,忽略了环境本身的动态变化。那片街区早上刚洒过水,有些痕迹会被强化,有些会被掩盖。还有,你选择地下管道转移是对的,但忽略了管道入口附近新留下的车辙印,那说明可能有无关车辆近期停靠过,增加了暴露风险。”
他的分析冷静而客观,没有任何嘲讽的意味,更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可这事实,却让洛雨的脸颊微微发烫。她确实只专注于执行自己的计划,没有像他那样,将周围一切细微的动态都纳入观察和计算的范畴。
“观察,不仅要看‘有什么’,还要想‘为什么有’,以及‘可能带来什么’。”江游说完,将矿泉水轻轻放在她旁边的装备箱上,转身离开了。
洛雨看着那瓶水,又看看他离开的背影,心里的挫败感奇异地慢慢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以及更加旺盛的斗志。她拿起那瓶水,拧开,喝了一大口。微凉的水滑过喉咙,让她冷静下来。
她明白了,江游的强大,不在于他有多“天才”,而在于他那近乎变态的观察力和时刻保持的、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警惕性。这是一种她需要学习和追赶的能力。
从那天起,洛雨训练得更加拼命。她开始有意识地模仿江游,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动作,而是更加注重观察细节,思考背后的逻辑。跑障碍时,她会留意每个着力点的摩擦系数;练习射击时,她会记录不同光线、风速对弹道的影响;甚至在日常走路时,她也会下意识地观察路人的神态、衣着和可能的职业。
她也不再刻意回避江游。有时在图书馆遇到,她会看到他不是在啃厚厚的专业书籍,就是在看一些看似无关的,比如建筑结构、心理学微表情甚至地方民俗的杂书。他的那个小本子,似乎永远带在身上,上面不再是简单的哈巴狗或Q版人物,偶尔洛雨瞥见,上面画满了各种复杂的符号、结构图,或者是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串联。
他们之间依旧没有过多的交流,但一种奇妙的竞争与默契,在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学习中悄然滋生。格斗对练时,他们会是彼此最难缠的对手,招式凌厉,毫不留情;小组合作时,他们又能成为互补的搭档,一个心思缜密、执行果断,一个观察入微、善于破局。
时光在嘹亮的军号声、汗水的咸涩、书本的墨香中悄然流逝。秋去冬来,警校的梧桐树落光了叶子,只剩下遒劲的枝干指向天空,像极了他们日益坚毅的骨骼。
在一个飘着细雪的下午,缉毒专业进行了一次综合模拟考核。模拟场景是一个废弃的工厂区,学员们需要分组协作,找到隐藏的“毒品”并逮捕“嫌疑人”。这次,洛雨和江游被分在了同一组。
工厂区内环境复杂,线索真假难辨。小组一度陷入僵局。洛雨根据现场留下的痕迹,判断“嫌疑人”可能藏匿在西南角的仓库。但江游却蹲在地上,用手指捻起一点几乎看不见的彩色粉末,又在空气中嗅了嗅。
“不对,”他站起身,眼神锐利,“这是工业染料,附近有印刷作坊废弃的原料。嫌疑人有反侦察意识,可能在误导我们。真正的交易点,应该在东北角那个通风良好的旧车间,那里靠近铁路,便于紧急撤离,而且……”他指了指远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有新的鸟类惊飞痕迹,时间不久。”
他的判断大胆而颠覆。小组其他成员有些犹豫,看向作为组长的洛雨。
洛雨看着江游那双沉静却笃定的眼睛,又迅速回想了一遍自己发现的线索,确实存在一些解释不通的疑点。电光火石间,她做出了决定。
“听江游的,目标东北角旧车间!行动!”
事实证明,江游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成功在旧车间拦截了“交易”,并凭借默契的配合,制服了负隅顽抗的“嫌疑人”。考核结束,他们小组获得了最高评价。
从模拟场出来,细雪依旧纷纷扬扬。汗水混着雪水浸湿了作训服,贴在身上冰凉,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红光。
江游和洛雨落在队伍最后。周围是同学们兴奋的讨论声和踩在雪地上的咯吱声。
“刚才,谢谢你的信任。”江游忽然开口,声音在雪天里显得格外清晰。
洛雨转过头,看到他侧脸上沾了点雪花,很快融化成细小的水珠。她笑了笑,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氤氲开:“是你判断得对。”
江游也微微勾了下嘴角,那弧度很浅,转瞬即逝,却像投入冰湖的一颗石子,在他向来平静的脸上漾开了一圈真实的涟漪。他从作训服口袋里掏出那个熟悉的小本子,快速翻到一页,撕下来,递给洛雨。
洛雨接过,借着路灯昏黄的光线看去。纸上画的不是场景复盘,也不是结构分析,而是一个简单的速写:一个女学员,戴着警帽,眼神专注而坚定,正伸出手,指向风雪弥漫的前方。线条简洁,却生动地捕捉到了她刚才下令行动时的那股决断力。
雪花落在纸面上,晕开一点点湿润的痕迹。
洛雨捏着那张纸,看着身边这个并肩作战的同伴,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有并肩作战的信任,有棋逢对手的欣赏,或许,还有一些在严苛训练和共同理想下悄然滋生的、更为复杂和温暖的东西。
警校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危险。但此刻,在这片银装素裹的校园里,两个年轻的灵魂,因为共同的信念而相遇,在汗水、竞争与一次次并肩中,逐渐靠近。
青春的篇章,关于理想,关于成长,关于那份朦胧而炽热的情感,正在这所铸造忠诚与热血的金色盾牌的摇篮里,一页一页,被认真而坚定地书写下去。风雪终将停止,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